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東完成股份徵集,華聯控股大股東緊急增持穩定「民心」

二股東於平召集“罷免董事長”的發佈會之後,華聯控股(000036.SZ)大股東和管理層坐不住了,宣佈出手增持股份。

7月24日晚,華聯控股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華聯發展集團截至當天已完成增持計劃,累計增持公司股份228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

7月25日晚,華聯控股公司又宣佈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合理判斷,公司董事、高管放棄1月提出的減持計劃改為增持,11名管理層一共擬增持股份金額750萬元。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致電此前提議罷免董事長的二股東於平,他表示召集中小股東之事“一切進展順利”,徵集股份“遠遠超過10%”。隨後,記者又獨家採訪了華聯控股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孔慶富,他認為當前的增持主要是提振市場和投資者持股信心,維穩股價是主線,另外中小股東也一直有這個訴求,作為控股股東也有責任考慮。

7月9日,華聯控股第二大股東於平召集“罷免董事長”的新聞發佈會,伴隨著華聯控股大股東和管理層的增持計劃,公司股價一路上漲到最新收盤價6.06元,累計漲幅超過23%。

二股東股份徵集超過10%

7月9日,於平向中小股東向外界公佈了他認為的公司現任管理層的“三宗罪”——戰略不清、管理不善、用人不當,希望能召集超過10%的中小股東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提議罷免董事長。

7月25日,在第一財經記者向於平詢問召集中小股東的進展時,於平的語氣顯得頗為有信心:“一切都進展順利,大家反響非常好,現在邏輯上已經遠遠超過(10%)了。”

本次罷免提案的法律顧問、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新發也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當前預統計的比例約為12%。

楊新發透露,目前中小股東股份正在預統計過程中,先要統計大家的意願,隨後還要進行協議簽署手續,因此還沒有向上市公司提出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和相關提案的正式文件。

孔慶富向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中小股東方面的任何書面材料或提案,完整材料不提交上來也無法進行下一步。“公司總體原則上是合法合規的在處理這件事,中小股東提出的訴求,我們會按照正常的程序配合、協助。”

孔慶富和華聯控股管理層仍然希望和於平為代表的中小股東當面溝通:“我們的態度是敞開的,尊重中小股東的權利,希望和他們的代表坐下來交流,更有利於解決問題。我們提出了這個訴求,但(目前)對方沒有回應。我們是積極回應這個事情的,對方老是在外面這麼處理我們認為不太妥當。”

針對當前華聯控股控股股東和管理層陸續的增持計劃,楊新發認為,這對徵集中小股東召開臨時大會沒有影響。

至於有沒有中小股東因增持情況而退出,楊新發則表示不好說,“反正中小股東們都還很踴躍”。

增持計劃陸續出爐

一邊是二股東於平徵集中小股東股份完成目標,一邊是華聯控股大股東和管理層紛紛展開股票增持。

先是7月16日,控股股東華聯集團開始增持公司股份,給出的理由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健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合理判斷”。當日就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達總股本0.88%的股份,並宣佈將繼續增持,累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16日當天,華聯控股股價大漲9.2%。

控股股東2%的增持計劃僅僅用了7個交易日就全部完成,24日晚的公告顯示,連續七個交易日過後,華聯集團累計增持2283萬股,平均持股價格為6.03元/股,成交金額為1.38億元,資金來源全部為自有資金。

本次增持前,華聯集團共持有上市公司31.21%的股權,本次增持2%將進一步鞏固控股股東地位。同時,華聯集團也承諾,增持完成後六個月內和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內,不減持持有的公司股票。

孔慶富解讀本次增持是出於維穩股價、增加信心的考慮,這是主要原因。另外中小股東也一直有這個訴求希望公司要麼回購要麼增持,控股股東也有責任考慮。

事實上,今年5月30日的公司股東大會上就有股東代表提出相關建議,當時董事長董炳根予以駁回,這也成為於平下決心要提案罷免董事長的導火索。

孔慶富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駁回是因為還沒有研究增持的事,增持也要考慮財務狀況等多方面因素,也要有協商的過程,選擇增持的時間點也要考慮,畢竟有窗口期的限制,對外也沒能解釋太多。

控股股東增持2%股份剛塵埃落定,7月25日晚間華聯控股又宣佈,取消今年1月提出的董事、高管減持計劃並且改為增持,給出的原因和控股股東華聯集團增持計劃一樣:近期證券市場波動較大,公司股票價格也出現了非理性下跌,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健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合理判斷,決定終止該次減持計劃改為增持。

從具體披露的管理層增持計劃來看,以董事長董炳根為首的11位董事和高管,未來6個月內合計將增持750萬元的公司股份,資金安排為自有資金。

1月30日公司披露的管理層減持計劃中,董炳根等11位董事和高管原本持有公司0.6%股份,原計劃減持不超過各自持有公司股份的25%,合計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