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1733-1818),清代書法家、金石鑑賞家。字正三,號覃溪,別號書齋,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屬北京)。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擅長正楷與隸書。行草學習米芾、董其昌,飄逸跌宕,氣清韻通。論詩創“肌理說”,著有《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文集》等。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臨蘭亭帖手卷》 辛丑(1781年)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開設四庫全書館。翁方綱被任命為《四庫全書》纂修官,又擔任編修一職。在四庫館任職期間,他與朱筠、錢大昕、桂馥、黃易、丁傑等人常去琉璃廠書肆訪書,所作金石拓本日漸增多。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隸書池上竹間七言聯》紙本隸書 124×25.5cm×2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他是著名的學者,六七十歲時還能在燈下作細書,閱蠅頭字。每過一歲,翁方綱必用西瓜子寫下四個楷字,五十歲後寫“萬壽無疆”,六十歲後寫“天子萬年”,至七十歲後則變成“天下太平”。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行書七絕詩軸》描金蠟箋 行書 167.3×72.9cm 上海博物館藏

他擅長楷、草、行書。楷書首先向顏真卿學習,後學虞世南、歐陽詢,能謹守法度,然而風致情韻不足,行書學顏、董、米等家,飄逸跌宕,氣清韻逸。他對碑學的研究也十分重視,學習過《禮器》《史晨》等碑,但平整有餘而超妙不足,成就不大。注重傳統的規矩方圓是翁方綱書法的最大特點。康有為說:“覃溪老人終身歐虞,褊隘淺弱。”楊守敬說:“見識廣博的覃溪,一點一畫間,皆考究不爽絲毫。”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斜街行立軸》紙本行書 132×33.8cm 天津博物館藏

就學古能化而言,劉諸城稍勝翁方綱一籌。翁氏傳世的作品《行書蘇軾書所作字後》軸,筆肥墨飽,結體穩健,堅實厚重而不露鋒芒,糅蘇、米、董於一爐,算得上是化古出新之作。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隸書七言詩軸》紙本隸書 112.5×58.3cm 河北省博物館藏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行書語為心緣七言聯》 224.8×37.8cm×2 首都博物館藏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行書題畫詩軸》灑金箋 130.2×30.6cm 上海博物館藏

《四庫全書》纂修官翁方綱,倡唐碑重貼學,過於考究

翁方綱 《行書瓶花禪榻七言聯》 115.1×35cm×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