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怎样调理才比较好?

大师兄芸语团队no2


尿酸高会带来痛风的危险,痛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高尿酸,尿酸又是如何产生的?一个是内源性,一个是外源性。内源性的尿酸来源占总尿酸的80%,外源性的尿酸来源占总尿酸的20%。

尿酸产生的途径

内源性的尿酸是由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小分子合成及核酸代谢而来。而外源性尿酸则是从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中而来,嘌呤是在肝脏代谢产生尿酸。虽然外源性尿酸来源仅占尿酸总量的20%,但往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是很多痛风患者在暴饮暴食后出现痛风发作的原因之一。即使是这样,也还要注意尿酸更多的是来自于内源性,因此即使是戒烟、戒酒,身体中的尿酸还是很多,这就需要注意尿酸的排泄问题。

运动与尿酸

尿酸的产生还有一个途径往往被忽视,那就是运动。剧烈的运动会引起人体出汗,当您大汗淋漓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尿液排出量减少。大多数人认为从事运动员职业的人相对而言身体是比较健康的。但令人吃惊的是,很多年轻的运动员早已经被痛风所困扰。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尤其是会造成体内的产生的尿酸比较多,而大量出汗则会造成尿液排出来减少,从而引尿酸升高,甚至引发痛风的发作。

尿酸的排泄

尿酸高了可能会引发痛风,因此尿酸多了就需要排出来,控制高尿酸,需要做到节源开流。尿酸的排泄通道主要是两个:分别是肾脏排泄和肠道排泄。其中肾脏排泄占总排泄量的70%,肠道排泄占总排泄量的30%,所以说在1470年开始,欧洲医师做采用的用泻药来治疗痛风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减少外源性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排出量。当人体尿酸的PH在5的时候,尿液中的尿酸有15%处在游离的状态,能够随着尿液排出。而当尿液的PH值在6的时候,尿酸中几乎所有的尿酸处在游离的状态,因此碱化尿液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碱化尿液,可以饮用苏打水。苏打水中含有碳酸氢钠,因水中含有游离的碳酸氢根离子而呈碱性,有助于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排出尿酸。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营养师


说到尿酸,很多人认为是人体内的一种“废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常人体内有1200mg左右的尿酸,每天会代谢产生600mg,身体经肾脏和肠道排出的尿酸也是约600mg,这样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常水平的尿酸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稳定血压、抗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你分享!

尿酸如何产生的?高尿酸是如何产生的?

人体的尿酸80%来自于体内细胞自身的代谢和分解,20%来自于外部摄入食物中的嘌呤代谢产生,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的多余的尿酸一般经肾小管过滤重吸收后,经尿液排出体外,还有少量经肠道排出。

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朋友,高尿酸的形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考虑,一是产生的过多,这包括体内的细胞的代谢分解出现问题、疾病造成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以及外部摄入嘌呤过多几种情况;第二需要考虑的就是尿酸排泄不畅的问题,这是尿酸在体内过度累积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如果肾脏对于尿酸的排泄功能减弱,比方说每天该排出600mg,却仅能排出300mg,人体内血尿酸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

高尿酸危害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高尿酸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身边,长期不干预,甚至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严重者使人失去行动能力,肾脏也有可能因长期的高尿酸影响而形成肾衰竭。

高尿酸如何调理?

高尿酸血症的调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生活调理和药物降尿酸。

1. 生活调理:主要包括限制饮酒,能不饮酒最好;少喝高糖的饮料,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保证饮水量在2500ml~3000ml之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嘌呤的海鲜、动物内脏、浓汤等食品;适度运动,控制肥胖,这些方面都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注意的。另外为了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还应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不要过度疲劳等。

2. 药物降尿酸:是不是一旦发现尿酸高就要服药?李药师的建议是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干预,如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后,尿酸值仍然长期在520μmol/L以上,可以考虑苯溴马隆、非布司他、别嘌醇、丙磺舒等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具体服药方案请遵医嘱。


李药师谈健康


感谢邀请!“尿酸”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许多患者还能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引起“痛风”的罪魁祸首吗?不错,事实正是如此。那么,尿酸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它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每时每刻也在完成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过程;年老的细胞被分解,身强力壮的年轻细胞取代老细胞,以此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衰老的细胞在死去时,分解释放出来的嘌呤和ATP作为能源被消耗时,残留写的嘌呤经过一些酶的作用,就生成了内源性尿酸;另外我们每天饮食里含有嘌呤类化合物、核酸以及核蛋白等物质,他们经过消化吸收,也是尿酸形成的原材料,在一些酶的作用下,生成外源性尿酸。大致来说,我们体内的尿酸约有三分之一来自食物,三分之二则有人体的生命活动自行产生。

调理体内尿酸一是要减少体内内源性尿酸的合成,二是要减少外源性尿酸的产生。

减少内源性尿酸生成 首先要限制总能量,总能量根据病人理想体重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每天每kg体重25-30kcal;其次适当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的供给量1g/kg/天,急性痛风发作期蛋白质的供给量可按0.8g,以植物蛋白为主,畜禽类要先煮弃汤后再食用;然后要适量的糖类,糖类应占总能量的65%-70%,这样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的排出。但是要控制蔗糖或甜菜碱,因为它们分解后一半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较高,故不宜食用。

减少外源性尿酸摄入 根据食物的嘌呤含量,选择低嘌呤食物,在痛风发作期要严格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应限制进食动物内脏、海鲜等核苷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多吃富含钙镁钾等元素的食物 含有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化合物,如蔬菜水果牛奶等。碱性食物可以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并可使尿液碱化,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推荐两种食物西瓜和冬瓜,这两种食物不但属于碱性食物,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为有利。

多喝水 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500ml,选用白开水、茶水、矿泉水为最好。避免浓茶、咖啡等。

禁忌酒类 无论什么颜色的酒都要限制饮用

注意烹调方法 特☞指肉类的烹调,所有的肉类都要先煮弃汤后再食用。因为嘌呤易溶于水的特性,这样可以去掉大部分的嘌呤,减少外源性嘌呤的摄入。但不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多吃,肉类每天的摄入量正常人在50-75g。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的悟空问答,您有营养或饮食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是您身边的营养师朱庆俊。


朱庆俊营养师


一、尿酸是由人体内嘌呤氧化而来。嘌呤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嘌呤并不是一种有害物质。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嘌呤是从食物中摄取,80%嘌呤是人体代谢产生。


二、如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又不能将产生尿酸排泄,将会引起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加重糖尿病等问题。

三、预防高尿酸血症。

首先是需要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海产品、动物内脏、啤酒、牛羊猪肉、豆类等。


其次是多饮水,将嘌呤氧化成的尿酸排出体内,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每天尿量不少于1500ml,促进尿酸排出体内。

最后是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肥胖人群易发高尿酸血症。



路标指向老年病


尿酸是我们人体固有的一种营养物质,它对维护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尿酸低的人老年后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

尿酸是我们体内各个细胞新陈代谢的产品。如果学过中学生物的人都知道,我们细胞中的核酸里就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这些嘌呤物经过代谢就会产生尿酸,这是我们体内尿酸的主要来源。当然我们吃了动物性高嘌呤食物,也会产生尿酸,但这只是一小部分。


只有当我们体内的尿酸值超出了正常范围之后,才需要通过“调理”的方式降低尿酸值。这个值男女有别,男性为420微摩尔每升,女性为360微摩尔每升。

如何调理降尿酸呢?

首先就是减肥,肥胖的人尿酸值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很多;

其次就是忌口,少吃嘌呤食物,如肝脏、肾脏等动物内脏,贝壳类海鲜,海鱼,肉汤等;少吃高能量食物,如糖类及含糖饮料、高脂肪食物等,这些食物容易增加体重;

第三就是喝水,保证每天2000毫升的尿量,因为尿酸大多数都是通过尿液排出的。

如果上述措施不能奏效,那就看医生吃药降尿酸吧。


药说儿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尿酸。嘌呤物质的生成途径有两个,一是人体自身细胞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另一个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的内脏和海产品。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大约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滞留过多,则会导致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痛风。

那么怎么调理呢?

第一,管住嘴,多吃碱性食物,少吃含嘌呤物质的食物。

第二,迈开腿。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弟三,保持情绪稳定。


黑茶韵


人体内尿酸主要是细胞分解物,凡细胞都要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即RNA和DNA,只要分解代谢,必然分解产生嘌呤,嘌呤分解,则必须经过产生尿酸的过程,尿酸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是尿酸高,甚至导致痛风。

而健康人体内尿酸代谢是平衡的。如果尿酸代谢不平衡,就会发生痛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