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说起水浒,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好汉们相聚一起,称兄道弟,划拳喝酒,大块吃肉,一起合唱“大河向东流……”今天说到吃肉,我们就来好好谈谈。

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原主要以农耕为主,那么牲口是极其宝贵的农耕工具,就像现在上班所需的交通工具一样重要。倘若破坏了生产工具,那么生产就无从谈起,粮食也就只能去偷去抢了。不过也真有这样的民族,比如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就不用农耕,只需要放牧,然后就是抢夺中原粮食,所以他们与中原的战争也就世代相传。

说到这里,回到正题,我们就来说一下梁山。它所处的地点在山东,这地方也是以农业为主,所以便不存在杀牛供食客享受的事情了。何况从唐朝开始,封建统治者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休养生息,就颁布了法律,明令禁止人们无故宰杀牛、马、驴等大牲口。

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施老先生写小说的时间应该是在元朝末年,他写的是宋朝的事情,那么宋代又是如何管制呢?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朝代,不是有一幅画吗,画面里好一派街市繁华景象。那么作为如此繁华的社会,基础还是农业经济,当然也就离不开牲口了。所以牲口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不会随便出现在餐馆的饭桌上。要我说,当时野生动物是不受保护的,客栈里可能有狼肉、狍子肉、野鸡肉等等美味,唯独没有牛肉。这可苦了我们读者了,看了这么多年的名著,居然被骗了这么久。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不过单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不切实际地描写,也不足为怪。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包括里面的道具、饮食习惯、人物背景、人物性格,都可以是虚构的。我们知道梁山好汉个个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这样特质的人,没有好的饮食做基础岂能说得过去呢?不是有的专家还说过亚洲足球水平不如欧美,最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吗?

欧美人天天吃牛肉,而我们却是世代五谷杂粮为主食,所以踢足球便没有耐力。看来施老先生眼光超前,他在元朝时候就知道吃牛肉有力气了,所以不会委屈了他笔下的壮士们。当然了,施老的确是一代奇人,他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琴棋书画、骑马射箭样样在行。连刘伯温都佩服的不行,几次在朱元璋面前说他才干不凡。只可惜朱元璋请施耐庵出来做官,施老屡次回绝,隐居起来,写了这么一部惊世骇俗的大作。

我们被《水浒传》骗了:梁山好汉说的“上二斤牛肉”,不可能发生

“切二三斤牛肉来吃酒。”这是武松的原话,听起来的确气势不凡,一出口就这么豪迈。然而这只能是夸张,在当时,来二斤兔肉倒是可以。可是壮汉吃兔肉,未免也太滑稽了。英雄本色需要用这些日常活动来彰显,施耐庵也精心推敲,才如此下笔,可见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了。大家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