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宣帝可以夺取皇权成功而汉献帝却失败了?

聶先森


虽然汉宣帝刘询和汉献帝刘协同为汉帝,可是两人活动的时间相差两百年之久,不同时代的政治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西汉和东汉的制度有差异,西汉帝国至汉武帝刘彻以来,中央皇权日渐巩固,使皇帝的权威性抵达巅峰,在强势的皇权影响力下,霍光给只能把自己定位为商朝名臣伊尹。而汉宣帝刘询却非手无寸权,他通过为汉武帝立庙来暗示自己是汉武帝嫡子的后裔,跟庶出的汉昭帝有别,这一手棋无形间加重他皇帝的权威性。

汉献帝刘协面临则是东汉以来皇权与外戚权力拉锯战的后遗症,三十年前外戚梁冀权侵朝野,汉桓帝刘志利用宦官诛杀了梁冀,而后开启数十年的宦党与清流的争斗。桓、灵二帝为抗衡外戚、官僚势力威胁皇权,只有依靠宦官控权。两次党锢,买卖官员成风,使清流士人对东汉帝国逐渐离心。

其二,东汉近数十年来地方豪强崛起,政府与豪强对百姓双重挤压,致使民乱不止,,再加上数次大瘟疫至经济受损,民心消逝,遂引发了著名的黄巾之乱。即便没有董卓擅权,袁绍、曹操等诸侯并起,东汉帝国一样处于濒临崩溃的局面。

在东汉皇帝威信日渐削弱的前提下,又经历了董卓擅权,废除汉少帝而立汉献帝的过程。刘协这位由大奸臣董卓扶持的皇帝,最初根本无法号召山东诸侯,群雄割据已成事实。

其后,东汉中枢权力系统在李傕、郭汜掌控下彻底崩溃,曹操挟天子号令诸侯的政权是在东汉帝国破碎后重构的政权。其政治形式是曹操一手设计重建,他从将军开设幕府形式统领州郡,再到以司空府形式掌控行政、兵权,由军阀转型架空中央权力的新政治模式。

把原本管理朝中行政事务的大部分权力转交到司空府以及后来的丞相府,由公府自行选拔人才,垄断朝廷的任命权,朝野官员与地方官员不再出自中央选派,而来自司空府、丞相的官吏,这不是霍光所能办到的事情。以建安末年起兵反抗曹操的耿纪来讲,连他都出身于丞相府,按道理他受曹操一手提拔,真没反抗曹操的理由。

曹魏、汉献帝政权后期形成双中央模式,曹操以邺城为都城建立魏王国,辖幽、并、冀、青四州,丞相全揽中央实权。汉朝廷由许昌为都城,可行政权在尚书令荀彧手中,荀彧却又受制于曹操,关于制度上的大事都必须跟曹操商议,荀彧的副手是出身丞相府的华歆,华歆更在荀彧死后代理尚书令一职,对汉朝廷的把控进一步加强。

兵权方面,西汉的中央军即便落入权臣手中,在名义上都是为了维护皇权所存在。汉献帝政府的军队皆有曹操一手所建立。早前汉献帝刘协还有一次机会可动用近卫军杀了曹操,当时曹操被吓的不敢造次,事后就开始着手掌控汉献帝近卫军。再就是尚书令荀彧虽有忠于汉室之心,却又跟曹操进行严密合作,故汉献帝也没能从荀彧手中控权。

曹操把三位女儿嫁给汉献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戚。又把一位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荀恽,荀彧另一位儿子荀粲娶曹洪之女为妻,夏侯氏继续跟曹氏联姻,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政治联合,曹操逼死荀彧正是逼内部群臣就政治态度进行表态。

此刻的曹操未能称帝缺的是一个名义,而在权力方面魏国已经做到完全取代汉国对领地进行有效统治的地步,汉帝除去名义外,跟权力二字已毫不相关。

简而言之,自曹操拥护汉献帝刘协以来的汉朝廷,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东汉帝国朝廷,而是曹操的魏帝国雏形。但曹操建立魏国的基础需要汉献帝的号召力,汉献帝也必须依靠曹操政府,天下间才还有人承认汉帝国的权威性,所以说曹操和刘协当时是互相影响。

汉宣帝刘询在继承汉武帝的影响力同时,天下亦没有因多重矛盾使帝国濒临分裂,况且霍光对汉武帝刘彻遗留的弊病有所调整,使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当初汉武帝建立内朝官体系牵制丞相的权力,西汉帝国拥有两套官僚系统来维持平衡,随着汉武帝为巩固集权需求,倾向于实权掌握在大将军(大司马)的内朝官体系手中,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实权较弱。

汉宣帝刘询为斗垮霍氏集权,他在霍光死后等到了时机,他反其道而行,从丞相的权力入手控权。因为当时的丞相韦贤是一位搞学问的大儒,并不怎么管理政务。汉宣帝亲自接受丞相的事务,考察下属官僚的功劳和能力,把对霍氏不满又有能力的官员提拔上来。下面一批官员经过汉宣帝精心调整,已经经过一次大洗牌。

最终汉宣帝刘询能够完全不经过霍氏兄弟把持的尚书台系统,就能直接跟群臣直接联系商议事务。简单来讲汉宣帝刘询就是一位微操狂魔与编程高手,要知道微操不是人人都能做,你让杨广、崇祯微操就只有死路一条。

《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载:时,霍山自若领尚书,上令吏民得奏封事,不关尚书,群臣进见独往来,于是霍氏甚恶之。

霍氏控权的方法终究只是把家族子弟和党羽安插在朝中,垄断朝中官位与统领兵权的职位。汉宣帝通过丞相的实权反控,通过升迁分化霍氏势力,把对方的亲信明升暗降或外调,培植汉宣帝自己的党羽。

张安世父子跟刘询、霍氏都很亲密,他就通过这破绽重用张安世父子,给予张氏兵权以分化霍氏。掌控了官员任命权,最关键还是把谋略出众的魏相拉上台,对霍氏全面反攻,此消彼长下兵不血刃夺回实权。

曹操所建立的汉献帝政府根本没有这样的破绽让汉献帝得手,相权和尚书台实际都受曹操所控制,军队由曹操一手建立。群雄割据的事实使汉献帝根本无法收回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兵权。荀彧若是替汉献帝出手扳倒曹操,却又如何保证袁绍、孙权不会是下一位权臣?而刘备实力不足又如何维持新汉献帝政权的稳定,故当时忠于汉室的汉臣也没什么可选择的道路。

汉献帝刘协自成为皇帝以来一直就是他人之傀儡,这跟汉宣帝刘询也有极大差异。刘询少年游学,喜好游侠,斗鸡走马,尽知街头巷里那些奸邪之事,也知道下层官吏的行事作风,游遍三辅和诸陵,虽说不上身经百战,却真是见得太多了。

一位再聪明的人受环境所局限,怎么也学不会没接触过的事。汉宣帝刘询高才而好学,他尽知吏治之事,能同时通过帝王与百姓的视野看待事物,故能亲力亲为通过细微的操作,令政敌无法制止的收回实权。汉献帝刘协所处环境,即使他再聪明也没法像汉宣帝刘询一般进行细致的控权行动。

而在汉宣帝夺权以后,进一步调整全国官员配属,纠正汉武帝遗留的经济弊病,正式确立在西域设立都护,汉军对匈奴进一步重创,致使匈奴分裂,造就了西汉帝国的巅峰时期。虽说汉宣帝跟汉献帝换了一个位置也不见得能从曹操手中夺权,但以他的才能肯定会让曹操更加头疼,说不定能早几年让曹操头疼而亡。


两位汉帝的才能与所处的政治形式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无法用以相互比较,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待甚至可以说结局必然会发生。在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形态下影响力历史人物的抉择,再由人的抉择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如果汉宣帝时西汉帝国的威信已经很薄弱,霍氏家族对皇权才会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如果在东汉末年汉帝国的威信仍旧强盛,曹操大概也只能选择像霍光一样做一位名声较好的大权臣。


苏沉船


汉宣帝刘询和汉献帝刘协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造成前者可以成功,后者归于失败。

刘询继位时,虽然有权臣大将军霍光辅政,但霍光却是个忠臣,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因为刘询年幼,霍光权力大而已。刘询是一直等到霍光死后,才对欲接替霍光权力的霍氏宗族动手,实现真正亲政的。而且,霍氏宗族确实是为了权力,意图造反,所以与霍氏争权变成平定叛乱,霍氏宗族在刘询的平叛面前不堪一击,所有参加叛乱的人都被处死。皇后霍成君也被废。另外,除了霍氏宗族,满朝人都是拥护刘询的。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定的。

而汉献帝刘协时期,就是不同的历史环境了。刘协除了皇帝的招牌,基本上没有一兵一卒,一城一地。甚至有一段时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先是依附权臣董卓,后又遭遇李傕郭汜叛乱,最后落到了救驾的曹操手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刘协。曹操为相时,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刘协形同软禁。他只有一个皇帝的身份而已。最不利的环境是,这时候虽然为汉朝,但实际上是军阀混战阶段,没有几个人是真心拥护汉朝皇帝的,都各打各的小主意。刘协落到谁的手里,结果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在曹操手里。落到一个楞方青手里,刘协或许直接小命不保,连当个山阳公也没机会了。所以,刘协的几次反抗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汉朝气数已尽,反抗也不过临死挣扎而已。


陆弃


完全两码事,汉宣帝与汉献帝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

时势既能创造英雄,时势也能毁灭英雄。哪怕同一个人,所处时代不同,结果就会不同,跟个人的聪明才智没有太大的关系。汉宣帝很聪明,汉献帝也不差,哪怕你把汉武帝放在汉献帝时代,同样无所作为。



时势可解释为时代的态势,或社会的背景。每个人迫于时势都不得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汉宣帝也好,汉献帝也罢,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们都得忍,汉宣帝忍权臣,汉献帝忍军阀。由于时代不同,你一眼就能看出汉宣帝至少是个有一点实权的皇帝,而汉献帝则完完全全是个傀儡。



汉宣帝时期,至少西汉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民富国强,天下太平。霍光作为权臣,无非就是权力过大,至于出格的事,如封公拜王、取而代之基本上是想也不敢想,因为支持皇权的力量非常强大,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汉宣帝要做的就是不吃眼前亏,至于夺取本应属于自已的皇权,只是时间问题。



汉献帝时代,天下已大乱,支撑皇权的两根支柱:外戚与宦官已轰然倒塌,皇帝除了名义,连饭都吃不饱,已不再拥有任何权力,哪怕皇帝再聪明能干,哪怕汉武帝转世,皇帝己不可能夺回任何权力,一无兵权,二无地盘,三无支持,皇帝简直三无人员,夺谁的权?曹操吗?曹操的兵是自已带出来的,地盘是自己打下来的,汉献帝如何夺?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没有曹操供着汉献帝,你汉献帝能多活几天都不知道?自身性命都不保,还夺权?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安泽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汉宣帝能夺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头上的那座大山-大权臣霍光死了,霍光在世,汉宣帝恐怕也是永无出头之日。

霍光这个人杀伐果断,大权在握,皇帝几乎沦为他的傀儡,汉昭帝的婚姻受他控制,昌邑王刘贺继承帝位,甚至被他废掉。霍家势力遍布朝野,群臣都得看霍光脸色行事,这种情况下被扶立的汉宣帝自然是韬光养晦,对霍光表现的非常顺从,甚至连皇后许平君被杀死,都隐忍不发,所有的奏折都得先经过霍光才能到汉宣帝手里,宛如就是儿皇帝。

结果大家都知道,霍光一死,汉宣帝便开始一步步剥夺霍家的权力 ,霍家的二代们霍山、霍云也都是一些饭桶,和曹丕根本没法比。直到被逼上梁山,才开始策划造反,结果被汉宣帝坐实了借口,整个家族被连根拔起。

相反汉献帝时期,整个朝廷已经毫无威信可言,各地方都拥兵自重,大家都把皇帝当做一工具罢了。汉献帝自己手里没有军权,依附的对象如董承等等,也都是些能力平庸之辈,经历了“衣带诏”等案件之后,曹操曹丕对汉献帝更是严加防范,汉献帝根本没有机会,整个朝堂都是曹氏的人,不服从者就死,汉献帝的皇后,说赐死就赐死,汉献帝基本成了摆设,没人把你当回事。朝堂外部,各地方也都已经割据自立,在外无强援,内无帮手的情况下,汉献帝凭什么成功?



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汉宣帝的个人才能比汉献帝强太多,运气也比他好;第二也是最关键的,霍光的第二代不行,在其他问答里某曾经说过,如果霍光养出了权臣二代,他的儿子要是有曹丕司马师的手段,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问题是,曹操养出了曹丕,霍光却没有养出霍丕,这也是汉宣帝的好运气。

汉宣VS汉献

汉宣帝、汉献帝二人的经历都算坎坷,而汉献的劫难更多一点。两人所处的帝国处境也不一样,汉宣时代,大汉帝国还是如日中天,政权稳定;而汉献时代,帝国已经无可挽回的日暮西山,军阀割据,皇帝号令不出宫门。



【汉宣帝剧照】

两人的能力比较,汉宣聪明内敛隐忍滑不留手,汉献也是一个聪明娃,但从人生经验和阅历上,就差汉宣一大截,有时候真的不是只凭智商的,汉质帝智商高吧,一块毒饼就撂倒。



【汉献帝剧照】

不管怎么比较,汉宣都优于汉献。

权臣二代



【霍氏父子剧照】

曹丕PK霍禹

没法比啊!这俩人都不是一个等级的,曹丕从智商情商政治才能写诗啥的直接就KO霍禹了。


【曹丕剧照】

小结

倒霉的汉献帝自身的综合条件都比不过汉宣帝,偏偏还遭遇一个厉害的权臣二代,试问,他怎么翻盘啊?就算把汉宣放在他的位置也难说,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呐!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关注猴格,谢谢!


猴格大人


汉宣帝和汉献帝的不同结局有很多原因,总的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分析。

天时:

汉宣帝即位时,武帝新丧,新帝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然后宣帝就被迎回登基做了皇帝。汉武帝留下的班底都还在,而且忠心。还有四位托孤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而且汉武帝虽然把国家打穷了,但毕竟国内外安宁,整个社会大环境是好的。


汉献帝就没这么好命,老爹汉灵帝把整个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外有黄巾起义,内有宦官与大臣争斗。最后外戚董卓专断,行废立之事,把他扶上位,百官没有敢吭声的。而且董卓专权,诸侯以“讨董卓”之名,纷纷起兵,整个国家都陷入战争。

地利

汉宣帝:在被收养于掖庭时,不仅学文,还常常行走于宫外。长安诸陵、三辅之间,盐池、杜县、鄠县、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都有他的足迹。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因此学会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所以汉宣帝在即位少,既读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


汉献帝:从小被董太后收养宫中,举止端庄,但只是个呆在深宫,不知人事的孩子。

人和

汉宣帝即位时,已经十八岁。从受“巫蛊之祸”牵连到登基,期间遇到太多忠臣,也结交不少人才。比如拼死保他的丙吉,把自己俸禄供应他的少内啬夫,抚养他的祖母兄长史恭,供他读书娶妻的张安世,好友张彭祖等等。虽然汉宣帝最后是别人的贵人,但这前十八年里,一路也是贵人扶持长大的。


汉献帝,9岁就成了董卓的傀儡皇帝,又被架着迁都。虽有王允除董卓,但他又稳不住关东。辗转被各位军阀挟持,最后落到曹操手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两次次“衣带诏”不仅没成功,还牵连身边皇后皇子宗室被屠,最后被迫禅让皇位于曹丕。

综上所述,宣帝虽然早年有些不幸,但整个环境很好,他自己高才广学,又能了解民间疾苦,这对他以后施政有很大的帮助。而汉献帝,虽然堕胎药都没能把他打掉,一直顽强的活着。但从开始就是个战战兢兢的王子,受人摆布的傀儡。庆幸的是,曹操逼他娶了自己女儿曹节为后。虽然汉献帝一辈子都没舒心过,但在这位妻子的强力保护下,最终得以寿终正寝。


我是专注历史原创的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如是史社


诚邀,在我国,汉宣帝和汉献帝都做过一段时间“傀儡皇帝”,但是相对结局而言,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汉宣帝通知下的汉朝,又一次走向强盛,有治世的局面,史称“宣帝中兴”;而汉献帝统治时的汉朝,汉朝已经有名无实,汉献帝已经没有任何实权,成为彻头彻尾的傀儡,汉朝统治已经走向衰落。

为什么会这样呢?

汉宣帝继位之初,权臣霍光主政,这时候汉宣帝并没有太多的权利,所有的大事都是霍光一个人说的算,汉宣帝也是傀儡,连汉宣帝的皇后都被暗害,汉宣帝还立霍光的女儿为后,可见霍家的势力之强,汉宣帝无奈只能选择韬光养晦,直到霍光去世后,一举消灭霍家的反叛,成为名正言顺的实权者。


而汉献帝则是另一种情况。本来汉献帝并不具备资格继承皇位的,董卓进入洛阳后,废除汉少帝,立汉献帝,汉献帝的继位原本并不具备名正言顺,而董卓把持权利之时,汉献帝跟傀儡没什么两样,董卓被除后,汉献帝被多人挟持,直到最后辗转被曹操收留。

曹操根据谋士荀彧的建议,收留了汉献帝,并且制定了一个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汉献帝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傀儡。曹操去世后,曹丕篡位,让汉献帝禅让,自己当了皇帝。由始至终,汉献帝都是别人的傀儡,没有任何掌权的机会。

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也是有原因的:


汉宣帝时霍光虽然专政,但是并没有篡位之心,汉宣帝还有一定的空间,也有一定的支持者;而汉献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汉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汉献帝不可能继续掌握权力;

而另一方面,汉宣帝统治时的汉朝还在处于上升期,国力强盛,汉宣帝除了霍光外,没有掣肘之人;而汉献帝则不是,他是被选举的,他是没有任何实权的帝王,想要翻盘太难。

两人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

所处的形势不同。


源稚生


汉宣帝,我们都知道是历史上出名的贤君,不过他刚刚当上皇帝时,只不过是霍光手里的提线木偶,因为他能当上皇帝都是由霍光一手策划的,所以皇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里,但在后面汉宣帝成功夺取了皇权,并开始了自己的执政道路,于是有人问了,为什么汉宣帝可以这样而汉献帝失败了?


汉宣帝能够成功,在于他早年的民间流浪生活给他经验,让他学会忍耐,会使手段,也有刘贺鲜淋淋的例子在警醒他,刘贺就是不听霍光话而被废掉的,所以汉宣帝给足了霍光面子,不仅让霍光继续掌握朝权,而且还给他很多高待遇,这就打消了霍光心里的疑心。汉宣帝还为汉武帝立庙,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自己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并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所以霍光死了以后,汉宣帝就一步步清除掉霍家在朝廷的势力,最终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汉献帝夺取皇权的几次事件,都是依靠妃子的父亲来叛变,像衣带诏事件,可是结果很惨,不仅失败了,连皇后都被整死了。汉献帝之所以不能成功,还是怪他对手他厉害了,他对手可是一代枭雄曹操,汉献帝只不过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而已,曹操看重的是汉献帝的身份,而汉献帝除了皇帝这个身份以外啥也没有,就是个光杆司令,不像曹操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所以汉献帝跟曹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就算汉献帝把曹操诛杀了,他也掌控不了大局,因为曹操手底下的人也不会听他的,可能连皇叔都不会听他号令。再者汉献帝的政治手腕怎么比得过长年在民间摸打滚爬的汉宣帝,毕竟汉献帝从小生活在皇宫大院。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抛开汉宣帝和汉献帝的个人能力不谈。因为霍光家族所拥有的权利和地位都是汉武帝、昭帝赐予的,而不是霍光家族的人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霍家权力来源是皇帝,特别是汉武帝,所以就必须尊重号称汉武帝嫡系继承人的汉宣帝的地位,所以汉宣帝可以用政治斗争来夺回权力,再加上霍光早死,霍家就没有能力出众的人能够继承霍光的权力地位;而曹操的权力主要是自己数十年带着曹家夏侯家一众亲族和手下东征西讨平定地方所获得的,汉献帝只不过是被动承认了曹操的政治地位而已,曹操的权力不用他承认和授予,再加上曹家和夏侯家人才济济,能够从曹操手里把权力继承下去。 另一方面虽然汉宣帝和汉献帝都是权臣所立,但是霍光拥立汉宣帝是被大部分人所认可的,而董卓拥立汉献帝在一开始不被认可,被认为是乱臣贼子,而且汉宣帝一继位就尊崇汉武帝和卫太子一系的政治地位,表明自己才是大汉的嫡系合法继承人,而汉献帝是被乱臣贼子拥立的,合法性的成色是被打折的,从讨董诸侯试图拥立别的刘氏宗亲可以看出地方上实际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的,只不过后来没有选择而已,在政治合法性上汉献帝不如汉宣帝。这是我个人想到的原因。


对方正在输入23852


汉宣帝即位时期都有权臣在位,为什么汉宣帝夺回权力而汉献帝却失败了?


天下形势不同 。汉宣帝在位时期西汉还是一个完整的朝廷,中央政府权威还在,地方官员不得擅动。而汉献帝则不然,董卓进京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中央政府已然被军阀挟持而没有了自主权力,汉献帝所处的已经是乱世,黄巾军兴起,地方官员各自为政。


个人成长经历不同。汉宣帝自小长于民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份历练,在即位后对与大臣的任用与识别已然更为准确,汉宣帝为了除掉霍家而任用魏相,两人商议事情用密折传达能够保证消息不被泄露,而魏相又举荐张安世作为帮手,除此之外由于父亲戾太子的关系又有丙吉以及太子门人的帮助。汉献帝虽然聪明睿智,可是在识人方面欠缺经验,而现实也不允许汉献帝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发掘他的帮手。

汉宣帝的幸运。霍光杀桑弘羊、上官桀、今日磾病死,大权在握,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深夜扪心,霍光难道没有半点杂念?可是终究是没有动手,霍家没有杰出人才来支撑权力的延续。汉宣帝能够等到霍光自然死而汉献帝同样也是,可是曹操已经自成一派,虽是汉朝,可是北方版图基本上是曹操重新打了一遍,留给汉献帝的时间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