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时候吃的苦不是现在小孩能吃的起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笑谈趣史五千年,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带给您不一样的趣味。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小时候的朱元璋所吃过的苦,他跟我们现在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年轻时的朱元璋带着一帮兄弟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反元斗争,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经过十六年的努力,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上了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但是任何成功都不是凭空而来,没有吃过苦中苦就做不了人上人。朱元璋小时候就是一个及能吃苦的孩子,也是环境造就了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朱元璋小时候吃的苦不是现在小孩能吃的起的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家庭。元朝的腐败和残暴统治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政府的横征暴敛下,老百姓被迫害的苦不堪言,再加上当时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遭受旱灾,赤地千里蝗虫肆虐,又发生瘟疫蔓延。极度饥饿的老百姓纷纷举杆而起反抗暴元,一时间烽火四起天下大乱。在这种背景下的朱元璋家里也未能幸免,朱元璋的父母和三个哥哥都死于瘟疫,剩下朱元璋成了可怜的孤儿。无依无靠的朱元璋为了混一口饭吃只能去皇觉寺当了个小和尚。然而在那个天灾人祸的年代连寺庙都无饭可吃,随着来当和尚的人越来越多,寺庙僧多粥少,没多久就无米下锅了。无奈之下方丈只好打发大家去云游,说好听是云游化斋实际上是让大家自谋生路。

朱元璋小时候吃的苦不是现在小孩能吃的起的

无可奈何的朱元璋也只能拿着木鱼和一个破碗,头戴一顶破帽离开皇觉寺开始四处云游乞讨。无依无靠的朱元璋在云游过程中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一路行走风餐露宿所到之处遭受了许多白眼。经常挨饿受冻饥寒交迫的朱元璋一边乞讨一边流浪饱尝了人间冷暖、看尽多少人世百态和世间炎凉。在流浪的过程中他走城串巷游遍了许多名川大山熟知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和地理形势,这给他以后参加红巾军指挥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流浪的过程中坎坷不断的朱元璋还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吃苦也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受益,吃苦过后往往是人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在外面流浪了三年多无家可归的朱元璋回到了他唯一栖身之处的皇觉寺,这时他的老乡汤和写信让他前去加入义军一起反抗朝廷。无处可去的朱元璋只好投入到郭子兴的麾下,这时候朱元璋25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元运动。凭着坚强的性格和有勇有谋,作战勇敢的朱元璋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朱元璋小时候吃的苦不是现在小孩能吃的起的

与朱元璋的遭遇相比,现在的孩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他们是时代的宠儿,又是父母手中的宝贝。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泡在蜜罐里经不起一点点风霜雪雨,吃不了一点点苦。现在中国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一个孩子同时围在他们身边转的有四个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外国人说我们的孩子是小皇帝一点都不为过。而且现在中国父母也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这种娇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遇事容易悲观容易自暴自弃,做事情往往半途而废。找工作往往眼高手低,怕吃苦不耐劳,这些都是缺乏人生磨练所导致的结果。

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往往压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所以中国父母往往都在走两面极端,一面是极度宠爱什么事情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去亲生体验。另一面是想让孩子成为全面天才,学舞蹈、画画、书法、钢琴,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补习,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恨不得孩子24小时都在成才的路上忙,让孩子苦不堪言,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好。

与朱元璋那个时代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不需要孩子像朱元璋那样吃各种各样的苦,但我们同样不能对孩子过度娇宠和各种补课的压力。读书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读书我们还要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艺术班家长只要给孩子报一门就够了,报多了孩子也吸收不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的不是给孩子多少钱,而是教他们学会自己处理事情,让他们懂得自力更生。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吃点苦,哪怕一点点的挫折教育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能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哪怕经历大风大浪都能够冷静处理笑傲人生。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很多父母头疼,但却极少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篇由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引发对现在孩子的教育讨论。希望各位看官能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留下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