最后三分钟发生了什么?上港不是不想攻,是抢不动了

差一点,佩雷拉的计划就成功了;差一点,施密特就要为自己的保守付出代价。然而,在最终的结果面前,两个人的命运就换成了互换。

不是不想攻,是抢不动了

佩雷拉的确看重防守,但这场比赛,他确实没有想过在下半场要求全队提前退守。相反,他的目标是尽快取得第三粒进球,这样球队才算真正安全。“我要求球员们在下半场努力去打入第三球,因为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对国安而言,他们当时等于落后我们一球,所以一定会选择冒险进攻,其实我们有过反击打入第三球的机会,可是最终没有打进,这也是足球的一部分。”佩雷拉说。

最后三分钟发生了什么?上港不是不想攻,是抢不动了

看过比赛的人都清楚,上港在上下半场的区别,而这一切源自体能。尽管很多人都说,上周末没有比赛的上港,理应要比对手体能储备更好,然而,从这场比赛大部分时间来看,上港在冲刺和逼抢方面的消耗,丝毫不比对手小,相较上港,国安的进攻更靠近中路,而上港则需要尽可能利用两个边路空当,在经过上半场的大范围高位逼抢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后,上港在下半场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球员们惯性使然一般开始收缩,一方面是希望借此留出空当寻求反击机会,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因为,体能上无法保证和上半场相同质量的逼抢,从而就地展开进攻。

体能的消耗甚至枯竭,在最后时刻以及加时赛表现得越发明显,当朴成、张稀哲以及比埃拉等人不断利用传球和跑位牵扯空当时,上港更多时候只能进行跟防,如果不是换人名额已经用完,早已无法坚持的贺惯或许已经下场,而在前场,唯一还有冲刺能力的,仅剩武磊和吕文君,后者还要兼顾保护防线。这种情况下,上港即便还想攻,也没了力气。

年轻无罪,是实力使然

再来回忆一下,在国安获得那次定位球前发生的一切。先是皮球沿着禁区线边缘滚向上港大门一边,俞豪挡住了对手一名中卫,颜骏凌已经跑了过来,后者将球传给边线处离自己不远的吕文君,后者随即将球交给中路的小将孙峻岗,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国安两名球员提前启动进行上抢,打了小孙一个措手不及,再要将球交给身后的蔡慧康已经来不及,眼看比埃拉带球突向禁区,贺惯上前封堵,国安外援巧妙利用身体接触博得犯规。

对上港而言,这本不该是属于国安的球权,当然,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可以有许多解读:比如颜骏凌可以直接将球抱起然后一脚开出,又比如吕文君也可以不用就近寻找队友直接大脚,又或者孙峻岗在行将接球的第一时间,可以有意识地用身体护球制造对手上抢犯规……然而足球没有如果,又或者如果比埃拉这一球没有罚进,所有这一系列选择就都不存在问题。

最后三分钟发生了什么?上港不是不想攻,是抢不动了

赛后,有人问起佩雷拉是否是因为U23球员的登场致使丢球,主帅予以否认:“我不同意最后是年轻球员的失误,如果你回看比赛画面,我认为这并不是他的错,这是我的观点。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球队年轻队员的水平,我们赢是一支球队一起赢,输也是一支球队一起输。其实我们今天表现出的水准配得上晋级,但最后时刻失误导致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了,但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会去承担比赛的结果。”

教练否认了是年轻球员的问题,但承认了失误,而类似的一幕,其实也出现在上个赛季的个别关键场次中,所有这些背后,或许还是综合实力使然。佩雷拉要求球员们尽可能把球控在脚下,然而在比赛最后时刻,更出色的完成这一点的,是拥有朴成、张稀哲、比埃拉、奥古斯托等中外结合的国安,反倒是上港,在撤下艾哈迈多夫和于海后,中场能够形成有效传递和组织的场面并不多,年轻可以通过比赛去提升经验,而实力往往体现在关键比赛中的关键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