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也藏有一部《四庫全書》爲了存放卻換了三個地方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圖書集成當屬清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編纂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計收錄經、史、子、集四部之書,比同時代的法國狄德羅所編《百科全書》的字數多10倍,因為其涵蓋面之廣,素有“千古鉅製”之稱,而關於這部鉅作的收藏點有四個,蘭州就位列其中。

蘭州也藏有一部《四庫全書》為了存放卻換了三個地方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截止目前有三部半被珍藏,分別藏於杭州、臺灣、北京和蘭州,《四庫全書》的編制可謂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總共有七套,但是這七部《四庫全書》僅僅存活了兩百多年,在後來的戰亂中,一半被毀,於是僅存的三部半就成了極為珍貴的珍品,1966年,由於備戰的原因,將原來藏於遼寧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轉移至甘肅保存,蘭州與《四庫全書》的淵源也從這時開始。

蘭州也藏有一部《四庫全書》為了存放卻換了三個地方

《四庫全書》

文溯閣《四庫全書》在搬遷至蘭州之後,也是幾經輾轉,換了好幾個地方,1966年10月13日,文溯閣《四庫全書》首先被送到了蘭州七里河區的土門墩貨場,10月14日,由部隊專門裝車押運文溯閣《四庫全書》到距離蘭州城區170km之外的蘭州永登縣連城魯土司衙門的妙因寺廟。

蘭州也藏有一部《四庫全書》為了存放卻換了三個地方

蘭州永登縣連城魯土司衙門

但之後文溯閣《四庫全書》卻沒有一直保存在蘭州永登縣,因為蘭州永登縣的魯土司衙門在當時是作為臨時戰備書庫,整個藏書閣全部是用木材建造,存在很大的火災隱患問題,如果起火,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並且用於藏書的閣樓又是臨近河,這樣書籍容易受潮,於是關於文溯閣《四庫全書》又開始在蘭州重新選址。

這次的選址既要考慮到安全性,還要極具隱蔽性,同時還要交通比較便利,於是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存放最終被定在了榆中縣甘草店項家堡村,為了修建新的藏書庫,省財政專門撥款17.5萬,四年之後,文溯閣《四庫全書》被秘密運送到新的藏書庫,這在當時被當做是機密,雖然當地人看到這裡突然多了一處建築,並且有人輪流看守,但誰也不知道這個看似神秘的建築裡面有什麼乾坤。

蘭州也藏有一部《四庫全書》為了存放卻換了三個地方

蘭州九州臺的藏書館

隨後由於蘭州工業的興起,項家堡村書庫周邊的環境開始改變,空氣汙染加重,周邊流動人員複雜,於是在1999年,政府再次劃撥鉅款,為文溯閣《四庫全書》修建新家,終於在2005年6月,新選址於蘭州黃河岸畔北山九州臺的藏書館正式竣工,《四庫全書》又被遷至蘭州九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