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瀋陽1983年


瀋陽市朝陽街位於瀋陽方城內,北起大北門與大北街相連,南至大南門與大南街相接,位於瀋陽故宮東側,是盛京城內“井字路”之一。朝陽街建於清朝初年,原來分稱大北門街和大南門街,後統一為朝陽街。朝陽街上有迄今保留的古建築之一——東三省官銀號。

市府大路位於瀋陽市區中部。西起公和立交橋,東至西順城街與北順城路相連,中部與南京北街交叉並與太原北街、青年大街等18條街呈丁字形相交。1907年,中日合辦馬車鐵道有限公司。在位於老道口的原奉天舊站—小西邊門之間鋪設鐵軌,供雙馬拉車行駛,稱馬車鐵道,這就是今天市府大路的雛形。

瀋陽北站是中國東北地區及遼寧省的鐵路樞紐火車站和規模最大的火車站之一。原名奉天總站、遼寧總站,始建於1990年12月22日,隸屬瀋陽鐵路局管轄,現為特等站,只辦理客運業務。1986年,鐵道部決定再次擴建瀋陽北站。1990年12月22日,瀋陽北站竣工並投入使用。


遼寧大學初創於1948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在瀋陽建立的商業專門學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東北財經學院、瀋陽師範學院和瀋陽俄文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遼寧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有三個校區,即瀋陽崇山校區、瀋陽蒲河校區和遼陽武聖校區,教學區佔地面積2016畝。

中山廣場,在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3條道路交叉處,有一處讓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廣場——中山廣場。廣場始建於1913年,當時稱中央廣場。1919年稱浪速廣場;國民黨統治時期,浪速廣場更名為中山廣場,瀋陽解放後仍沿用此名

大東門附近的街道,大東門又稱“撫近門”,是清代的瀋陽城九門之一,於1998年復建,位於盛京古文化街東部,與西部的懷遠門相對而望,撫近門高20米,佔地面積556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是瀋陽標誌性建築。門裡面是美麗的,特別是晚上。


小津橋路形成於清代,由於清時瀋陽古城東北角的城牆坍塌,城內許多居民為抄近道,經常從城牆缺口出入,久之,便形成了從古城東北角通往小東邊門的便道。小津橋路略呈弧線走向,道路狹窄。在津橋路未開通之前,小津橋路一直是從瀋陽古城北部通往小東邊門的交通要道。

中山路位於和平區中部、東部,瀋河區西部,繁華的太原街地帶,全長3600米。1919年始築今勝利北街至和平北大街段,名昭德大街,是以滿鐵奉天驛為中心修建的放射狀道路中的一條斜路。1919年更名浪速通。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今名。1957年將五緯路、中山路延長線併入。

瀋陽中街是瀋陽最早的商業街,有近400年曆史,有著“東北第一街”的美譽,也是瀋陽乃至中國第一條步行街。中街是瀋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自明清開設以來,距今已有三百八十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