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禮堂:文化新地標

2017-12-05 10:34 | 柯橋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王吉奇 文 本報記者 趙煒 攝

文化礼堂:文化新地标

1200多個全省各地文化禮堂被推薦上來,566個文化禮堂參與了網絡展示,410多萬用戶參與投票環節,總投票數近5000萬……自6月份啟動以來,歷時5個多月之久,一場由省文禮辦指導下的全省文化新地標推選展示活動順利落下帷幕。其中,柯橋區蘭亭街道蘭亭村文化禮堂和福全街道龍尾山村文化禮堂入選“全省100個優秀文化新地標”名單。

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無疑是一項創舉。如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文化禮堂已遍佈全區各地,像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點綴在鄉村,成為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陣地、新窗口,承載鄉愁、展現鄉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村莊客廳”,不僅悄然改變著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成為農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成為聳立在田間地頭的一幢幢精神家園和一個個文化新地標。

蘭亭村文化禮堂

文化的薰陶從禮堂內向外延伸

乾淨整潔的道路,優美宜人的環境,樸實的鄉村民風,到處飄蕩著濃濃的墨香,走進蘭亭村文化禮堂,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誠然,蘭亭村文化禮堂已成為農村特色文化、農民精神家園與鄉村新型共同體重構的平臺。在這裡,蘭亭書法會館、村史村情廊、鄉風民俗廊、崇德尚賢廊等分佈其間,還有圖書閱覽室、健身房、檯球室、影視廳等豐富著村民的日常文娛活動。村民既可以學習書法,也可以休閒健身,文化禮堂的建設,使村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文化享受。

“當然,依據‘書法’這個元素,我們也舉辦了很多別開生面的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全國遊客前來參觀。”蘭亭村文化管理員董建民說道,今年7月,蘭亭書法夏令營在蘭亭文化禮堂舉行,來自四川的20多個家庭與紹興本地的小朋友進行了互動。在這次親子體驗活動中,“書法”這個主題元素將大家匯聚在一起,在互相交流書法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專業老師的書法指導,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促進了家庭和睦。“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了不少四川的朋友,我們現在還保持著聯繫呢。”一位參加該活動的紹興本地小朋友說道。正是基於這樣的“書法”主題活動,蘭亭村文化禮堂成了連接異地交流的橋樑和紐帶。

“在蘭亭文化禮堂建設初期我們首先考慮一個‘新’,用創新的手法組織設計方案,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董建民說道,蘭亭村文化禮堂週週有活動,月月有亮點,義務培訓、公益宣傳、文化交流,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傳經送寶。蘭亭村還組織書法家在每年新春佳節送祝福寫春聯,2015、2016、2017年連續三年“蘭亭五福“登上中國詩歌春晚舞臺,新建成的文化禮堂(內配設LED投影教育設備)、蘭亭書法會館配套設施屬於全國首創,一流的設施,豪華氣派的書畫作品展覽陳列館、創作室、書法培訓中心為打造最美文化禮堂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書法元素,無疑是蘭亭村文化禮堂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書法”二字,將這裡的設施建設和文化氛圍融合得恰到好處,也令其成為了一張不能被複制的“金名片”。“建設一流的文化禮堂。”在採訪中,從事書法三十多年的董建民描繪著自己對於蘭亭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宏偉藍圖。他表示,在未來的文化禮堂改進中,在傳承、弘揚、創新這六個字上做文章,用書法元素打造最美文化禮堂,把文化的薰陶作用從禮堂內延伸到禮堂外。

文化礼堂:文化新地标

龍尾山村文化禮堂

草根“明星”走上夢想大舞臺

文藝夢,抑或是舞臺夢,對於樸實地道的村民來說,無疑是遙遠的。而如今,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了,而這也正是福全街道龍尾山村文化禮堂突破重圍,入選“全省100個優秀文化新地標”的優勢所在。

福全街道龍尾山村文化禮堂,集學習、健身、教育、培訓、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設有禮堂、道德講堂、農家書屋、棋牌室、健身室場所,達20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活動場地,大小設施應有盡有。

“在文化禮堂硬件設施完善的同時,我們也著力在豐富文化內涵、突出精神引領上下足功夫”,龍尾山村文化禮堂管理員邵麗珍說道,為此,村文化禮堂還建立了舞蹈隊、腰鼓隊、曲藝隊、老年佳木斯隊等業餘文化隊伍,精心設計活動主題,利用各種載體,經常組織開展倡導文明、提高素質、增強體質等一系列文娛活動。

“目前,我們村文化禮堂已經培育出了15名草根明星,他們都是從我們的基層文娛隊伍裡鍛煉出來的。”說起這些草根明星的成長曆程,邵麗珍深有體會。她表示,這次之所以能從500多個文化禮堂中脫穎而出,與基層百姓通過自身努力成為“草根明星”這樣的特點是分不開的,而這也是龍尾山文化禮堂真正關注、培養基層文娛隊伍的意義所在。

今年49歲的陳紅英,是村裡的一名戲曲愛好者,也是基層表演者“蛻變”為草根明星的一個典範。從小愛好越劇表演的她,經常出現在村文化禮堂的節目表演名單中,實現自己年輕時的“舞臺夢”。“我現在每週都會上臺表演節目,這些換作以前都是不敢想的,現在卻真實地發生在身上。”陳紅英笑著說道,同時她自己和一群文藝愛好者成立了一個藝術團,常年奔走在基層文化表演的“前線”,為當地的老百姓帶去喜聞樂見的節目,“在這幾年的下鄉表演中,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文藝表演水平,而且把快樂帶給每一個文化禮堂,也讓我覺得自己活得特別有價值。”

正是這樣根植於基層百姓的文娛表演者培養模式,以每週日晚上舉辦週末劇場文藝演出為鍛鍊手段,以長期的基層表演和藝術積累為訓練方式,讓龍尾山村文化禮堂擁有源源不斷的表演人才,這樣的表演隊伍也在成長中日益壯大。由此,龍尾山村文化禮堂自建成以來,儼然已經成為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園,變成村裡最具人氣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