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2018春拍推出八大山人精品力作

北京匡时2018年春拍将于6月13日拉开帷幕,其中澄道——古代书画夜场中甄选了八大山人《

墨荷图》、《葡萄双鸟图》、《古松瑞鹿》三幅精品力作。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纵观八大山人的绘画,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六十岁之前,是从多方吸收广取博收的继承探索期;六十岁到六十五岁,是突破开创的个性创造期;六十五岁以后是晚年成熟期。本次推出的这三件佳作,基本都是他个性创造期与晚年成熟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的八大山人由内心的自我挣扎时期转化为老年心境平和、一心追求艺术创造时期。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走向巅峰的最关键是时候。

北京匡时2018春拍推出八大山人精品力作

LOT 1721

八大山人 墨荷图

纸本手卷

出版:

1.《泰山残石楼藏画》第二集,《八大山人书画》P24-30,[清]高邕 撰,1929年再版。

2.《八大山人书画集》第一集,P102-109,汪子豆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3.《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 八大山人》P285,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4.《南画大成》第九册,兴文社,1939年。

备注:

1.高邕、张大千、陈璧承旧藏。曹文植,字霁原,乾隆庚辰(1760)科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文敏”。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赤岸山民,仁和人。官江苏县丞。高邕一生所藏所览极丰,于八大画作收藏颇富。陈璧承(1904-1998),字序西,晚号舍知老人。师从光绪进士、户部侍郎唐文治,擅书法,精释典。

2.附高邕临摹《墨荷图》一卷,虚谷题本幅。

本幅: 23.5×258 cm

题跋: 28×8 cm 24×248 cm

RMB: 25,000,000-30,000,000

八大山人的《墨荷图》从款识上判断应为八大山人晚年,1689年之后的精品之作,山人晚年偏爱画荷。一方面是因为荷花被士人所爱,是高洁人格的象征。另一方面因为,山人晚年思想逐渐平和,绘画中多少带有一些对平和安详的晚年生活的向往。这张《墨荷图》原为高邕的旧藏,高邕爱此画甚深,特原样临摹一幅以表对八大山人的仰慕(高邕临摹作品为Lot 1721《墨荷图》附件)。

北京匡时2018春拍推出八大山人精品力作

鉴藏印

继高邕之后,张大千,陈壁承也曾分别收藏过此幅画,画面左下角、右下角分别钤有“大千好梦”、“萧山陈壁承藏”等藏印。

北京匡时2018春拍推出八大山人精品力作

LOT 1722

八大山人 葡萄双鸟图

纸本立轴

出版:

1.《中国古代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JP8-030,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2.《中国书画-笔与墨的伝言》P14,日本天六书房。

备注: 内藤乾吉题盒。内藤乾吉,内藤湖南之子,日本学者,著有《六部成语注解》。

105×39 cm

RMB: 4,000,000-5,000,000

据考,现存于各大博物馆以及流通于市场的八大山人的早期画作当中,禽鸟类并不多,他主要的禽鸟类作品都完成于1684年之后,晚年最多。山人早期作品中的禽鸟,造型写实,眼睛呈圆形,以继承前人画法为主。而1684年至1689年期间,八大山人所画禽鸟作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观这个时期的所有禽鸟,鸟眼大而方、瞪而怒、白眼向天,显得怪诞夸张。造型上运用了夸张、变形等手法,从写实向具有象征性的符号转化,个性突显,用以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1689年一直到八大山人去世前,是他绘画生涯的晚年成熟期,此时期也正是八大画禽鸟的高峰期,现存禽鸟类作品以此时期数量最多,质量最精。此幅《葡萄双鸟图》正是作于此时,双鹌的眼睛为圆形,造型手法夸张、扭曲,讲究点线面的构成。笔墨处理上刚柔相济,融入书法运笔,方圆并用,勾皴点染结合,用墨水份增多,浓淡干湿有序。

北京匡时2018春拍推出八大山人精品力作

LOT 1723

八大山人 古松瑞鹿

纸本立轴

175×84 cm

RMB: 5,000,000-6,000,000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飘零孤寂。曾题诗云:“蕉荫有鹿浮新梦,山静何人读异书”。这是来自“覆蕉寻鹿”的典故,故事出自于《列子·周穆王》。八大山人借典故之意,咏世事无常、叹浮生若梦。十八岁开始经历亡国、出家、还俗、入道,八大山人的一生的经历曾为他带来过无限的痛楚,他用强烈的情感和超凡的绘画回应了世界。这张《古松瑞鹿》从款识及风格上断代为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他笔下的鹿是唯一一种比较写实,不会被用夸张的笔法表现的动物,且晚年作品比较多。他曾作诗云:“人道难驯鹿易降”来表达他对世道的失落,将精神寄托于鹿。鹿是他坎坷人生的总结,含有似梦非梦之意。他借鹿图向世人贺寿,也期待世人对他感情的理解和回应。

朱耷的画风对后世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八大山人的作品,受董其昌影响至深,善于从笔墨形式结构上去重塑绘画风格史,把“四王”他们借鉴董其昌的那套方法,作了非常个性化的诠释,在残破的形式结构中,注入真情,展示大美。八大山人以其过高的才能和灵性,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一位不但多产,而且绘画品质极高的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