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存錢就越窮?

網絡噴子真tm多


凡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的,一般是沒有安全感的,都喜歡通過吃銀行利息來獲得收益。

20年前,這樣幹倒是可以,當時銀行利息還可以,但是到了今天這麼做多少有點不合適了。

現在銀行利息基本在2、3個點,一年一萬塊錢也就2、3百元,通脹比率是將近6個百分點了,顯然銀行利息跑不贏通脹,也就是變相的貨幣貶值。

很多人沒有學會投資,或者根本沒有投資的渠道,你看富人經常花錢,實際上花錢也是個技術活,不是說買東西就是簡單的腥味,要把錢花到能增值的地方,怎麼花的多賺的多,貨幣貶值率也就被覆蓋了。

我一個親戚在1980年存了400塊錢,到今天估計取出來也就千來塊錢,當時400塊在縣城可以建一棟房子,如果當時花錢建了一棟房子,現在遇見拆遷,那也是好百來萬了吧。


斑馬消費


  這要看存錢中的“存”是什麼概念。如果只是存銀行的存,那麼相對其他理財產品,或投資實業,這種存錢方式就是越存越窮。而如果是存錢和花錢的意思,那麼就沒有越存錢越窮的說法了,只有不存錢成為月光族才會更窮。

  如今可以說已經是負利率時代,央行存款基準利率一直下調,如下圖。自2015年以後,央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調至1.5%,而最近幾年的CPI一直在2%上下。

  也就是說,如果存入銀行定期一年(假設存款利率為央行基準的1.5%,因為每個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有所差異),那麼每年相對於物價上漲來說就要虧損0.5%(2%-1.5%)。

  即今年100元能買的商品(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不包括住房和奢侈品等,下同)你沒有選擇購買,而是將錢存進銀行一年定期,那麼到明年的同樣時間取出銀行定期本金和利息總共101.5元。然而,當你去看同一商品時,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02元,也就是說,你再想買它的時候還得多掏五毛錢。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然而,CPI只是表面的通貨膨脹,實際的通貨膨脹包括貨幣超發,即M2增速-GDP增速。比如去年通貨膨脹率為7.5%,2016年為8.5%。

  舉個例子:假如貨幣總量為100元,而你2017年年頭擁有資產為1元,那麼你的資產在貨幣總量中佔比1%。如果你選擇存入銀行一年定期,那麼到2018年年頭你的資產將會是1.015元。然而通貨膨脹為7.5%,貨幣總量將會是107.5元,那麼你的資產在貨幣總量中佔比只剩下0.944%(1.015/107.5)了,相比之前的佔比1%,

資產佔比是在減少,會被很多的人甩在後面,因為別人資產增值較大。

  也就是說,在高通脹的情況下,依靠銀行存錢獲得的財富增長速度,是遠遠比不上社會財富增長速度。那麼相對而言,在人群中就會出現越存越窮的現象,越來越被他人超越。

  但是總比不存錢好,不存連佔比都沒有,在社會財富中就是窮光蛋。

  不過高通脹只是近兩年的事兒,前幾年還好啦!但我國近30年來的平均通貨膨脹高達4.6%,即如果你近30年來的投資收益達不到4.6%,資金是在你手中不斷貶值,在人群中的財富地位就會越來越往後靠,也可以說越來越窮吧!即使表面看上去資金越來越多,但那僅是表面罷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存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有4%左右的收益,物價上漲才2%左右,知足了。

  如果僅是相對於如今物價上漲的話,那麼目前存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資金是可以獲得增值。但相對近30年來4.6%的通脹,你越往裡面存,在總體人群中的財富越是往後靠。

  所以,如果想要財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增值,或者說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其必須要學會投資理財,實現資產年收益率高於4.6%。

  然而,收益與風險基本成正比,你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必須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呃……我國人民可能由於歷史遺留因素,都比較厭惡風險,基本都把錢存進銀行。而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銀行基本沒有多少個人存款,人們更熱衷於投資基金,因為其收益率較高。或許這就是他們股市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吧,社會財富不斷的往裡面堆,比如美國股票持續走牛了八九年,還一直在破新高。


三人聚眾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這個問題其實描述的不準確,錢越存肯定會越多,但是無論怎麼存錢,都變不成富人,而且依靠存錢財富增長的速度,遠遠比不上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因此顯得越來越窮。

那麼,為什麼越存錢會“越窮”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1、貨幣具有時間價值,錢存起來本身就會貶值。

健康的經濟下,會保持溫和的通貨膨脹,因此物價始終會保持上漲,這就造成了我們貨幣的貶值。錢存在銀行裡,得到的利息一般情況下比CPI還要低,而CPI是不包含房租和房價的物價指數。錢存在銀行裡,雖然數額變大了,能買的消費品都越來越少,更不要說買房了。錢存在銀行裡,最終只能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

2、增加財富需要開源節流,愛存錢的人更重視節流。

想要積累財富,有兩條路,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減少支出。愛存錢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減少支出上,而忽略了增加收入。舉個例子,小區門口有一個超市,可以購買蔬菜,小區2公里處有個菜市場,蔬菜價格比超市便宜20%。

勤儉節約的人,一般會選擇去遠一點的菜市場買菜,畢竟便宜一些,但是往往一趟只能剩下一二十塊錢,卻要多用半個小時的時間。而這半個小時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用來學習,堅持一年可以考取很多與職業相關的證;如果用來加班,堅持一年業務能力絕對會有大幅提升;哪怕用來鍛鍊身體,身體素質都會有大大提高。

身體、學識、能力,哪一樣不是升職加薪需要的,然而因為一些小事上節約,丟掉了機會。

更不要說現在是人情社會,很多節儉的人不喜歡參與社交活動,社會關係很簡單。這樣在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路子窄,能給予幫助的僅有幾個老鐵。

賺的錢不增加,再怎麼存也是杯水車薪。

3、愛存錢的人往往過分厭惡風險。

愛存錢,說明了一個人對財富十分珍惜,不願意把錢投入到有風險的領域。然而改革開放以來富起來的人,大多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發家的。先是冒險做“投機倒把”的,然後是放棄鐵飯碗下海經商的,再就是往死借銀行錢炒房的,前一陣是瘋狂炒比特幣的。

現在看起來這些人富了,但是他們財富積累的過程,哪個不是驚心動魄。

最早的時候投機倒把是要判刑的,然而有人看到了機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做了;士農工商是中國傳統的職業排名,公務員現在都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職業,然而在20多年前,就有人放棄公務員的身份下海經商;中國住房改革以後,這20多年大家沒有一天覺著房子便宜,總擔心要跌,然而有人借了銀行的錢瘋狂買;更不要說比特幣了,這個在我看來一文不值的代碼,都被瘋狂的人們炒到十幾萬一枚。

愛存錢的人看到別人投資失敗,總會慶幸自己的錢保存的很好,把各種投資都看做洪水猛獸。投資確實有風險,然而投資成功一次,或許就能實現階級躍升;但存錢要存多久,才能完成進階富人的資本積累呢?

不存錢肯定不會成為富人,但一味地存錢,只會越來越窮。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學識、能力、經驗、擔當、人脈才是我們最應該積累的財富,有了這些,物質財富自然會追隨而來。


首席投資官


凡事過猶不及,有一個度很重要,存錢也是這樣,適度存錢叫量入為出,保值增值,而只知道存錢則變成了守財奴,甚至會越存錢越窮。

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存錢跑不贏通貨膨脹。銀行存款利率經常跑不贏通貨膨脹,長期處於負利率情況,不管是存銀行還是餘額寶,很對時候那點利息都只能算是心理安慰。

2、不會理財。如何理財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不願意下功夫鑽研,乾脆全存起來,當然也就失去了使財富增值的可能。

3、不會投資,如今投資方式日漸豐富,很多人的理財意識也開始覺醒,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P2P、私募基金、股市等,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

4、很多人根本不懂資產增值,財產貶值的道理。無論你是存銀行還是買貨幣基金,都是一種收益水平不高的狀態,但貨幣的購買力卻在不斷地下降,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的財富卻在實際的縮水當中。

5、沒有見識,錢都存起來了,就是捨不得花。有益的社交、學習技能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是對自己人生的投資。

人是社群動物,積累人脈非常重要,有益的社交會給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進步,這是比賬面上的數字更重要的財富。學習也是一個成本很高的事情,從最簡單的花錢買書,到參加各類的培訓,考取各種的證書,都少不了花錢,連自己的捨不得投資,怎麼可能進步擁有更大的賺錢平臺?

明白這幾點,你還相信存錢是在積累財富嗎?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越存錢越窮,這是個看似存在邏輯矛盾,卻又現實存在的問題,下面我舉一些例子,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看很多人都把這個問題歸結於通貨膨脹,貨幣超發等等這些因素,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外在的影響,最大的原因還是由於缺乏遠見且厭惡風險。

觀察我的父輩,他們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最先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一批人,很多人雖然進城了,但是思想還停留在農村的狀態中。他們身上有中國人最傳統的兩個特徵,一是勤勞,二是樸實。他們背井離鄉,在城市中任勞任怨,小心翼翼的工作,辛辛苦苦掙錢,最後拿到工資時,我們其實很難想象這個錢對他們有多珍貴。因此把這些寶貴的收入,存到銀行,甚至放到瓶瓶罐罐裡藏在床底下。

由於太珍惜來之不易的收入,因此他們不願意承擔風險,不敢把錢投入到理財、股市、房市中,或者只願意買一些保本的產品,雖然看似風險較低,但這樣也不會得到高回報。大錢靠守,小錢靠搏,缺少承擔風險的勇氣,即使機會擺在面前,很多人同樣抓不住。

另外很多人只顧眼前,只考慮看的見得成本,時間精力都投在沒什麼價值的事情上。舉個例子,假如我是一名銷售員,需要出去跑客戶,但公司不提供交通工具,不給交通補貼,交通費用需要我自己承擔。這時候我有走路、騎車、公交、地鐵、開車、打車幾種選擇。我們假設地面不堵車,最快的方式就是打車或者開車,乘坐公交或者地鐵消耗時間次之,騎車最慢,步行就直接不考慮了。由於費用完全自己承擔,有人就會從成本角度考慮選擇出行方式。但實際上我們的工作是銷售,決定我們收入的是銷售業績。因此,提高客戶轉化率、提高客戶數量是我們提升收入的首要任務,而降低出行費用應該排在後面,甚至不該考慮。但是我們很多人會為了眼前的小利益,忽視了背後的大機會。

因此,不是越存錢越窮,是他們身上缺乏遠見,且不願承擔風險的性格導致越來越窮。


獵手檸檬


謝邀,錢存著,不利於社會貨幣的流通,不單是個人家庭窮,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態都會失衡,那麼不存錢可以嗎,當今社會變化太快,在暫時的情況下,普通家庭手裡需要有一些餘錢的,比如說生病,如果單指家庭收入,小病可以應付,但遇到大病的時候,普通家庭的收入是不夠維持大病的費用。關於題主的問題,坤鵬論分析如下:

一、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儲蓄是勤儉持家的美德,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實際檢驗,卻發現一直在存錢的人卻越來越窮,主要原因還是近幾十年,物價不斷上漲,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貶值。例如,在1997年三線城市的普通公務人員工資為300元每月,每月存100元錢,佔工資額度的三分之一。到2017年的時候,新入職公務人員工資3000元,20年翻了10倍,也拿出三分之一存起來,每月儲蓄額就是1000元錢。那麼1997年存10個月的錢才頂現在存1個月的錢。再比如,1997年的三線城市房價為每平800元,購置60平住房為48000元,首付交了18000元,貸款30000元,每月還房貸錢200多元。到了2017年每平房價漲到5000元,60平住房的價值達到30萬元。20年間房子差價達到6倍。當年如果不貸款買房,靠存錢的方式去攢買房錢,每月存200元,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個房子。這就是所謂的貨幣貶值,為什麼有的人貸款卻有錢,而有的人拼命存錢卻越來越窮的原因。

二、過度存錢卻不會理財

理財並不是單純指存錢,而是將收入進行合理分配成幾塊,每一塊都有其用途,比如說投學習、投資人脈、投資理財等,每一塊在人這一生中都非常重要。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有些人步入職場之後就固步自封,放棄學習。現在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觀念隨著社會的潮流不斷的變化,如果你的知識面過窄,不與時俱進,只能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應該經常投資學習,比如買書、參加培訓、考各種證件等等。如果你為了存下更多的錢,而將學習的費用節省下來,那麼,即使有賺錢的機會,你也沒有能力去抓住它;關於投資人脈,中國有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生活的朋友越多意味著機會和資源越多,在社會中生存,不管我們做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與協同。想結交朋友離不開社交場合,比如吃飯、喝茶等等。但喜歡存錢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越存錢就摳門,一旦你把投資人脈的開銷給存起來了,就等於失去了人脈,而你失去人脈就等於失去錢脈。當你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仍將錢存在銀行裡吃利息,永遠抵不住通貨膨脹為貨幣帶來的貶值。現在有許多理財產品雖然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勤加學習,慢慢積累理財投資經驗,獲取的收益遠遠大於銀行的利息,目前理財產品種類較多,比如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p2p網貸理財等等。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已經有很多人願意把錢存入p2p理財平臺,比如螞蟻金服旗下的一站式理財平臺螞蟻財富,實現餘額寶、存金寶、基金等各類理財產品的交易。門檻低、操作簡單,同時用戶還可以獲得財經資訊、市場行情、社區交流、智能理財顧問等服務。所以說,目前能實現財富增值的理財方式要數p2p網貸行業。如果你把存起來的錢,用於理財,將實現資金最大化增值。這就是同樣兩個人群,平時收入都差不多,但幾十年後經濟卻出現兩個極端。一部分人群越理財越富,一部分人群越存錢越窮。


坤鵬論


越存錢錢越窮,並不是真的說存的越多就越窮,富人也會存錢,它的意思是可以從存錢這個行為中反映出存錢的人是屬於哪一類。一般來說,窮人存錢,富人投資。

為什麼富人不喜歡存錢,因為把錢存銀行,是在坐等貶值。最近幾年還好,中國的M2(廣義貨幣)增速與GDP增速之間的差距縮小了不少,貨幣貶值速度慢下來了。M2增速可以理解為印鈔票的速度,GDP增速可以理解為創造財富的速度,而所謂的貨幣貶值速度=印鈔票的速度(M2增速)-創造財富的速度(GDP增速)。

如果你喜歡查看數據,不妨自己去網上查一下,看看幾十年來,M2增速與GDP增速的差值,你會發現我們的貨幣一直在貶值,購買力一直在下降。以前10塊錢可以用好久,現在100塊錢,去趟超市就沒了。

把錢存銀行,銀行的利率大多數時候都跑不贏貨幣貶值速度,所以富人存在銀行的錢比例一定會不太高,更多比例的錢是拿出去投資,買基金、債券、黃金、股票、投資房產,不會把資產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放在銀行不但不會錢生錢,還會虧損。而窮人,以為把錢存在銀行就能日積月累成富翁。

這就是富人與窮人思維的不同。這種思維產生的結果是,富人越來越富有,窮人越來越窮,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窮人可能要比富人努力一百倍工作、掙錢,但差距還是被逐漸拉大,關鍵在與思維。


天天說錢


中國的老百姓從老祖宗那裡一輩輩傳下來的存款慣例,只要有錢就存,放手裡怕丟,擱家裡怕偷,只有銀行最可靠,還能生利息。目前國內的現狀就是越是偏遠地區,就越流行存錢,老百姓賣了水果蔬菜,賣了地賣了糧食就趕緊上當地農信存成定期,以備孩子上學或者以後結婚用的。


為何存錢越存越窮了呢?

第一,存錢的利息再高也敵不過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現在存款利率定期五年才4.3左右,而通貨膨脹率2018年上半年大約在6.7%左右。老百姓再怎麼存,趕不上物價漲的快。慢慢地存著存著,購買力大不如前,一筆五年定期存款到期後拿出來的本息說不定加起來都沒五年前高了。

第二,千金散盡還復來。會花才會掙,光存銀行裡面,資金不流動,死板固定地放銀行,指望幾個利息錢永遠也富不起來。一萬塊錢存一年才200多塊錢,現在200塊錢能幹什麼?一頓飯有時候都不夠!連一頓飯都不止這些,還不如拿出錢來大夥兒一塊吃個飯,討論討論商機,探討探討理財之道,研究研究下一步的生財計劃。



第三,錢生錢的買賣不是靠存錢省出來的,是要學會怎麼理財。存銀行不如去做理財,開始嘗試國債、貨幣基金、定投,從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做起,慢慢積累一定的理財經驗可以向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發展,看準機會大膽點,不要猶豫。


現在銀行在一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理財產品,只有八線城市的客戶還在拼命存款,積極關注銀行利率,為存哪家銀行利息高而四處奔波。這樣的話當然一輩子富不了。


創新公元


過去在經濟高速增長,通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存錢會越存越窮,因為存錢利率低,通脹又高,存錢等於是讓錢不斷的在貶值。而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如果你投資更加激進一些,比如貸款買房,或者投資像茅臺酒這樣的股票,都能夠資上翻上幾倍,抗通脹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存錢越多,手中貨幣購買力縮水越快,越是說明你投資理念方面需要改進。

但是如果是經濟下行,資產泡沫處於高位,通脹率低於2%以下,而且其他投資品種不斷髮生危機,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存錢還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存錢也不是為了貪圖點利息,而是讓你等待,等待資產泡沫破裂後的投資機會,任何投資品都有起起落落,風險出盡就會是逢低買進的機會。

事實上,中國居民不存錢真的不行,每個月就幾千元錢,怎麼積攢起來呢?就是要靠一點點拼湊起來,這樣你才能買房付首付,你才能購買汽車,所以如果存錢僅僅是為了拿點微薄利息是越存越窮,但是存錢為了把資金聚籠,用於更好的投資和消費,那就不是越存錢戟窮的問題了。適當存點錢是必須的,大規模把錢存在銀行裡,去生利息是欠妥的,但還要看目前的經濟形勢,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存錢可能要比激進的投資更安全一些呢。


不執著財經


這和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喜歡存錢的人,一般更為注重資金安全!

越存款越窮

我們都應該知道,銀行存款給出的一年2、3個點的利率是遠遠趕不上貨幣貶值速率、通貨膨脹率的。

舉一個例子,年初100元可以購買100斤大米(1元/斤),你把錢存進銀行,一年給3%的利率,年底本息有103元,而大米價格卻上漲至1.05元/斤,你用103元就只能買到98.1斤。

資金的賬面價值是升高了,而實際的購買力卻明顯降低了,這就是越存錢越窮的原因。

存錢圖的是安全

既然越存越窮,那為何還有很多人選擇銀行存款呢!如果一個投資,預期年回報率為10%,但本金有可能會面臨10%左右的虧損;而存銀行,每年可以穩定獲得3%的收益,安全無風險。你會怎麼選擇,那些注重資金安全的人會怎麼選擇!銀行存款,安全係數很高,收益穩定,也一直會是保守型投資者的首選!

合理配置資產

理財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通常建議保守型投資者,把資產分成四份,40%左右的資金還是存在銀行裡(或購買國債),想怎麼存怎麼存;30%左右購買貨幣性基金(餘額寶、理財通都可);20%購買定期理財產品;10%投資於P2P、股票等高收益資產。

越存錢越窮,需要改變的是理財思維,只有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才能確保我們保值的基礎上,進行資產升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