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維安: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消息(鄭豔英 司馬一):臨夏市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旅中心。區域總面積88.6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境內聚集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52.9%,區域資源突出,旅遊資源豐富,素有“茶馬互市”、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2013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943戶2.51萬人,貧困發生率27.83%。

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維安(鄭豔英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維安在接受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專訪時表示,作為六盤山國家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臨夏市充分發揮市委牽頭抓總作用,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17年底,全市累計減貧2.37萬人,貧困面下降至1.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3年增長了1.5倍達到12316元,位居全省58個貧困縣區之首。

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臨夏市大夏河兩岸風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宣傳部 供圖)

強化領導,與臨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肩負崇高使命探尋扶貧新模式

“帶全市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是黨賦予我們的使命擔當,是我們每一級黨委政府首要的政治責任,要落實好中央這一重大決策部署,首要的就是切實發揮好市委牽頭抓總的作用,切實解決好組織體系問題,這方面我們通過不斷的調研,建立了四級幫扶責任體系,靠實了每一級幫扶責任人的職責,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郭維安說道。

一是落實市委主責,帶領全員苦幹實幹。成立並適時調整臨夏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由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曹正民任組長,積極深入到鎮村社進行調研,並鼓勵和引導廣大幹部俯身下基層,解決群眾困難;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精準脫貧工作,召集各部門單位責任人層層簽訂責任書,把責任壓力傳導到了“末梢神經”。

二是完善組織體系,提高運行效率。建立四大班子主要負責人包鎮,縣級領導包村,科級幹部包社、一般幹部聯戶的四級幫扶體系。該“包辦”機制有效解決了幫扶幹部無資源、科級幹部無壓力、縣級幹部無抓手、職能部門無信息的工作局面。

三是落實幹部選拔,激發扶貧鬥志。近年來,臨夏市通過考核選拔任用數名80後幹部,被調配到各鄉鎮工作,承擔分管扶貧工作,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同時,實行“召回制度”,扶貧責任不到位、幫扶質量不高的幹部,由單位班子成員或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頂崗,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四是彙集社會力量,構建扶貧大格局。採取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或多企幫一村的方法開展幫扶活動,助力農村發展,有效緩解了群眾融資難題;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村委會+貧困戶”等模式,大力帶動貧困村發展草食畜牧、蔬菜等特色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的帶動力;愛心企業牽頭開展慰問貧困群眾及特殊群體等活動。

五是建立幫扶機制,有效助力脫貧攻堅。臨夏市與廈門市思明區確立對口幫扶關係,6個村與廈門市思明區街道及企業結成了幫扶對子。廈門方面投入落實對口幫扶資金1163萬元,實施南龍鎮單子莊村小學教學樓、廈門絲綢之路館等7個幫扶項目。同時,建立了廈門市來臨支教支醫機制,設立了臨夏市廈門勞務工作站,每年向廈門市分批輸轉勞務人員150餘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光依靠社會力量,內生動力也是關鍵。我們提出並推動‘以德扶貧’理念,扶起了群眾的志和智,拔出失德致貧的窮根。同時,下大力度整治農村環境面貌,改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靶向滴灌,精準施策。”郭維安說,首先,加大農村基礎條件的改善,按照以城帶鄉的思路,加快農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加快建設村級辦公用房、衛生室、文化廣場、日間照料中心、學校、幼兒園等項目,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把一些特困群眾通過社會保障實行兜底脫貧,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增強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

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臨夏城鄉鳥瞰圖(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宣傳部 供圖)

催人奮進,吹響脫貧攻堅總攻號角

——狠抓產業脫貧激發反貧困縣域正能量 

產業扶貧既是促進貧困人口較快增收達標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臨夏市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能夠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郭維安強調,臨夏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堅持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設施農業轉變,加快富民產業培育,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發展城郊型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畜禽養殖、休閒旅遊等主導產業,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務工。

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臨夏市東郊公園(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宣傳部 供圖)

近年來,臨夏市新增設施農業種植面積3000多畝,戶均每畝增值1萬多元;積極組織動員群眾免費實施技能培訓項目,累計培訓3.21萬人次,累計輸轉10.54萬人次,人均年勞務收入超過3萬元;藉助牡丹節、臨博會契機,通過興辦和改造農家樂、果蔬園,引導市民和遊客到農村開展體驗式旅遊。通過一系列措施,臨夏市為老百姓奠定了一個長期增收的來源和渠道。2017年,全市脫貧的1503人中有293人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了脫貧。同時,臨夏市堅持把城市的脫貧與棚戶區改造、旅遊開發、產業培育相結合,按照“一街巷一特色、文化為先、利民為本”的原則對八坊十三巷進行改造,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著力打造旅遊、食品生產和民族用品加工、勞務三個百億產業,進一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努力把旅遊業和商貿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新的增長極,讓商貿旅遊業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好的富民增收,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郭維安堅定地說道。

牽住“牛鼻子” 精準“打靶子”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醫護人員上門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委宣傳部 供圖)

發展為先、精緻為要、民生為重、實幹為本。郭維安強調,在省州委的堅強領導下,臨夏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一戶一策”工作,集中實施危舊房改造項目,讓群眾住房更加安全;制定了健康扶貧 “7個一”專項措施,健康扶貧全面推進,讓群眾看病有了保障;阻斷貧困代際相傳,大力度推進教育扶貧,讓群眾孩子上學有了保障。在貧困面前,臨夏市將以破釜沉舟之決心,愚公移山之毅力,徹底補齊臨夏市脫貧短板,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脫貧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