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趙洪河 白菁潔 張玲 通訊員 劉修敏 陳金峰 唐凌毅)

為人師,你無私奉獻守講臺,無怨無悔;為人師,你春風化雨潤桃李,鞠躬盡瘁。9月10日,全國第34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

尊師重教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姜子牙所作的《太公家教》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而今,隨著教育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的作用日益增強,與此同時,教師的道德品行也受到了普遍關注,整個社會對教師的“師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麼,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繁榮以及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青年教師、中年教師和老教師三代人眼中,“師德”各自意味著什麼?他們對“師德”又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如何樹立符合當代教育需求的教師“師德”?又如何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踐行?

在全國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記者走訪了十位在教育路上不斷追夢、圓夢的老中青三代教師,聽聽他們對“師德”的理解,以及從教的心聲。

A 老教師:恪守使命 靜心育人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蕭山區益農鎮中心輔導學校 周覺偉

蕭山區益農鎮中心輔導學校 周覺偉

熱愛教育事業,靜心教書育人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有一張笑臉。”1960年出生的周覺偉是蕭山區益農鎮中心輔導學校的主任,現已從教42年。他說:“教書幹嘛非要板著一張臉?”所謂相由心生,一個常常將笑容掛在臉上的老師,必定是一個願意對學生付出所有心思與耐心的好教師,從內心深處熱愛著這份事業。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溫良恭儉讓是中國傳統美德,也是當代教師必備的品德。”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周覺偉認為必須“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教書”。

“現在有一些年輕教師一天到晚忙著發表論文、評職稱,對待教育過於功利化。如此一來,怎能好好備課、批改,怎能教好學生?”周覺偉說,教好書、育好人是教師的第一要務。為此,他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的事例。

當獲獎電話從瑞典打來時,托馬斯?薩金特正急匆匆地出門,準備搭乘從紐約開往普林斯頓大學的火車,去給等在那裡的學生上宏觀經濟理論課。“我還沒有備好課”,他對著電話那頭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工作人員說,“我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講不好課學生們是不會饒恕我的”。於是這位諾獎得主從容地踏上了列車,並在車廂的小桌上伏案備完課,拒絕了所有采訪電話。

“除了靜心,終身學習也是教師的自我要求之一。“想做一名好教師,就要成為一名博學、儒雅的引路人,不斷提高自我修養。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惠興中學 李美君

惠興中學 李美君

34年如一日,恪守教育人的本分

“今年剛好過第34個教師,時間過得好快啊。”惠興中學李美君感慨地說,她第一批過教師節的老師,明年即將退休。默默耕耘34年來,“師德”已在李美君的心裡深深紮了根,於她而言,“師德”是她為人師表的準則——一切為了學生。

說到三十多年來“師德”的變與不變,李美君說,她當教師的那個年代,榮譽感很強,很淳樸、很單純。雖然大家對老師的“師德”問題沒有特別要求,但每個老師都很自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憑良心做事;進入新時代後,“師德”的內涵和相關要求有所提高,但始終貫穿其中的是“恪守本分、堅守責任,以仁愛之心對待每個學生。”

三十多年來,李美君跟學生相處的原則就是“以身作則”。因為在她看來,老師必須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多年來,當老師其實已經不是我的工作了,更像我的生活,我竭盡所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每個孩子,讓他們樂於接受。”李美君說,對學校和老師來說,有責任踏踏實實教學生、育學生,這是職業所賦予的神聖使命。

身為學校裡的老教師,李美君也會帶徒弟。對於現在的年輕教師,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年輕老師們在大學裡接受了良好的師範教育,品行高尚,他們看待問題很透徹,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易被家長和學生接受。”李美君表示,80年代跟現在是兩個“不好比”的時代,不過,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不外乎教書和育人,身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兩點。

B 中年教師:善待學生 勤業樂研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大關小學教育集團 羅才軍

大關小學教育集團 羅才軍

做三“心”伯樂,成就孩子發展的無限可能

羅才軍是杭州市大關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特級教師、全國青年名師,中學高級教師。他從19歲開始教書,教了20餘年語文,做了14年班主任。雖做校長多年,但他卻一直堅守一個原則:從不離開教學一線。在他看來,他對教育的熱情和對孩子的熱愛,就源於一線課堂。

2016年浙江省中小學師德楷模共有103位,羅才軍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個持續‘紮根’一線的優秀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學識素養、博大的仁愛之心;熱愛學生,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育人成績突出,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羅才軍認為,這些都是教師“師德”的核心。

對於“師德”,羅才軍這樣理解,並在二十餘年教育生涯中,始終踐行著。首先,教師要有無限的慈愛之心。“如果沒有這一點做基礎,教師的一切都是空談。”羅才軍說,當下很多老師過於“規範”,以至於對教育或者孩子都是冷冰冰的,這不應該是一個教師對待教育的態度。

其次,教師要沒有“分別心”。“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老師會因其在學科上的表現做區別對待,這會使所謂的‘差生’對老師失望甚至不信任。這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

再次,教師要有豁達之心。“做老師,不僅要能包容同事,更要能包容每個孩子。正因他們的不同,才給未來發展帶去了更多可能性。”羅才軍說,孩子不是產品,沒有“不合格”和“待加工”,課堂學習和活動實踐都是他們的生命經歷,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因此,老師就是那位“伯樂”,要對孩子始終充滿期待和希望,要善於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成就他們的無限可能。“看到孩子們展現出始料未及的優秀,這也許就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下沙二小 方美桃

下沙二小 方美桃

主動用“愛的方式”愛孩子

1991年,方美桃來到下沙二小,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她對“師德”有著深刻地感觸和追求。方美桃說,現代社會對教師“師德”的關注越來越多,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否合格,教學工作是否負責;第二方面是教師個人表現出來的文明禮儀、言行舉止是否符合教師形象。“無論社會對‘師德’的關注點在哪裡,作為老師,‘師德’的核心就是‘愛的能力’,教師要愛學生,並且要主動去愛學生。”方美桃說。

9月中旬左右,杭州主城區小學將全面實行校內免費晚託班,但事實上,下沙二小早就已經自發性地組織校內晚託班了。方美桃介紹,因地域的特殊性,下沙二小的家長來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很不固定,最晚的要晚上八點才能來。不少教師發現這個情況後,主動邀請家長志願者們,共同組建了校內晚託班。一方面確保了孩子放學後的安全,另一方面還可以合理利用時間,指導孩子完成課後作業。下沙二小校內晚託班的主動出擊贏得了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

方美桃說,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老師的主動是家長所看中的。而教師對孩子的愛,要注意方式。真正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會注重孩子心理,尊重孩子,用正確的愛來愛每一個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單獨教育,有的孩子集體教育,有的用同伴教育,有的喜歡讓你傾聽,有的喜歡聽你說……也就是說,老師在愛的方式上,要貼近每個孩子的心。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育才京杭小學 胡培進

育才京杭小學 胡培進

捨得為孩子花時間,不碰師德紅線

育才京杭小學的胡培進老師出生在70年代,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7年。談起自己對“師德”的理解,胡老師說,首先教師要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但又要儘量少佔用孩子的時間,要學會付出,要敢於奉獻;其次,教師要勤業,樂於花時間專研,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上課的內容和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讓孩子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再次,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教師要恪守自身品格,不接受家長饋贈,不接受家長宴請,不委託家長辦私事,不做有償家教……嚴於利己,絕不觸碰師德紅線。

胡培進說,在學校各類先進評比中,“師德”具有一票否決權。“師德”方面有問題的老師會成為學校重點整治對象,同時,學校也會給予“師德”表現優秀的老師更多的評優途徑,引導教師關注自身的師德師風,最終引導教師團隊健康發展,為學生營造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始終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夢想。

C 青年教師:用心呵護 平等交流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崇文實驗學校 朱良

崇文實驗學校 朱良

“用心”陪伴,助孩子快樂成長

崇文實驗學校的朱良是個東北小夥子,今年是他踏出教育大門的第二年。說起當初成為一名教師,他依然有強烈的榮譽感。“我母親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可能是從小受她的影響,當年考大學時報考了師範院校。”朱良說。

作為新教師,他一直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在他看來,“師德”包括很多方面,他選了一個最適合他的詞來概括——“用心”。“作為教師,對待孩子一定不能少的就是‘用心’,用心呵護,用心陪伴,用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去助力孩子的成長。”朱良坦言,既然為人師,就要處處做好孩子的榜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

在日常工作當中,朱良也是這樣做的。作為90後新教師,他在孩子們眼裡是一位提倡民主和自由的老師。課上時,他是一本正經的朱老師,課下時就成了孩子們的大哥哥、好朋友。

去年冬天杭城下大雪,南方孩子見到雪激動得手舞足蹈。面對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朱良沒把他們“鎖在籠裡”,而是跟和孩子們約定,玩雪十五分鐘,回來繼續複習。因為這樣的決定,班上爆發了震耳的歡呼聲,十五分鐘之後,無一人遲到全部回班裡認真複習。“事後有家長在微信上跟我說,這將是孩子們小學時光裡最難忘的回憶。我很開心,我這個經驗不足的新教師竟也無意中闖進了孩子們的回憶,很幸福!”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杭師附小 戴競成

杭師附小 戴競成、羊宇輝

尊重孩子天性,“彎下腰”與孩子交流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杭師附小的戴競成有太多關於孩子的話要說,她認為,作為老師,從孩子出發,尊重孩子的天性,做到心中有孩子,彎下腰來與孩子交流。“只要做到心中有孩子,自然會有表率作用的自我意識,隨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師自我修養。”

戴競成回憶起自己剛帶一年級時,有一個孩子因剛入學未能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上課時偷偷溜出教室玩耍。他把孩子找回來後,並沒有不由分說批評一頓,而是耐心詢問孩子為什麼跑出教室。原來,孩子出於好奇,想看看校園裡的樹有沒有因天太熱而“渴死”。

“如果我沒能仔細詢問原因,可能就忽視了孩子的好奇心與積極性,”戴競成說,新時代的教師已經不僅僅是“教書”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育人”作用,尤其面對低年級學生時,老師要學會傾聽,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僅要做引導者,更要成為孩子的傾聽者,成為孩子活動的參與者。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杭師附小 羊宇輝

作為一名95後,今年剛走上教學崗位的羊宇輝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老師,對於“師德”,他有許多自己的新理解。在他看來,“師德”就是老師的道德,是作為一名教師所必備的最基本的東西。“不論是形象、言行,還是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我都認真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因為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羊宇輝是一名體育老師,跟孩子的年齡差距小,他把自己作為孩子們的朋友。在日常教學中,他不會太過苛責,而是真正的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師生的關係更為融洽。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採荷中學 高蕾蕾

採荷中學 高蕾蕾、魏李飛

視學生為“戰友”,與師愛並肩同行

高蕾蕾是採荷中學初三年級的英語老師,今年是她教師生涯的第三年。2016年,高蕾蕾從杭師大經亨頤學院英語(師範)專業畢業,成為採中的新教師。剛入職時,她教初一的英語課,一晃新學期開始,她將帶著畢業班的同學們一同奮戰中考。

作為新一代人民教師的接班人,高蕾蕾在大學裡接受了非常好的師範教育;到了採中後,學校和師傅的言傳身教讓她對“師德”有了更深地理解。在她看來,“師德”是一位老師必備的素質品質,更是成為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我覺得,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學會愛的教育。”高蕾蕾說,她心中的“師德”可以用“自律”“敬業”和“情懷”三個關鍵詞來總結。

她會主動去拒絕一切不良事物和影響,即“自律”;對待工作,她有敬業精神,並始終有熱情,願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即“敬業”;自從為人師以來,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育事業,她都發自內心的熱愛,即“情懷”。

採中學生每天晚上5點放學,但高蕾蕾有時會留到6點,為班上有需要的學生輔導、補習。“剛教初一時,有個坐在角落裡的學生總不聽課,瞭解得知他小學英語基礎沒打好,聽課十分吃力,但從他的眼神裡我能看出,他很想學。”之後,高蕾蕾為這個學生制定了相應的英語學習計劃,有針對性地幫他提升英語。到了初二下,這個學生的英語成績提升了一大截,120分的卷子能考到110來分。高蕾蕾說,跟學生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師生,有時候更像“戰友”,享受一起並肩作戰的感覺。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採荷中學 魏李飛

語文老師魏李飛也是採中的新教師,剛從教一年。說起這一年的成長,他十分感恩,“一方面我的教學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另一方面我跟著師傅學習如何做一名用‘心’的教師。”最近就有一件事讓他感觸頗深。

魏李飛的班裡有一個學生,因為某些原因性格有些偏激,功課不是很好。有一次,魏老師和師傅把這個學生和家長叫到辦公室談談心。談心之後,師傅帶著魏李飛找到正在班上默默哭泣的學生,上前安慰並開導,這讓學生感動不已。此後只要師傅說的話,這個學生都會用心聽,還會主動說說他的想法,功課也慢慢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師傅的舉動對魏李飛觸動很大,他明白了作為教師的每個舉動對學生的影響都是不可小看的。“從師傅身上,我找到了做老師的方向,對‘師德’的理解也逐漸清晰。”他說,教師必須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用“心”和孩子交流,把孩子引向美好的未來。

特別策劃|老中青三代教師熱議“師德”始終不變的原是責任與擔當

浙江師範大學 餘韜

浙江師範大學餘韜

貼近生活,為大學生上好“人生課”

浙江師範大學的青年教師餘韜,曾被評為浙師大最美教師、浙江省高校系統“三育人”先進個人。他覺得,在大學裡教書和在中小學教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大學生有更多自由的空間和時間,開始接觸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也承擔更多的心理壓力。

所以,在餘韜心裡,“師德”就是要求自己儘可能地區幫助每一名學生,不僅僅是課內,還有課外。在教學時間裡,餘韜會適當地和學生拉近關係,瞭解他們的學生生活、學習狀況,所以學生遇到困難都會來聯繫他。

餘韜說,他經常會接到學生的求助電話,半夜失戀了心情不好怎麼辦?年輕氣盛晚上喝醉酒了怎麼辦?做課題遇到困難怎麼辦……這些事情,都需要他正確地幫助和引導。有時候,餘韜一個人忙不開,或者遇到一些不適合男老師處理的事情,他就請其他老師來協助,以便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

“雖然處理學生這些事兒會佔用我很多業餘時間,但我覺得這正是我踐行‘師德’的最好方式之一。”餘韜說,在大學階段,大學生很可能會養成各種不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甚至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因此,作為大學教師,他有責任在大學生步入社會前,為他們上好一堂關鍵的“人生課”。

看完這十位教師對於“師德”的理解與追求,你有什麼想法?作為教師,你心中對教育的信仰是怎樣的?作為學生,你心中的恩師是如何踐行師德師風的?

謹以篇,表達對每位親愛的教師最崇高的敬意,感恩千千萬萬教師對這份平凡卻非凡的職業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