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记就是自家人”

通讯员郑家云

2017年元月,30岁的州中心医院团委副书记杨毅来到了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担任了州驻长槽村脱贫尖刀班第一书记。

“州里来的‘第一书记’无非只争取项目,是个挂名的。”刚开始长槽村大部分村民对“第一书记”就是这个词的主观印象。可如今,村民们对“第一书记”的定义却普遍认为是“第一书记”真的会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

村支部委员兼纪检委员余吉安告诉笔者,杨毅来驻村里之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做事都只是做自己分内之事,如今大家都是相互合作,事事拧成一股绳,尽力所能及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驻村帮扶,要带着真感情,有真正的实际行动。”这是杨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杨毅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进村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他走村串户详细了解长槽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厘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忠诚担当,履职尽责,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7月9日下午,在长槽村的采访中,笔者发现碰见杨毅的村民们,都会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或请进屋里坐。见笔者深感诧异,余吉安笑着说:“一年多了,村民们早已把杨书记当成了自家人啦!”

“自从小杨来到我们村,为我们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原本我儿子20多年前就失去音讯,我和妻子俩人都已是60多岁的人了,妻子又长期患慢性疾病,每一个月都要医药费2000多元才能维持。当我把这些事向小杨反映后,他立马与村干部组织召开群众会,接政策走程序把我们两人评定为农村低保。”8组村民龙明清热泪盈眶地夸赞。

杨毅认为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既要把国家的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家中,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贫困户心坎上,帮助其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他经常与村组干部和贫困户一起,深挖每一户的致贫原因,积极为贫困户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通过帮扶,截至2017年底,长槽村已脱贫100户,341人。

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看的是基层干部带不带头,也看他们怎么干事。“驻村以来,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长槽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使贫困村民们家家户户、人人个个都有收入。”杨毅说。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里造血功能,他与州中心医院驻村尖刀班全体成员一起制定了长槽村的短中长期村级经济发展规划。目前,该村产业发展一派火红景象。亳恩中药材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种植道地中药材,今年已将面积规模扩大到600多亩,争取州中心医院投入60多万元建成16.5亩药材苗圃基地,引导贫困户发展牛膝240亩,贝母300亩,白三七500亩、七叶一枝花100亩,吸纳贫困户100余户参与种植和劳务。

“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每当我所做的工作被村民们认可,就感觉很有成就感,心里很高兴。”杨毅说,下一步,在州县乡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将进一步提振精神,主动作为,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村民办好实事,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宣恩县椿木营乡宣传办郑家云134030393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