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芳华」赤忱奉献藏区教育的宜宾“格根”

「援藏芳华」赤忱奉献藏区教育的宜宾“格根”

「援藏芳华」赤忱奉献藏区教育的宜宾“格根”

陈凤鸣

在雅江县,一提到宜宾援藏教师陈凤鸣,“很棒”“专家”“雅布(藏语“好”)”等赞誉之词不绝于耳。短短两年,他就以自己的真情奉献与卓越表现赢得了受援地师生由衷的敬佩与感激。

志艰行苦

汉藏情深砺风节

2016年9月,他积极响应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告别了父母、妻儿,与32名宜宾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他在雅江县中学为期两年的援藏支教生活。

“援藏”不仅需要承受远离亲人的的孤寂和痛苦,更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与磨砺,单是进出藏区的路途艰险就让人毕生难忘。

2017年“五一”节,他放假返乡探亲,途经折多山,不料折多山积雪没膝,道路不能通行。他在海拔4800米的折多山上又冷又饿,苦苦熬了一夜,第二天凌晨6时天刚亮只能徒步翻越折多山。在折多山垭口,望着踩在脚下的茫茫雪山,回想自己的援藏历程,顿时豪气勃发,脱口而出,留下了这首他引以为傲的小诗:

忍别三江水,

睥睨折多雪。

热血洒康巴,

何曾寒风冽。

示范引领

师资建设大助力

他一到藏区,顾不上强烈的高原反应,立即全身心投入到两年的援藏工作规划中。他积极调研当地教育教学现状,找准援藏工作的发力点,决定首先从示范教学入手打破藩篱。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针对当地作文教学十分薄弱的情况,他在雅江中学上了一次全校公开课《如何让作文内容充实》,并邀请了校领导听课。

他把翠屏区生态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为主,让雅江中学语文老师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自己优异的表现成功赢得了雅江县师生的高度认同。他以此为契机,不遗余力结对帮扶年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教务管理、均衡迎检等方面多次进行培训,还积极协调联系,成功组织雅江县教育系统管理干部24人到翠屏区学习考察。

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较强的专业素养、悉心的帮扶,让受援单位领导和师生备感受益,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苦干两年,为藏区教育留下一支铁的队伍”的誓言。

「援藏芳华」赤忱奉献藏区教育的宜宾“格根”

课题研究

智力援藏创历史

示范教学使他的支教生活有了良好开端,但他并不满足。雅江中学科研力量薄弱,课题研究近20年几乎一片空白。他深入调研康巴藏区学校教育管理现状与问题,向学校建议成立课题组,亲自撰写《康巴藏区中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

2017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该课题正式立项为2017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并于2017年11月顺利开题,推动雅江县科研课题研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此后他又受邀指导呷拉教育园区小学部撰写《开发“康巴文化”校本课程策略与路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拟申报立项为2018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他还应邀在雅江县中学、呷拉镇初中、呷拉镇片区寄宿制学校3次开展课题培训,全面负责对我县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指导,并将一直担任我县课题研究的专家顾问。

雅江县首启省级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雅江县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雅江县培养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为雅江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他也因此多次受到县委书记刘宗建公开表扬,称其为宜宾市智力援藏的一个典范。

发挥所长

宣传工作再建功

通过与雅江县教体局及相关学校负责人交流得知雅江县学校宣传工作乏力的主因是人才匮乏,他又充分发挥自己在宣传工作方面的特长,一方面积极为所在单位撰写宣传报道,又制作PPT在雅江县中学、呷拉镇初中和呷拉镇片区寄宿制学校3次开展《新闻写作与发布》的专题培训,三校200多人主动参加培训,反响很大。

他还建议学校指定宣传工作负责人,由他进行悉心指导,这些老师撰写的新闻已在四川工人日报、甘孜日报、中国未成年人网、四川新闻网、甘孜新闻网等发布。宣传工作的发力,有效改善了雅江教育的办学氛围,为雅江教育改革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

与此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宜宾市第四批对口帮扶雅江县干部人才工作队宣传工作,积极撰写宣传稿件,宣传宜宾市对口帮扶雅江县的重要举措与突出成绩,让雅江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宜宾市对藏区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与倾力奉献。

《雅砻江畔的酒都名师》《贴心结对 雅江县杰珠村迎来了宜宾亲人》《宜宾援雅工作队:“四个确保”宜宾援雅成果丰硕》《呷拉教育园区的宜宾烙印》等新闻相继在光明网、共产党员网、中工网、中国民族宗教网、四川工人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宜宾日报、宜宾党政快讯、宜宾新闻网、甘孜新闻网等媒体发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援藏芳华」赤忱奉献藏区教育的宜宾“格根”

县委书记刘宗建在甘孜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雅江人的一日三餐

【视频】雅江松茸出山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