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

●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和為貴,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為高,所以才需忍讓、忍耐、隱忍。

●忍,有時要讓,有時要耐,有時要隱。所以,忍其實是另一種形式“韌”。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福臨心享,禍至神傷;祈福避禍,人自安康。

●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隨遇而安,乃心性之至境。

●千眼,意在觀世,千手,意在濟世;人間福音,無過如此。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善心,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

●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覺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

●社會,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諧;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

●不說他人長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時刻誠心待人,日夜專心做事,是懿行。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動人;心裡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樂。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貪慾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樂之源。

●待人要有平等心,對已要有平常心。

●積善可以得福,積德可以增壽。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大慈緣於大善,大善緣於大愛,大愛緣於大德。

●只有忘記對別人的善行,才會持續不斷的為別人施善。

●情是一種心靈感覺,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種心靈味覺,淡裡自有佳境。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