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法制日报》政法·司法版近来开设“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摘抄”专栏,通过摘抄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几位“背篓检察官”的日记,讲述他们3年来有温度的司法故事。

这期日记讲述的是:《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朱刚点评,敬请持续关注。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九

《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日记主人:潘珂

黔江区人民检察院驻濯水检察室主任

6月20日,晴。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检察官,我们上游那个河道水特别臭,水都发黄了,你们管不管?”一次,我们背篓进村时收到村民举报:某饮用水源上游河道出现水体发黄、发臭的情况。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的公益诉讼线索。

开展公益诉讼,是检察院重要的职能职责。自2017年7月起,收集公益诉讼线索,成为检察室日常工作之一。我们也就时常背个背篓,向老百姓打听线索。

“你们莫雨后来,都冲走了,要等天晴了以后过来。”村民说。

为了“抓个现行”,我和工作人员等了几个晴天,背着背篓,装上执法记录仪和航拍无人机,一路嗅着臭味沿河而上,从水泥道踏上泥土小径、从开阔河岸转进山间密林,终于找到污染源——一处排污管道堵塞,造成生活污水溢满,直接排到河道内。

这是5月中旬一个难得的大晴天,可站在这里的感觉不太美妙——暴晒后的生活污水仿佛“生化武器”,臭味一股脑儿冲进鼻腔,令人头脑昏沉。

根据处置流程,我们先找村干部了解情况,他也是这段河道的河长。令我没想到的是,村干部抓了抓头说:“这应该是达标的吧。”

看到村干部推脱,我没接话,从背篓里面拿出一个纸杯,弯腰从河道里面舀起一杯水,递到村干部面前,问他:“那你敢不敢喝一口?”

杯子里面的水泛黄发臭,映着洁白的杯壁,更显浑浊。村干部忙摇头:“这个啷个能喝嘛!”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我和工作人员从背篓里面拿出执法记录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现场取证,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航拍无人机,对河道进行航拍。

几天后,院里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一个月后,我们再次来到污染源查看整改情况。从上游水沟里排出的水里还有少许泡沫,但已经没有臭味。我们又沿着一层一层的植物处理塘往下走,下游的流水已经和正常河水没什么两样了。

回访时还出现一个小插曲。

当我从背篓里面拿出无人机,准备航拍河道时,一些围观的群众惊奇说:“背篓里面还有这个好东西嗦。”

见群众感兴趣,我借机做了个宣传:“维护长江生态环境是检察院的重要职责,乡亲们都要注意了,乱排污水要不得,禁渔期连钓鱼都不行啊,电鱼、毒鱼要坐牢,我这个无人机啥都能发现。”

从今年起,到我写下这篇日记为止,检察室已移送公益诉讼线索20余条。

日记点评朱刚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

201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作为一项全新的检察职能,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两个难点。

如何围绕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一点两面”工作格局要求,积极培育公益诉讼等检察业务增长点,派出检察室的作用不可或缺。发挥好检察室贴近群众生活、熟悉办案环境等天然优势,有力破解公益诉讼办案两大难点问题,“背篓检察官”的做法无疑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

黔江,地处重庆东南武陵山腹地,90%以上是山地,73%的人口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

背篓,黔江山里人祖祖辈辈出行的必备。

2016年的一天,大山里突然来了两个人,他们穿着笔挺的制服,却背着与山里人一样的背篓,但背篓里装的不是蔬菜、粮食、农具,而是书本、打印机、笔记本电脑、插线板、徽章。

他们说自己是检察官,坐下来就问家里几口人,跟别人有矛盾没有,村里有啥不平事没有……

慢慢地,山里人开始数着日子盼着这些没有架子的检察官到家坐一坐。

再往后,山里发生了很多故事和变化:周家与杨家化解了存在多年的土地纠纷;庞大姐打官司心里有底了;留守儿童知道怎样防范坏人骚扰;再也没人敢往小溪里排粪水了……

他们就是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驻濯水、石会检察室的检察官。3年来,“80后”检察官潘珂接过退休检察官徐维新留下的背篓,带着一群“90后”干警,走遍了辖区全部219个村居,将检察工作延伸到大山深处,被山里人亲切地称为“背篓检察官”。

“政法战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为了这份责任,“背篓检察官”不仅翻山越岭走进了大山里,更走进了大山群众的心里。因为他们背的不仅是法治、公平、正义,更是对大山里群众的深情、关怀、帮扶。

用心、用情,才能赢得人心。德润人心,法安天下。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新时代“背篓检察官”日记」之:背着高科技寻找公益诉讼线索

来源 | 重庆检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