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提交了585人的大名单,华谊兄弟将何处去?

崔永元提交了585人的大名单,华谊兄弟将何处去?

行业动态观察

7月9日深夜,崔永元兑现了他周一见的诺言。

崔永元发微博称“我已整理出585名跟华谊兄弟合作过的演职人员的资料作为案例,以EXCEL表格的形式提交给国家税务总局和有关单位,我认为这里都涉及偷税漏税。相信经过总局的调查取证,一定会争相大白。”

应该说,崔永元的做法有理,有智,有节,毫无瑕疵可言。可585人的大名单却足以引发娱乐圈大地震,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市公司华谊兄弟。

其实从这些年华谊兄弟的发展状况就能看出端倪。

2013年,华谊兄弟当家人先后减持套现7个亿,之后,许多以前参股华谊兄弟的明星和导演也都做了减持。

2014年,华谊兄弟旗下签约的知名艺人周迅,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等相继离开,跳槽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公司,优势资源流失严重。

也就是说华谊兄弟以前高价招揽的一众明星大佬们,在减持套现之后,没了利益纠葛,做鸟兽散了。

这对华谊兄弟来说冲击可不小。

为此,2015年,华谊兄弟不惜血本,先后投资二十多亿元巨资收购了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旗下的三家成立不久的影视公司,想以此绑定明星和导演。

成绩还没做出来,华谊兄弟公司的商誉却随之大幅增加了近20亿元。也就是说,华谊兄弟掏了20亿元巨资,除过得到了几张不知能不能实现的合约,还获得了20亿元的商誉。

那什么是商誉呢?其实就是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和认可程度。

想想看,前一波明星说走就走,指望后一波明星和导演就能获得观众广泛认可,并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只怕是华谊兄弟太高估这些人了!

也正是从2015年开始,华谊兄弟江河日下,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2015年至2017年,华谊兄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7亿元、35.0亿元、39.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而扣除非净利润则分别为4.72亿元、-4018万元、1.3亿元。

其中还包括三年争取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亿元、0.93亿元。1.27亿元。占净利润分别为10.45%、11.51%、15.34%。

扣除补助实际利润是多少,一目了然。

2017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亏损,营收5.44亿元,同比下滑29.08%,净利润亏损6842亿元,同比暴跌126.06%,这也是华谊兄弟上市八年来的首次亏损。

2017年半年报,华谊兄弟盈利约4.2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约40%,但盈利很大一部分是靠出售资产所得,所得金额3.39亿元。主要为出售银汉科技25%股权所得。

2017年7月24日,25日,华谊兄弟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合计减持套现掌趣科技2700多万股,获得约9700万元

华谊兄弟也走上了盈利基本靠政府补助和出售资产这条路。

也就是说,华谊兄弟2015年花20亿巨资引来的一帮明星和导演,不但没有让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反而大幅下滑,真不知道请来的是菩萨还是瘟神?

早在2011年,华谊兄弟就开始了股权质押之路。那时当家人将所持公司股份的三分之一进行质押。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6月,华谊兄弟两位当家人几乎将所有的股权质押。而质押的理由竟然是“个人募资需求”,并没有用于公司的发展。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的股价跌跌不休。2015年,华谊兄弟股价达到历史高位32.13元。到目前,公司股价已经跌到6元,短短三年时间,股价跌去超过80%。

而最后这所有一切都由谁来买单呢?不是明星,也不是导演,更不是华谊兄弟的当家人,而是股民!不由让人唏嘘!

现在崔永元又提交了一个585人的大名单,这对华谊兄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风口浪尖之上,华谊兄弟将何处去?

退市?还是其他?不得而知。

希望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引以为戒,认真经营好企业,为自己,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