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花椒出山記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新華社蘭州7月19日電題:甘肅武都:花椒出山記

新華社記者朱國聖、屠國璽、成欣

七月中旬,幾場暴雨初歇,又是驕陽似火的天氣。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花椒又和往年一樣紅遍了山野。曾經“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武都花椒,如今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

今年的武都花椒長勢喜人,花椒地周圍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椒香。這兩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就被武都花椒吸引到了這個西北小城。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7月18日,椒農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採摘花椒。新華社記者 李笑 攝

武都區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是全國花椒最佳適生區之一,花椒種植面積達到百萬畝。近年來武都花椒通過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在種植面積、產量、質量、銷量上均居全國前列。

武都區林業局局長陳長德介紹,武都花椒“臉紅心黑葉子麻”,不僅味重,而且油多,品質優於很多地區的花椒。

但過去,馬街鎮的椒農李周紅和許多椒農一樣,都苦於花椒出山“無門”。複雜的地質和落後的交通讓隴南形成了“富饒的貧困”。山大溝深、信息不暢等阻礙,讓一些商販可以將花椒低收高售,椒農們卻獲利甚少。

李周紅告訴記者,原來花椒都是由小商小販收購,現在政府打品牌、推銷路,武都花椒不僅能“走出去”,甚至引進外地客商來當地收購,沒有了中間商,椒農能賣個好價錢。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7月18日,客商在2018武都花椒產銷對接(電商)洽談會上挑選花椒。新華社記者 李笑 攝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武都花椒也通過電商平臺擴展銷路。武都區郭河鄉黨委副書記郭海明介紹,鄉里有20多家淘寶網店和10多家阿里巴巴批發平臺,直銷和電商結合,大額批發和小額零售結合,有效解決了賣難問題。

互聯網也讓武都花椒“改頭換面”,身價倍增。郭海明介紹,郭河鄉將花椒打造成精品花椒顆粒、花椒粉、花椒油。去年一年花椒及其衍生品的網絡銷售額就達到2000萬元。“我們郭河鄉的花椒還走出了國門,賣到了泰國。”郭海明說。

武都優質大紅袍花椒開始在全國走紅,像郭河鄉一樣,武都區多個鄉鎮已打造出了自己的花椒品牌。

如今,不僅是網絡,道路的暢通也讓隴南這片物產富饒的大地逐漸告別昔日的閉塞貧窮,升騰起致富的希望。

蘭渝鐵路在2017年開通後,地處蘭渝鐵路中間位置的隴南,與蘭州、西寧、重慶等西部地區的鐵路運輸距離和時間大大縮短。原來要花費兩三天時間,現在只需幾個小時便能趕到。武都花椒已經能通過鐵路“北上南下”,走向全國各地。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7月18日,花椒商在2018武都花椒產銷對接(電商)洽談會上展示優質花椒。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今年武都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就是對口幫扶武都區的中國文聯藝術家。在椒香四溢的花椒地裡,這些藝術家主動當起了武都花椒“代言人”,希望能幫助當地農民早日脫貧致富。

一位作家講,原先他們要乘飛機、坐火車、轉汽車,經20多個小時才能來到隴南。如今不僅蘭渝鐵路通車了,隴南成縣還開通了機場。武都的花椒也可以乘坐著火車和飛機出山了。

武都區委書記田廣慈告訴記者,現在花椒基地覆蓋全區絕大多數鄉鎮和村社,受益貧困村245個,佔建檔立卡貧困村的85%,通過發展花椒產業脫貧8.6萬人。為此,當地群眾也把花椒樹稱為“脫貧樹”“致富樹”。

李周紅家裡種的9畝花椒,預計今年能賣到1900斤,花椒純收入突破10萬元。“今年雨水好,再加上花椒價格每斤增長了三四十元,增收了不少。”談起收成,李周紅喜不自禁。

而李周紅也希望花椒能乘著鐵路和飛機,藉助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走向“一帶一路”國家,讓椒香飄香全世界。(完)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歡迎大家積極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甘肃武都:花椒出山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