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魯山:山貨上網“出山”經濟借網繁榮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白秋津

“上網一吆喝”,營養豐富、香味濃郁的赤松茸就能通過便捷的物流網絡發往吉林、廣東等地,這對魯山縣四棵樹鄉合莊村貧困人員劉中華來說,是以前不敢想的。

“赤松茸種植投入少、產出高,但銷路不好的時候1公斤僅賣6元,今年有電商來幫忙,在網上一下就賣出2000多公斤,每公斤20元左右,收入比以往高了不少。”10月25日,劉中華高興地說。

國家級貧困縣魯山縣擁有豐富的山水資源,盛產木耳、香菇、張良姜等山貨和各類時令水果。如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走出深山?

“電商扶貧是新時代精準脫貧的新路徑。”魯山縣委書記楊英鋒說,通過整合資源、建立農特產品基地、打造農特產品產業鏈等,魯山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服務業協同發展,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走向市場。

《電商扶貧專項方案》等政策出臺,進一步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吸引阿里巴巴、蘇寧易購、雲書網等電商平臺落戶魯山。

針對電商企業、貧困戶等的不同需求,免費開展130多期電商技能培訓,普及電商扶貧知識,引導創新創業,形成了濃厚的電商發展氛圍。

探索“電商+基地+農戶+扶貧”,通過建設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鄉級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等,構建起電商扶貧三級服務體系。

體系理順了,物流更暢了。利用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政策優勢,魯山整合中通、韻達等快遞物流公司,開設了十多條“通村到戶”物流快遞線路,覆蓋縣、鄉、村,徹底打通了農產品的上行渠道。

因脫貧而開展的電商扶持,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創業熱情。25歲的程湛博大學畢業後返回家鄉,創辦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在入駐魯山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後,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為他解除了不少後顧之憂。“服務中心對我們入駐的企業,不僅免租金、水電費和物業費,還經常幫助我們和種植戶、貧困戶對接,解決貨源問題。”

眼下的魯山,張良姜、大年溝血桃、藍莓、酥梨等通過網絡遠銷各地,成了新“網紅”。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不斷湧現,今年以來全縣完成網絡零售額6.79億元,其中農產品網上零售額1.66億元。像劉中華一樣依靠電商走上致富道路的貧困人員已有1000餘名。

脫了貧的農戶揚眉吐氣,通暢便利的電商反過來增加了他們消費的熱情。

咋讓富起來的群眾花錢更方便?“下一步,我們將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與村級快遞物流收發點合併建設,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上網購物。”魯山縣商務局主要負責人說,通過電商激活,“不僅要讓群眾脫貧,更要促進城鄉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