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正連,拿什麼拯救你?

30歲的正連,拿什麼拯救你?

01

十八歲那年,尚書坊的一個同事去當了兵。

二十五歲那一年,終於卡著年齡的底線提了幹。學習兩年之後,在二十七歲確定為副連。

三年之後,如今剛剛三十歲,晉升為正連。

熟悉部隊的人都知道,能夠從一個戰士提升為幹部,其門檻是非常高的。對入黨、擔任班長骨幹、立功數量等都有極為苛刻的要求。很多時候,條件即使符合了,也會受到提幹指標數量的硬性約束。

這與現在大量存在的大學生士兵畢業入伍提幹完全不同。

大學生士兵畢業入伍之後,在獲得學歷的基礎上,基本上都能夠提幹。而一個普通戰士要想提升為幹部,則需要很多如上所述的難以逾越的條件。

正連職幹部,如果不提年齡的話,通常都被認為在部隊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幹部,大約二十五六歲左右。

可正如那位同事一樣,三十歲時才剛剛調正連,按照每一個職級最低任職年限三年來算,最快到三十六歲可以調為正營,理論上最快可以到三十九歲調為團職幹部。

但是在團職幹部三十八歲的年齡晉升限制下,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晉升到團職幹部的機會。

一眼看到天花板,就是這位同事目前所面臨的尷尬現狀。更為關鍵的是,如果想盡早轉身離開,又被服役年限及年齡的硬槓槓卡得死死的。

如果拋開職務本身,僅僅看年齡的話,三十歲在體制內相當年輕,正是幹活的中堅力量。一個戰士能夠提升為幹部,從個人能力和專業水平上,相比其它同期戰士而言,不可謂不高。如此以來,用高素質和專業化來評價他,應該不為過分。

但現實卻並不讓人如意。

02

這種在年齡晉升門檻夾擊之下的尷尬局面,根本原因在於唯資歷論的用人體系。(此處唯資歷論系筆者個人評價,僅為說明當前現象)

30歲的正連,拿什麼拯救你?

在現行唯資歷論的選人用人體系下,三十歲的正連,基本上已經在仕途上走到了末端。對這類看不到職務發展前景的三十歲正連軍官,如何激發其內在積極性,在當前體系下,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可以說,三十歲的正連軍官,幾乎無法拯救。

我們的用人評價體系,曾經也發生過很多變化。這種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需要的深刻體現。

在剛剛改革開放之初,受文革十年肆虐的影響,幹部老齡化相當嚴重,從那時起直到20世紀初,年齡成了評價選用幹部的硬槓槓,規定任某個級別必須至少達到某個年齡,其實說白了這也不過是唯資歷論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隨著所謂幹部年輕化的逐步實現,漸漸的發現年輕似乎並不能成為一個人能力評價的唯一指標,甚至是不那麼重要的指標。於是在各項政績評價體系當中,開始加入多元因素,先是GDP指標,再到後來的環保評價指標,再到廉政考核指標等等,無不體現了對幹部能力素質的要求。

領袖說過,一切都要以實戰為導向。到了軍隊特殊體制內部,評價一個人是否具備高素質高能力,最根本的,當然是是否具備打贏能力。但是在經歷幾十年和平過程後,如何證明一個人具備打贏能力,又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只能沿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唯資歷論評價體系。那種每一任職年限最低不得低於三年,便是這種評價體系的深刻體現。

正如前些年火車站買票需要武警維持秩序一樣,表面秩序的穩定最重要,最後實現了網上訂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輿論和需求的倒逼,而非主管部門的主動作為。這側面也更加印證了我們管理型軍隊的屬性。

但正是每個任職年限不得低於三年的硬槓槓,再加上每一個職務的年齡段限制,將很多人卡在了仕途晉升的門檻上。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眾多士兵之中能夠提幹的人,作為佼佼者,其能力素質理論上是符合用人標準的,但是在當前選人用人體系下,很多人剛轉為幹部身份,便立即被踢出道了職務超越的跑道之外。

03

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會議強調,要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經得起風浪考驗,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幹部隊伍。

這一石能不能激起千層浪,現在還不好說。實際上在當今中國,雖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但年輕人的數量仍然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之一(也許只有印度可與我們相提並論)。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年輕,而在於高素質專業化。

通過文件的簡介,我們可以明確看出,對於幹部隊伍的要求主要有三個最明確的特徵,一是年輕,二是高素質,三是專業化。

事實上,在體制內,除了年輕這個標準最容易把握之外,高素質和專業化都很難把握,規定的越具體,過分強調某個量化指標,越容易導致出現選人用人的失誤和偏頗。

30歲的正連,拿什麼拯救你?

如何制定出一個充分考慮年齡、能力、素質等各方面指標需求的評價體系,突破當前人治的侷限,打破當前人才流動的封閉現狀,進而實現人人奮而爭先、積極向上的人才局面,相當考驗領導者的智慧。

形成這樣的局面,其核心就是要打破當前的唯資歷論用人體系。

對於體制內而言,尤其是當前編制體制深入改革之後,先前的年齡、能力、資歷等評價指標,本已讓當前的用人評價體系陷入困境,再加上嚴格的編制約束,用人環境實際上陷入了更深的困難。

那種三十歲的正連剛一開始便已結束的狀況,本不應該在體系內發生。我們把士兵提為幹部,不就是為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更好的創造價值,給其更大的舞臺嗎?

真誠願望中央新一輪的人才選拔機制調整,能夠逐步的破除唯資歷論的評價體系,讓三十歲的正連能夠獲得拯救,看到軍旅生涯的期望。

30歲的正連,拿什麼拯救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以軍人的視角解讀世界

Powered by 81號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