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潤物細無聲,如今家長來打分!驚起無數紛爭……

師德潤物細無聲,如今家長來打分!驚起無數紛爭……

暑假,某地中小學師德考核評議系統正式上線。

關鍵點如下:

◇師德考評實行教師自評、學生測評、家長測評、學校測評四方評價機制,考評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家長、學生可以通過網上的中小學教師師德家長(學生)測評表,直接給老師的師德打分。家長和學生打分佔比為百分之五十。

◇凡是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績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將定為不合格,並將有一系列具體處理措施。

其實,把師德量化打分並非新鮮事物,只不過原來的紙質表格換成了網上表格。將師德量化,也不是什麼改革新舉措,而且對這種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向來爭議不斷,而且持否定態度的多。

對於大家想到的家長會否報復性打分等,我倒覺得並不擔心。我相信大多數人是善良、公正的。我只是對這種評判師德的方式存疑。

師德潤物細無聲,如今家長來打分!驚起無數紛爭……

一問:豐富的師德內涵是否可以用四張表來概括?

柏拉圖說過:“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需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到滿足的人。”從這個層面上看,師德作為道德範疇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內涵是相當豐富的,四張表格中的內容,少之又少,能涵蓋師德的全部或者說大部分嗎?

二問:抽象的師德具化為分數與物質,是昇華還是退化?

師德本來是悄無聲息、潤物無聲的,也是至高無上的,現在將之具體化為分數,師德量化考核的結果將運用於績效考核和年度考核,而我們都知道,這兩項考核直接和“錢”有關。

三問:有德而無才的老好人式的教師,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這種考核方法把師德提到很高的地位上,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僅僅強調了“德”,那麼“才”怎麼辦?是否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僅有所謂的德,而沒有才,如此平庸的老好人式的老師,真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四問:師德考核是否可以代替績效考核?

既然師德考核的結果直接和績效考核掛鉤,那麼績效考核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師德潤物細無聲,如今家長來打分!驚起無數紛爭……

五問:師德考核被量化為具體的分數,其結果是否科學、公平、公正?

考核的線條粗了,分不出好與壞,細了,就容易造成僵化。抽象的師德與具體的行為聯繫在一起,就很難做出評判。例如,老師苛責學生不一定是師德不夠也許是責任心過強,與學生打成一片不一定是師德爆棚也可能是沒大沒小。還有人情分,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又能完全避免嗎?

六問:這份師德考核系統是否經過測試、能考核出師德嗎?

如果沒有經過測試就“上線”,是否科學?如果不成功,誰來承擔後果?那些被評判為師德“不合格”的教師嗎?

七問:推而廣之,是不是每一個職業都要有一份量化考核系統?

官德呢?醫德呢?是不是都可以量化?更進一步,每一個公民是不是都應該有一個道德指數呢?如果其他職業沒有,那麼教師這一職業真的那麼特殊嗎?

最後,用我喜歡的一句話來說明我對“師德”的認識與理解——北京市西城區實驗小學校長耿潔說:“教師最直接表現師德能力的就是把課上好,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夠上出一個精彩的課,那再談他對學生如何熱愛都是空談。”

此言甚有分量。與讀者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