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佳陽畲鄉象洋村——六萬蛋鴨“出山”記

2月16日,福鼎佳陽畲鄉象洋村,養殖戶張仕清瞅著滿載著5000多隻蛋鴨的貨車駛出鴨場銷往市場,他長舒了一口氣。

張仕清,福鼎市前岐鎮人,專業養鴨已有20多個年頭。2008年,他選址佳陽鄉象洋村,創辦福建滿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踏上了籠養鴨之路。斥資800多萬元,通過十年探索實踐,2018年張仕清的籠養鴨技術獲得成功,並建設了飼料自動投放生產線,其養殖規模、技術在當地名聲鵲起,成為佳陽畲鄉村企共建企業,帶動周邊眾多群眾共謀發展。

2019年,張仕清購進6萬多隻鴨苗,準備在春節銷售市場“大幹一場”。正當他躊躇滿志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從雲端跌落。

據介紹,在往常,張仕清籠養的肉鴨、鴨蛋主要銷往福鼎市區及浙江溫州等地。由於疫情防控,嚴控車輛往來,市場歇業,原本在春節賣得火熱的肉鴨一夜間無處可售,價格從一隻60元跌至一隻25元仍無人問津。

“每天都要虧損六七千元,這樣下去怎麼辦?”一邊是飼料價格上漲,一邊是賣不出的鴨子、鴨蛋,張仕清寢食難安。

在一線防控疫情的佳陽鄉組織委員、象洋村包村的黃金鑾得知張仕清的煩心事後,第一時間與其取得聯繫、瞭解詳情,並迅速向鄉黨委、政府報告。

“這事拖不得,我們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幫助村企渡過難關!”獲知情況後,佳陽鄉黨委書記何晨旭高度重視,立即與福鼎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福鼎市委組織部、市場管理局、商務局等部門溝通聯繫,共商破解之道。

經多方努力,鄉里幫助張仕清聯繫上了屠宰場,確保活鴨可處理;對接了海鷗冷凍廠提供近70噸收儲空間,保障鴨肉能存儲;“牽手”十全超市,每日定貨1000斤,並利用市、鄉各大公眾號,“微商”助賣,吸引了福鼎及福安、柘榮、霞浦等周邊客商及個人購買,實現產品有處銷售。同時,鄉里還協助其辦理“綠色通行證”,在裝、運等環節現場監督落實防疫措施,確保安全。

“多虧了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一路綠燈,不然真要撐不住了。”張仕清告訴記者,截至16日,“圍困”多日的6萬多隻肉鴨已成功售出3萬多隻,鴨蛋也對接上光陽蛋廠,當天就運走了3600多斤。

“銷路通暢了,剩下的3萬隻肉鴨爭取一週內全部賣完。”張仕清愁容漸展。

特殊時期,別樣溫情。“挺過這個難關,我還在這裡發展!”張仕清堅定地說。

□ 本報記者 王志凌 通訊員 高燕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