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宣恩县甘竹坪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通讯员郑家云彭光元

一幢幢特色民居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砂石道路蜿蜒延伸,一条条溪水清澈见底,一缕缕清新空气扑面而来……7月16日,笔者穿梭于宣恩县椿木营乡甘竹坪村山山水水,田野阡陌,行走于田间地头,目之所及,处处透露着整洁优美,仿佛一幅丹清泼染的田园风光画面。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优化人居环境,甘竹坪村持续推进“六城”同创工作,把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村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六城同创”的决策部署要求,全面动员,集中发力,着力实施“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大行动,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创优人居环境,扮靓了美丽新乡村。

人居环境新面貌

7月的甘竹坪,空气清凉,鸟语花香,道路沿线整洁,庭院美丽舒适,垃圾定点清运,邻里和谐有善。

64岁的李祖运是村里第一个响应“人居美”号召的村民,2016年7月,经过2个多月的房屋风貌改造,房子漂亮了,庭院宽敞了,日子也过得舒坦了。“我们村旧貌换新颜,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要感谢党和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我们很幸福。”

2016年,甘竹坪村作为椿木营乡省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村,按照建筑特色,实施民居改造,村组道路进行美化亮化工程,修建了村群众文化广场,沟渠治理等项目。如今行走在甘竹坪村的道路上,灰瓦白墙,高耸的屋脊,美观的挑檐,清一色土家民居风格建筑,沿途皆景。

近年来,甘竹坪村规划村庄布局,引导村民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对村内房屋实施全面改造,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模式,将农房改造与打造特色民居结合,打造了风格协调、视觉清新、富有特色的居民建筑群落。

甘竹坪村依托现有民居格局和生态旅游优势,探索出符合全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李祖政别墅”,“李竹然大屋场”等140多家新居楼房应运而生,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玩。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该村重点建设了水、电、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道路砂石化26公里,整治了河道沟渠4800米,完善了排水系统1800米。截至目前,全村70%的居民完成了民居改造,使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房屋风貌特色更加鲜明;全面完成了家家户户砂石化道路建设,通户率达100%。

幸福指数大提升

甘竹坪村2组的过去是和许多地方一样的脏乱差,曾几何时,就是“牲畜门前关,厕所门前建,粪土门前堆,家禽满村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房屋破旧、垃圾乱堆散乱,农作物秸杆随处可见,每到下雨天污水横流,泥泞不堪。自2015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特别是2016年初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后,全村实现了“房前有花园,屋后有药园”的舒适居住环境,建垃圾池,摆垃圾桶,栽行道树,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也改善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环境整治必须全域提升,村里的环境面貌必须彻底改变。”乡驻甘竹坪村第一书记滕建兵告诉笔者,环境整治,一头连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全村环境卫生治理反复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和难点,村里把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全民总动员,全方位推进,以一组长槽村接界处谢家垭入口道路至本村3组三板桥主干道的6.5公里为重点,持续开展“干净、整齐、点亮、美化”为重中之重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用绿水青山转化而来的金山银山惠及村民,让全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垃圾和生活污水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两大顽疾。为此,该村持续实施了农村清洁行动,进一步完善了“户分类,组收集、村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应集尽集,应治尽治,全部排放”的要求,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环境卫生是检验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更是村民们的迫切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好环境就是幸福指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福云告诉笔者,“2016年,甘竹坪村被纳入省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示范村,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70个家庭硬化院坝,投入30多万元,还建立了党建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增建10口垃圾池,8个垃圾桶,使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文明乡风氛围浓

迎着盛夏的阳光,行走在甘竹坪村具有文化气息的连组入户道路上,村民们面带笑容,漂亮的现代新楼房整洁有序……村民们都说,他们的生活已和城镇里没有什么区别。

振兴乡村不仅要改变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繁荣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近年来,该村把环境卫生整治,禁燃烟花爆竹,禁整无事酒等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脱贫奔康路上更有奔头。

“只要村里有文化活动,我们次次都不落下,现在村民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75岁的老支书罗喜录告诉笔者,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挺大,不仅村容村貌更美了,民风更淳朴了,村里还成立传统民间文艺演唱队不定期组织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走进村委会,一股股浓厚的文化气息面而来,“垃圾治理人人参与,美丽椿木,你我共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孝老爱亲传统代代相传”等内容的文化墙板格外醒目;在文化活动广场,几位老人正在一起散步、聊天,不时还有几位中年人在健身器材旁玩耍……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点到为止,流于形式,需要长期规划,长期坚持并见到长期成效。”乡驻村负责人白俊德说,甘竹坪村已经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成立专班长期从事乡风文明,把提高村民文明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统筹各类资源,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近几年来,持续开展文明示范户,出彩椿木人,出彩宣恩人,健康家庭评选等措施,使乡风文明建设成为扎根于村民内心深处的民心工程,希望工程长期工程。

今天的甘竹坪村,经济旅游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优美。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在林中,房在绿中,田在景中,人在画中,恰似一卷壮丽山水,春意盎然。

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图四:治理后的沟渠

山巅上的幸福美丽新村

图五:农户别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