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釘擰的太緊不一定是件好事

一般做機械裝配,M3-M12的螺釘基本都是用手擰緊,以前一直認為越緊越好,為什麼尼,因為不容易松啊。

今日去車間拆防護準備看看一年不用的機器哪裡有問題,拆到最後一個螺釘。。。拆不下來了,扳手把內角擰圓了紋絲不動。。。心中不爽,誰擰這麼緊啊。。。於是借來角磨機切掉螺釘頭才卸下防護。

經此,心中反思,是否螺釘擰的越緊越好,擰的過緊,時間長加上鏽蝕,就很難把螺釘擰下來了。

螺釘擰的太緊不一定是件好事

社友回覆


樓主說的對,其實都是有標準的,有一種膠水叫螺紋膠,有一種工具叫扭力扳手,這些都是可以用來規範化緊固零件的。

@Jry_A0Z8l


還好是防護罩,螺絲頭在外面,要是沉頭孔,螺絲頭完全沉下去了就麻煩了!

@看前方


不同規格的螺栓所打的扭矩是有規範要求的,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太注意這些小細節。前段時間,我們車間牆上就貼一張螺栓扭矩表。

@曉昀


螺栓的扭矩定力不是一個數值,是一個數值範圍,絕對不要離開這個範圍。另如果沒有用螺紋膠,錘擊震動好拆很多。用螺紋膠的話,就直接熱風筒加熱至螺栓散發異味,就好拆了。

@parkorliu


有段時間我都不敢拆M3以下規格的螺釘,車間裝配的時候都是按M6的力道去擰的,拆的時候小手一抖就滑牙了。。。

@七曜神權


多數情況下都強調緊螺絲的時候要對角擰緊,均勻緊固,但是少有人說拆螺絲的時候要怎樣拆,我個人認為拆螺絲的時候同樣要均勻鬆動,一顆螺絲擰鬆了再擰緊一點,這樣擰一圈下來比較容易成功拆卸,如果一上來就依次拆掉螺釘很容易出現樓主說的情況——最後一顆擰不動!為什麼?所有螺絲都鬆開了,零件形變產生的應力全部集中到了最後一顆螺絲上,擰不動不說,零件變形,如果是密封位置的話還會各種洩露。

關於說擰螺絲“擰緊退半圈”的說法我理解是這樣的:

螺絲擰緊時埋入螺紋孔的部分受到摩擦力,沒有埋入螺紋孔的上部受到來自扳手的扭矩產生扭曲,表面上螺絲頭轉動了,實際上埋入螺紋孔的部分並未轉動,所謂“退半圈”是釋放沒有埋入螺紋孔的部分產生扭曲的應力,避免這額外的應力使螺絲過早斷裂;

這個“半圈”並不一定真的是半圈,根據螺栓長度、公稱直徑、材質不同而不同,用M4的螺絲舉個例子,同樣埋入螺紋孔的長度是8mm,M4*10的螺絲擰緊之後再退半圈就鬆開了,如果M4*40的螺絲擰緊之後可能退回1/5圈就消除了額外的應力,實際上M4*40的螺絲產生的鎖緊力比M4*10的小,因為長螺絲剛度低把扳手扭力浪費了,在設計中我不喜歡用大長徑比的螺絲。

都是個人的看法,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