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一度盛兴于民间,用以抒情咏怀。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古琴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琴的构造详见→

形制的儒学意义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

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

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而其常见指法有:

1.右手指法

主要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

2.左手指法

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讲堂|乐器雅集之古琴(二)

四大古琴之故事

1

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通晓音律,曾令部下敲起牛角,自己则奏“号钟 ”与之呼应。

2

绕梁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语出《列子》:周朝时,歌姬韩娥去齐国,中途断了钱粮,只得卖唱求食。她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 ,如孤雁长鸣。她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 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 ”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 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抛下国家大事,七天不上朝。樊姬规劝楚庄王切莫沉迷琴乐,而他无法抗拒“绕梁” 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使铁如意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 绕梁”绝响。

3

绿绮

“绿绮”是司马相如的一张琴。司马相如虽家境贫寒,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于梁王。梁王极为高兴,就以“绿绮”琴回赠。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就是用此琴演奏的。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4

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300多年后,齐明帝时,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