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位於盤州市境內的普古鄉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盤州烏洋芋就生長在普古鄉播秋村螞蟻地,這裡海拔2200米,周邊山勢雄偉,峽谷深邃,風景優美,種植烏洋芋的土層是疏鬆深厚、微量元素豐富的黃棕壤,為烏洋芋的生長提供了絕好的生長環境。但是由於海拔高,交通不便,烏洋芋一直面臨“出山”難題。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2016年至今,通過郵政“黔郵鄉情”平臺,烏洋芋拓寬了銷路,為普古鄉播秋村螞蟻地村民實現收入30餘萬元,平均每年助力當地村民銷售烏洋芋15萬餘斤。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今年36歲的烏洋芋種植戶趙琳,從大學畢業以來,就紮根在普古鄉播秋村螞蟻地從事馬鈴薯種植,2012年便帶領村民成立了騰昇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號召螞蟻地村民種植烏洋芋,“洋芋是種出來了,但是如何銷售出去?”趙琳非常苦惱,常奔走在各鄉鎮的市場上,希望找到一條銷售渠道。2016年,趙琳迎來了烏洋芋銷售的“曙光”,通過朋友的引薦,他和郵政達成了第一次烏洋芋網絡銷售合作,有了這一次的合作,讓趙琳嚐到了通過郵政“黔郵鄉情”銷售的“甜頭”,僅僅幾天時間,銷售烏洋芋7000餘件,實現收入7萬餘元,從此便和郵政結下了不解之緣。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趙琳說,以前每年種植烏洋芋,村民們要自己拉去鄉場售賣,現在通過“黔郵鄉情”的推廣,村民們在村裡面就完成了烏洋芋的銷售,大大降低了銷售成本,同時因郵政的加入也讓土豆中間商壓價越來越難,提升了合作社的收入,讓群眾看到了種植馬鈴薯的希望。隨著烏洋芋名聲的打響,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烏洋芋,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500畝,增長到了1000畝,合作社開始租用外出務工人員的土地,為務工人員又增加了一筆收入。各鄉鎮的經銷商紛紛慕名而來,為村民們提供了就業機會,村民們都很高興自己種植的烏洋芋能被一袋袋的搬上車,銷售到全國各地。據瞭解,每年,他們合作社通過郵政渠道銷售的烏洋芋有 3萬件,收入 30萬元。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今年47歲的烏洋芋種植戶趙遠配,因要回家照顧家人返鄉務農,多年來一直以種植馬鈴薯為主,現在種植有40畝的烏洋芋,以前都是自己人背馬駝去趕場銷售,後來打聽到通過合作社的渠道,不用馬駝到鄉場上就能賣出去,而且出手的價格也比原來的高,趙遠配找到合作社,希望能加入進來,從此,趙遠配成了合作社的一員,並且轉變成了股東,收入提高了好幾倍,現在每年種植烏洋芋收入將近6萬元。說起郵政幫助烏洋芋“出山”,他十分感謝。“通過郵政的幫助,讓我們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在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人,我賣洋芋的錢足夠我養活一家子人了,有郵政,真的是穿衣吃飯不用愁。”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我以前愁著洋芋賣不出去,現在有郵政的幫助,我再也不用愁銷路了,他們是老百姓的福音,是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好企業,希望通過‘黔郵鄉情’的不斷推廣,拓寬烏洋芋的銷路,讓村民們的腰包真正鼓起來”。對於烏洋芋“出山”,趙琳說有了郵政,心裡便有譜了。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據瞭解,近幾年,盤州市分公司一直致力於烏洋芋項目的運作,在運作過程中,該公司渠道平臺部負責人嚴忠恩發現,第一批土豆出來以後,如果是下雨天挖,在運輸過程中就有可能變壞,同時進入11月份以後,土豆如果保存不當就會發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嚴忠恩立即和村裡的騰昇合作社商討出解決辦法,一是烏洋芋上線後,即使讓客戶多等一天也絕不在下雨天挖土豆,大大降低了賠付率。並在賠付上一直堅持有問題就賠付,不拖延的態度,積累了很多老客戶。二是嚴把質量關,全程監管烏洋芋的挑選、封裝,絕不讓一粒壞的烏洋芋影響郵政渠道銷售烏洋芋的品質,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郵政渠道銷售烏洋芋的信賴。三是因盤州今年春旱,造成本地土豆減產漲價,經嚴忠恩與當地合作社積極協商,基本穩住了平臺土豆價格。

同時,為解決烏洋芋銷售時間短的困境,盤州市分公司策劃今年打算上線一款農家烏洋芋土豆片,該土豆片去年已經通過測試,市場反響不錯,他們有信心今年推出市場後取得好成績。

“農家烏洋芋土豆片的推出,是我們從‘賣貨人’到‘造貨人’的轉變,我們和農戶一起分享發展的喜悅,踐行好人民郵政為人民的使命,取得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雙豐收。”嚴忠恩說。

如果您也想為烏洋芋“出山”助力

請掃以下二維碼購買

深度|烏洋芋“出山”記


新聞熱線:0858--82645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