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我不是藥神》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無疑為中國電影爭了一口氣。先讓你笑,再讓你哭,最後讓你體會深刻的衝擊感;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憋屈,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手硬託著腮幫,在暗黑的電影院裡,仰面直視現實的酸楚。

最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我不是藥神》

藥神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背景設定在2002年,落魄潦倒的程勇,為了父親,為了兒子,鋌而走險從印度走私“格列寧”——一種白血病患者賴以生存的救命藥,但當時這種藥在國內卻以天價(4萬/瓶)出售,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只能耗盡畢生積蓄,榨乾親人血汗,或者,坐著等死。

程勇帶來的仿製藥——“印度格列寧”藥效相同,價格才2千;一瞬間,他成了“藥神”,給病患帶來了生存的希望,也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走私生意越做越大,同夥們都是病患或病患家屬,電影海報中的五位主演,眯著眼,大笑著,似乎從未懼怕這場走私所帶來的後果;比起生命,比起活著,還有什麼其他可怕的,直到程勇的退出。

很喜歡這種調性的海報,笑容前是希望的曙光,笑容後是殘酷的現實。海報有多歡樂,電影就有多扎心。

最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英雄

誰不害怕坐牢?藥販子張長林的一句暗示,讓程勇不得不直面現實的魔掌。他不是病人,也不是英雄,更不是藥神。就這樣,程勇拋棄了信任他的同夥和病友,選擇了漠視,選擇了離開,選擇了撒手不管……直到昔日的夥伴發病、垂死、自殺。

不管是誰,只要他還有一點良心,看到因為沒藥可吃的夥伴痛苦而亡,內心都會被自責、內疚、後悔、懊惱……衝擊著,打翻的估計不止一個五味瓶。因此,程勇再次挑起“藥神”的重擔,而這次,他以成本價(500元/瓶)賣給病患。顯然,他是在贖罪。

我們先不要糾結誰對誰錯,天價藥背後有它的複雜性和合理性,這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社會的秩序,不能輕易打破。在這場法律、道德、人情的撕扯中,我們不是沒有看到掙扎、矛盾和彷徨,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每個人都活出了自己的尊嚴。

最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我不是藥神》

我想活著

在押送程勇去監獄的路上,無數白血病患前來相送,他們一個個相繼摘下口罩,用自己的真容給予程勇敬意。程勇不能逃避被抓的結果,這種敬意是給曾經為生命抗爭過的人,是給曾經跟命運鬥爭過的人,無論是程勇,還是病患,他們都值得被尊重。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甚是出彩,無論是黃毛、呂受益、劉牧師、思慧……還有各病患,他們都是社會的底層人物,說白了,就是窮人。窮人買不起天價藥,負擔不起昂貴的治療費,但窮人也想要活著,這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病患阿婆顫抖的一句“我不想死,我還想活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無力抵擋的現實滲透著內心的陣陣悲涼。

幸好,電影最後對“格列寧”事件的結果有一個比較好的交代,多少給人一點釋懷。即使需要時間,需要鬥爭,我們還是要相信,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終究會一天一天變好的。

最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並沒有繼續往深度問題進行挖掘和探討,而是點到為止,電影更想要表現的是艱難的生活,複雜的人情,掙扎的內心。在有限的現實條件下,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能為別人做什麼?電影留給我們的是扎心的感受,深刻的思考;是五味雜陳,也是複雜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