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歷史上的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

談起端午節,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是為了紀念一代愛國詩人-屈原。可問題是,屈原這麼一個對國家忠貞不渝、善良正直的人,

為什麼最後卻落得不被楚懷王接納,投汨羅江的悲慘下場?雖然事情發生距今已有幾千年,可對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

能從中汲取什麼樣的教訓,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歷史上的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這裡先普及以下屈原的姓氏,跟現在不太一樣。屈原少年時受過

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

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

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可以看出,屈原是一個有能力並且一心為國的人,早年首楚王信任,可後來是如何遭遇貴族排擠誹謗的?

“性格決定命運”,在當時的楚國,雖然存在上官大夫、令尹子蘭、靳尚那樣的奸佞之臣,但我想也不乏與屈原同立場的有志

之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傲個性使他不能更好的融入那個政治群體,容納別人的缺點,這樣的性格即

便放在當今社會,我想也未必不會遭受排擠?

屈原這個人寧在直中取,不在彎中求,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和君王有錯誤的決定,往往正面衝突,這樣一來與朝中貴族結怨,

在當時那個腐敗的朝政中,朝中上下都與屈原意見相左,最後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說他壞話,一開始或許楚王並不以為然,

但時間一長,畢竟楚王不是一個辨別是非的明君,也沒有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容忍魏徵的肚量,一來二去,他的權力漸漸

被楚王削弱了。即便這樣,屈原依然沒有吸取教訓,通過寫詩嘲諷當時的朝政,這更增加了當權者對他的不滿。

後來秦昭襄王即位以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屈原極力反對,

可惜後來楚懷王聽取了自己兒子公子子蘭的意見堅持赴約,結果一去不復返。楚頃襄王即位後,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

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蒐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

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歷史上的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是他的一腔熱血並沒有得到楚頃襄王的理會,反倒招來奸佞小人的讒言誹謗,最終楚頃襄王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這一流放就

是二十幾年,楚國最終被秦國給滅了,知道國亡後的屈原,萬念俱灰,什麼想法也沒有了,他不願做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就這樣,

最終投江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