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书不分大小吗?

请叫我白眉鹰王


自隋代以后,中央王朝设立六部处理国家事务,统一称为吏部,兵部,刑部,户部,礼部,工部。这个架构一直持续到了清代,户部在隋代称为民部。等李世民登基以后,为了避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所谓吏部天官大宰冢。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隋唐时期各部尚书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但随着皇帝的权力逐步扩大,六部尚书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小了、到了清代六部吏部,兵部,刑部,户部,礼部,工部。基本上就是军机处的办事机构了。而清代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个部一律设立满汉双尚书,满汉双侍郎。

吏部:有天下第一大部之说。执掌天下所有官员的管理(主要是指三品以下)地方官员的任免,调转,升迁,考核。担负有官员考核权,对官员的升迁有拟定权,几乎决定了官员的仕途,权利自然极大。更何况吏部官员在科考时还会兼任主考官。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人事部和组织部的结合。

户部:执掌天下所有赋税钱粮的管理。收取国家租税,钱粮、军队和官员的薪俸的发放。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经济部的结合。负责全国税收的监督和入库,以及各项用度的拨付。并兼有审计的意思。

兵部: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甚至还不如,实权较小,手中并无兵权,更多的是担负着后勤职能。但清代还有一种兵部尚书,那就是各地总督了,这些总督一般也是兼领兵部尚书职衔的,这些总督就相当于如今各军区的司令(职权其实更大),兵部尚书在名义上管理天下军队的管理,高级武职官员的任免,调遣。军队钱粮的调配。对外作战的指挥权和决定权。


礼部:礼部执掌国家级祭祀,皇陵的维护,学政的管理。国家级别的典礼和重大活动的策划工作,这项工作很一般。二是主管全国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学就不必说了,主要是负责监管,但科考的举办就很重要了,而且礼部官员也是会兼任主考官的,这部分职权可就很重要了。以及进士级别的考试,和地方学子的管理。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教育部和民政的结合。

刑部:刑部执掌天下刑名。负责处理触犯律法官员审理侦讯,受弹劾官员的处理和死刑的最后复合。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公安部和检察院的结合。担负着全国上下案件的审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审案(审核案件是大理寺)。实权不是很大,却一定程度上决人生死。

工部:工部负责国家工程。修建皇陵,建造皇家宫殿,地方水利,治理黄河。修葺河道桥梁。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的结合。


清水空流


三省六部制度始于隋唐。至明清,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已被内阁所取代,六部仍延续。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长官是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清代均是满、汉各一人。以雍正八年规定:尚书从一品、侍郎从二品。常有管理某部的大学士,在升堂时坐在满汉尚书之间,俗称中堂。

作为尚书侍郎的助理叫“堂主事”,直接落实部领导的工作。以康熙九年规定:堂主事正六品。

部下分设各司,负责某项职能或对应某个省份。司的长官叫郎中,副职叫员外郎,具体负责有主事。以康熙九年规定: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各部基本都是这个架构。岗位编制上,有具体的汉人、满人、蒙古人的要求。

六部的职责:

吏部,相当于当下的中组部。包括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

户部,相当于当下的财政部+央行+国资委+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设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

礼部,相当于当下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设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兵部,相当于当下国防部+总政+总后+总装,设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刑部,相关于当下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设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七清吏司。

工部,相关于当下建设部+水利部等,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各部尚书虽然品级相同,但重要程度还是有先后的。一般是:吏、兵、户、礼、邢、工的顺序。


几苇渡


在满清六部尚书中,真正坐在权柄宝座上的应当是吏部尚书,论权力,掌管天下万官任免大权的吏部尚书当排在榜首。

吏部尚书也称为天官,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吏部尚书是众官之首,所以为了有别于其他的官员,这才有了天官的称号。

清朝所有官员想要晋升或者调任京城都必须得经过吏部尚书的同意才可进行,还有官员们的折贬、外派也都是由吏部尚书主管,在朝中,除非一些皇帝指名点姓要晋升或者要折贬的官员,要不然其他众多官员都得看吏部尚书的脸色行事。


清朝六部官员的满汉双人制

而且不仅如此,在清朝的吏部中吏部尚书地位也有高有低,清朝的六部官员都是满汉制的,他们会从众汉人官员中优选一些有很强办事能力的人帮他们管理着六部的基本事务。

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汉人势力坐大、不受控制,所以他们就会相应的安插了一些没有什么办事能力的满人在六部中制衡汉人官员们。

最开始的时候,清朝皇帝为了保持对汉人的压制,所以他任免的满人六部尚书品阶都要比汉人的六部尚书大一级。

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的江山宝座越坐越稳,他们也不用再担惊受怕了,所以他们统一了满人和汉人的六部尚书品阶,从此之后无论满汉,只要是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的官员。

仅从吏部上来说,论实务权力,汉人的吏部尚书大一点,但是论身份满人的吏部尚书大一点,因为在清朝,真正能享受对皇帝自称“奴才”荣耀的只有满人的官员,这在当时是地位的象征。

而除了两位吏部尚书之外,接下来还有着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五个不同部门足足十位的尚书。

身份最显贵的礼部尚书

在六部尚书之中虽然明面上不分大小,但实际上的权力、身份上却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不论权力,单单论身份的话,礼部尚书的地位最高,比吏部尚书的地位还要高。

因为礼部尚书主要掌管的是朝廷的礼法,不要说其他几位尚书了,在朝堂之上即便皇帝礼法错了,也是要受到礼部尚书指责的,在礼法森严的封建年代,礼部尚书的地位就犹如一股清流,非常显贵,但显贵是显贵,在实际权力上礼部尚书却不如其他的各部尚书了。

(纪晓岚,担任过礼部尚书)

掌管金钱的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是掌管整个朝廷财政大权的,除了皇帝的小金库有着专人管理之外,清朝的国库基本是由户部尚书掌管的,如果没有他的同意,就算皇帝想要从国库里要钱也都是没门的。

还有平时的出外打仗、官员们的工资以及振灾、修缮宫殿所要花到的钱也是由他们严格把控的。

所以礼部尚书的地位在六部中也是极高的。

掌管法律大权的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就是掌管着整个朝廷的司法大权以及各种刑法和牢狱之务,在身份上就没有吏部、礼部、户部那么高的身份了。

权力不是特别大的兵部尚书

而兵部尚书虽然名义上掌管了整个朝廷的军事问题,但是兵权跟他们是没有丝毫关系的,一般清朝军队的兵权但是掌管在将军们手中的,而授予将军们兵权的是皇帝本人,所以兵部尚书对兵权的掌控只是一个书面上的东西而已。

一般由兵部尚书掌管的权力主要是军队们打仗所需要的粮草、粮饷的颁发,还有军队军官们军衔上升或者下降的书面证明,还有着一点点的参谋权力。



不过清朝皇帝在向各省派总督和巡抚的时候,为了能让他们的身份压制得住地方,所以都会给他们授予兵部尚书的身份,虽然没有兵部尚书的职能,但是身份和兵部尚书们一致,权力上也比兵部尚书门大得多。

地位最低的工部尚书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到最后的工部尚书了,工部尚书主要掌管的是皇宫、京都、皇帝妃嫔陵寝的修造修缮,还有如果洪水爆发要疏通水利也是由工部尚书主持大权的,在六部尚书中,工部尚书的身份应该是最低的。


所以说清朝的六部尚书分别是吏、礼、户、刑、兵,工等六个部门的尚书,其中权力最大者为吏部尚书,身份最为清贵者是礼部尚书,身份最特殊的是户部尚书,权力最低的的应该是工部尚书,在明朝,六部尚书之上除了内阁就可以直达皇帝了,但是在清朝的六部尚书不仅多出了六个限制自己权力的人,他们的头上还多了一个军机处,权力开始大不如前朝。


孤客生


六部,自然是指的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六部尚书汉满各一人(满人掌印,汉人办事),从等级上来讲六部尚书是不分大小的,都是从一品。但从实权上讲却并非如此,一般吏部尚书居首,工部尚书居末,主要是由于六部掌管事务不同导致的。


吏部主要掌管吏治,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和人事部,担负有官员考核权,对官员的升迁有拟定权,几乎决定了官员的仕途,权利自然极大。更何况吏部官员在科考时还会兼任主考官,古代又极为重视师生这一纽带,当可谓桃李天下了。

第二名就当属户部尚书了。户部显而易见就是管钱的,可是朝廷的财神爷,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审计署,负责全国税收的监督和入库,以及各项用度的拨付,遇上一个强硬的户部尚书,皇帝有时候也得看其脸色,没办法,没钱啥都办不成。

第三名应该算是兵部尚书了。这兵部尚书又有不同,京城的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甚至还不如,实权较小,手中并无兵权,更多的是担负着后勤职能。但还有一种兵部尚书,那就是各地总督了,这些总督一般也是领着兵部尚书衔的,这些总督就相当于如今各军区的司令(职权其实更大),他们的实权可是相当大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兵部排到第三的原因。

第四名应该算是刑部了。刑部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公安部(部分)和司法部(部分)职能,主要担负着全国上下案件的审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审案(除非皇帝钦定的案件或者需要三司会审的大案)。实权不是很大,却一定程度上决人生死。

第五名算是礼部。礼部主要担负着两方面的职责,一是各项典礼和重大活动的策划工作,这项工作并没有什么实权。二是主管全国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学就不必说了,主要是负责监管,但科考的举办就很重要了,而且礼部官员也是会兼任主考官的,这部分职权可就很重要了,不过这方面显然竞争不过吏部。

最后一名自然就是工部了。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和科技部,说到底就是搞建设和研发的。在清代,这个部门的实权实在不怎么样,不过油水倒是不少,搞建设嘛,自然是要花钱的。


香茗史馆


清朝的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最高领导人称为尚书、副手为侍郎。这六部按照周礼,也雅称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以吏部尚书也称为吏部天官。相应的户部尚书为地官、礼部尚书为春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工部尚书为冬官。

从品级上说,六部确实不分大小,都是从一品,再往上就是殿阁大学士、太师、太傅和太保这样的高级荣衔了。但是因为六部所掌管的不一样,所以从事实权力上,六部还是有区别的。

先说吏部天官,管理全国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和调动等等。相当于人事部。也就是说,除了皇帝点名要提拔或者处罚的重臣,吏部尚书动不了;除此之外,其他不入皇帝法眼,或者皇帝压根就不认识的中低层官员是否能留任、是否能升迁,都是由吏部所管理的。所以吏部在六部之中权力最高,皇帝一般都会派自己的亲信之人掌管。

户部地官,相当于财政部。不但管理天下的户籍,还管理天下的赋税和官员的薪俸,执掌国库。

礼部春官,相当于教育部,管理天下科举,同时也负责和国家、皇帝有关的各种仪式和祭祀。

兵部夏官。军权虽然也是天下之重,清朝的军权直接属于皇帝,所以兵部其实并没有调兵之权,只有对中低级武官的考核和选拔,以及管一管兵籍文书、军械制造和发放等琐碎的行政工作,所以兵部尚书并无实权。但是作为封疆大吏、专制一方的总督,确是要靠着挂兵部侍郎乃至于兵部尚书衔来获得地方军权的。所以这也是兵部有意思的地方,真正的兵部堂官没有军权,而地方上挂兵部尚书衔的大员反而有军权。

刑部秋官,掌管天下刑事司法,但是被大理寺分走了重大案件的复核权,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工部冬官,掌管天下水利和建设。虽然权力不大,但是事务繁多,工部尚书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的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清朝的六部基本就是如此,品级上不分大小,但是权力有轻重,以吏部和户部执掌人权和财权最为重要;礼部最为清贵;兵部名不副实;刑部和户部权力较小而责任和事务繁多。


经史通义


民间曾以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也。”的“富贵威武贫贱”来形容六部,都是怎么形容的呢?三省六部,先说三省。福垊先告诉您,清朝也有三省哦!



三省六部原本是五省六部。因内侍省、秘书省非中枢,故以中书(内史)省、尚书省、门下省(隋并入集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兵部为三省六部!福垊以为,其实用集书代替门下省挺好,刚好三书嘛!而六部起自西魏,苏绰建议复古周制而立

【天官☞大宗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明朝废除三省,可清朝恢复了三省!

清朝的三省。



当然,清朝的三省不叫三省,而是由四个部门组成的等同于三省的机构。分别是【六殿阁(见下图)⇔尚书省】

【南书房和翰林院⇔中书省】、【议政处⇔门下省】,这可不是福垊胡诌的,有证据的。乾隆时,军机处章京管世铭(1738年—1798年)曾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起草)。”



在雍正1729年设立军机处后,议政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机构)就

飞流直下三千尺,撑到乾隆被废止。南书房、殿阁也形同虚设。1898年南书房被裁,1911年军机处被撤,内阁(总理大臣)的春天刚来,半年后清朝的冬天到了——冻死了。但军机处总领军政大权,是皇帝的参谋,持续了180年。悟友笑了——不是183年吗?福垊,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是历史老师教的,历史老师——书,没有错!下面就是证明!

清朝的六部。



军机处的老大是首席军机,1735年乾隆即位后罢军机处而设总理事务处,1737年复立军机处,我历史老师厉害吧。嘉庆为什么杀和珅?不是和珅爱财,也不是嘉庆爱财!而是他俩都爱权,和珅御前大臣兼军机大臣,破坏了制衡,强化了权利。虽然和珅没想法,但嘉庆很紧张,遂以朱元璋杀胡惟庸的招数,杀和珅压军机处。



军机大臣,一般由殿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中,皇帝认为特别优秀的人员充任,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常委会。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分满汉。由协办大学士兼任的尚书部门,都是重要机构。六部尚书中满人掌印,汉人办事,颇有点像书记与部长之别。侍郎分为左右,清以右为尊,共四人。需要说明的是侍郎不从属尚书,可以直接上报皇帝,可以进军机处。这也是为什么有纪晓岚和和珅以及御史的“上竖是狗,下垂是狼”的段子了。不过有的总督也是由兵部尚书出任的(加兵部尚书衔)如许鸿章(李鸿章本姓许,八世祖许光照)、张之洞等。

六部哪个牛



表面看级别一样,但权力不同。前文说了,苏绰建议设六官,六官的天官一开始是总领后面五官的,皇帝嫌其权大,降到与五官并行。天官就是吏部,这可是贵不可言的禄神啊!明清尊称大冢宰,霸气吧!尊称大司徒的是户部尚书——富得流油的财神。尊称大司寇的是刑部尚书——威风八面的法神。尊称大司马的是兵部尚书——英武雄壮的兵神。尊称大宗伯的是礼部尚书——安贫乐道的礼神。尊称大司空的是工部尚书——贫贱不移的匠神。

一句话记住六部:李虎兴兵立功。谢谢大家。


福垊



(远处的房子就是六部的办公场所,就是现在的人民大会堂所在地)

清朝官制沿袭明朝,六部九卿的设置也和明朝大体相同。

在清朝,民间用“富贵威武贫贱”六个字来指代六部。

其中,富是指户部。户部管钱粮,所以户部象征着富。贵指吏部。吏部管京里京外的大小官员,所以吏部占个贵字。威是指刑部。刑部堂审时衙役照例要喊威武,所以刑部确实威风八面。武是指兵部。兵部管战事刀枪粮秣,武得名副其实。贫是指礼部。礼部管教化,清水衙门,贫很正常。贱是指工部。工部管营造,往来打交道的都是工匠。清朝时观念落后,社会上瞧不起劳动人民,觉得工匠操的是贱业,所以工部得一贱字。

六部里的司官也有很大区别,有的部门是肥缺,捞钱很方便,有的部门就清苦,没有什么入息。

从油水的角度说,户部入息最好,不论哪个司权力都很大。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14个清吏司,按省设的。但不光管理所辖省的收入支出,还兼管别项。如云南司管钱法,因为云南出铜,广西司管矿产,贵州司管关税,江西司管各省协饷,山西司管漕运,广东司管八旗钱粮等。


(从正阳门方向看六部的办公地)

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加劳动人事部。吏部机构较少,设文选、考功、稽巡、验封等司。其中文选司和考功司油水丰厚。因为文选司掌道台以下的外放官员,考功司掌京里京外大小官员一年一度的考绩。

刑部设17清吏司,分别对应各省。每年,各省都会将死刑大案报刑部核察。但刑部最让人羡慕的地方是秋审处。秋审处权力很大,除了皇帝,不容外人干涉。秋审处有名的是八大圣人。分别是指八个负责终审的律例专家,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大法官,地位尊崇,有时候皇帝太后的面子也不给。

晚清著名的杨乃武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新贻案、王树汶顶凶案等都是由刑部的秋审处办理的。尤其是杨乃武小白菜案,八大圣人力主推翻原判,甚至一次革掉了100多个红顶子的官。当时办案的八大圣人之中的刚毅、赵舒翘后来进了军机处,成了乙亥建储和庚子之变时大红大紫的人。

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下设武选司、地图司、车马司、甲械司。除此之外,兵部还管理着武备库等机构。晚清时武备库被民间挖苦为京城四大摆设:翰林院的文章,光禄寺的茶汤,武备库的刀枪,太医院的药方。

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礼宾司、中宣部和精神文明办公室。掌管全国的科举考试、学校,民风的教化和清廷的礼仪。在礼部做官,不管是司官还是侍郎和尚书,没有什么油水,还要每天应付那些找茬的御史和言官,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纠参。

工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加水利部。但一般不是当业主,清朝内廷的工程发包主要是内务府,轮不到工部。工部主要是管理皇帝的山陵事项和施工队伍,修建陵寝和水利设施。捞钱的机会不多,但比礼部要好一些。


(现在北京的六部口胡同)

富贵威武贫贱,是把户部排在第一,但这是民间排法。真正的顺序应该把吏部和户部换一下,吏部第一,户部第二。官员的迁转也是这个顺序。六部的侍郎和尚书中,品级虽都一样,但在实际操作上有高低,而且也很透明,工部最低,吏部最高。清廷的官员除了六部里的书办之外,都不搞专业化。六个部从低到高轮流,最后当到吏部尚书,就可以升大学士,成为宰辅了。

清朝的高级官员一般都是科甲出身。会试和殿试出来的进士,一甲之内的入翰林院,当庶吉士。三年散馆,外放学政,又三年回京。这个时候就是分水岭了,清贵的转大内,能干的放督抚。在大内的先是日讲起居注官,左右都御史,九卿,再转侍郎。侍郎就开始按照以上的顺序从工部干起直到吏部。中途遇到什么机会就可以升尚书了。

六部的尚书一般是满汉各一,特殊时期也有设两人的,但也是满汉相等。三个以上尚书的部,会有一个佩印钥大臣,就是主持工作的一把手。有一些重要的部,吏部和户部,会有郡王或亲王管部,或者是首席军机大臣管部。


国史馆


清朝的六部是分重要性的,一般按照重要性来分,排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按照清朝规定,每一个部尚书两名侍郎四名,满汉平分。下面我给大家细细讲讲每一个部门。



吏部

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他负责管理官吏的升黜,清朝规定,除了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外,其他官吏满三年一次考核,决定你的升黜,这应该就是他在第一位的原因,所有的官吏升黜在他手里握着的嘛。

户部

掌管税收,由于中国小农经济,所以主要掌管土地税收,同时负责丈量耕地,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

礼部

有点像今天的教育主管部门兼外交部,但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负责宫廷祭祀等大型礼仪工作,但由于清朝天朝上国理念,所以他还负责管理朝贡,也就是相当于清朝的外教部,此外,他还负责

科举考试,官吏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成为官吏的资格的,所以他还是很重要的。



兵部

负责武官的考核人免,同时负责各地汇往京城的奏折,奏折送到京城需要驿站,驿站兵部负责。

刑部

负责法律事务,对犯人的审查等等。

工部

负责公共建设的维修和建设,像一些比如说黄河决堤这些事情,一定是工部负责,同时工部还要对政府的产业进行管理。

清朝的六部是政府机构的骨干,对政府的良好运作至关重要。


慕容祁连山


清朝官职属于仿明朝而设立。

清朝于天聪五年仿明制设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它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

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并管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并武科考试之事。此外,清设稽俸厅,掌稽察武职官俸;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捷报处,掌递送文书。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为十七司。清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对象,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明清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除四司外,清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兵部改称陆军部,工部与新设之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原来的理藩院改称理藩部,刑部改称法部,另增设民政部、邮传部。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至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五月,责任内阁颁布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六部之制,遂告变革。

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及《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

从等级上看,各部尚书都是从一品,均无高低之分;但从实权上讲却并非如此,一般吏部尚书居首,工部尚书居末,这是由于六部掌管事务的不同所导致的。

顺序如下: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


五味社


清朝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个部门有两名尚书和四名侍郎,官职由满人和汉人平均分配,每个部四个司,户部刑部除外,户部十四个司,刑部十八个司,因为天朝上国概念,所以不设外交部。



吏部:在六部居首,官吏一般任期三年,除了那些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学士,三年结束后,要举行一次议述考公以决定升罢黜。采用"回避法"规定选员不得在其祖籍所在省份担任要职,且同一族内的两人不得担任要职,以此杜绝结党营私,退休年龄随意吧!所以说居首是有原因的,毕竟升迁都得靠他。



户部:官阶上仅此于吏部,该部门掌管税收,简单说就是钱,钱呀,排第二应该应该,此外他们要负责全国田亩登记,毕竟农业国家,田是命。



礼部:听名字都知道,宫廷典礼,祭祀,官服,宫中婚丧嫁娶当然都归它,因为我们"天朝上国"所以,可以把它当外交部看,这个部还负责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叫高考,反正,放第三位可以的,排有所值。



兵部:武官考核,还有官员通信,御林军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个可以理解。



刑部:负责刑法,赦免和没收家产,与大理寺督察院一起汇申大案,当然,中国历史不是法治国家,更多的倾向于道德底线。



工部:可能在天启皇帝最受欢迎吧,他们负责公共建筑的修造和修缮,大坝,水渠,皇宫修缮等等。

最后给大家一份清朝官吏图鉴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