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越調越漲原因:再多調控只是帽子戲法

歷史總是選擇話題來迎合後來者獵奇的心態。

一邊是全國各地樓市調控不斷加碼,“房住不炒”的信號釋放、金融降槓桿的決心、加大土地出讓環節供需矛盾等,所有舉措無非讓此前進入癲狂的房地產市場逐漸平穩,但另一邊是房地產行業資金鍊明顯收緊,但房企拿地金額不降反升,限購、限貸、限售、搖號政策層次不窮依然壓不住搶房熱情。

房價越調越漲原因:再多調控只是帽子戲法

也許在這看似矛盾又略顯詭異的博弈中,對頻繁調控產生了抗體的中國樓市再度躁動,2018年下半年二線城市將房價繼續向山頂引領。

在各地方和炒房團此消彼長的鬥爭態勢下,一線城市房價總體保持穩定,三四線樓市缺乏調控措施中只差兩個“漲停盤”即將破萬,而二線城市無論從調控力度還是城市容量等方面來看,反彈明顯,且漲幅持續擴大。

關於房價,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的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顯示:

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6.3%和4.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9和0.2個百分點。

而對50家房地產企業統計顯示:截至7月23日,50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破萬億,達10940億元。

兩份數據得出一個結論:房地產規模在擴大,房價還在上漲。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是什麼讓時至今日的房地產市場依然能頂住壓力,在不斷價碼的舉措當中愈戰愈勇,一往無前。

長沙長沙將優先保障住宅土地供應,全面清理閒置土地;西安要求加大土地供給力度,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

這一次,調控手段不同於以往,措施從供給側著手。

從這幾個事件並聯來看,我們試圖告知兩個答案:

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還將持續;再多的調控舉措只是戲碼的輪番上演

房價越調越漲原因:再多調控只是帽子戲法

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根源

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擴大與近期階段性住房需求釋放有關,有些是區域性利好政策,如西安、成都;有些是地緣因素,如青島、煙臺,更多的是因為各線城市去庫存幾近完成,賣地收入創造歷史新高。

反映在數據上,西安、青島、煙臺已連續數月位居房價漲幅榜排名前十名。

歷史早已告訴我們: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尋求發展和定居,其結果就是導致房屋需求量增大;而那些炒房客引起的房價虛高。

最真實的原因是他們看出供求緊張,房地產為賣方市場,存在著上漲預期,因此才投資炒房,間接提升房價。

二、花樣再多不過是帽子戲法,措施再嚴不過是左右搖擺

面臨新問題,換湯不換藥到頭來只是再陷窘境。

從住房貨幣化改革開始,中國的房價猶如座山車一般,上下跌宕,起起伏伏。

如果說一個人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最後的心得就是縱有千種情,更與何人說。那麼,今日的房地產行業就是這心境最好的寫照。從確立支柱產業到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從控制房市到拯救房市,從穩定房價到打擊炒房,莫不如此。

房價越調越漲原因:再多調控只是帽子戲法

二十年時間,限購政策鬆鬆緊緊了七八次。每次調控措施無非是裹挾市場趨勢,經濟形勢上升,房價平穩,經濟形勢下跌,房價增長。

調控的從來都不是“降低房價”,而是“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暴漲不合理,暴跌根本不會被接受。

所以,每當市場有所轉冷時,調控政策總會適時放鬆,從不例外。

這裡,一方面來說,調控很難做到應對長效,因為出臺的政策只不過是為了應對房價過熱或市場過冷。縱觀歷史發展,調控措施很難維繫超過三年,有的措施甚至只有不到一年就夭折,這就決定調控難以從一而終,這種左右搖擺,相互博弈的過程,給現今的中國房地產行業蒙上了一層厚紗,誰也看不透,也看不準。

另一方面,房價背後有如此之多的利益群體,蛋糕就擺在桌面上,切大切小關係到各方利益,這就決定了任何時候任何手段的調控措施都不只是為了你是否能買得上房買得起房,而是為了維繫既有得利益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