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作為華語電影歷史上唯一一部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長片)的影片,《霸王別姬》以豆瓣9.5分雄踞國產電影第一名,它是第五代中國導演“文化反思”的經典之作,也深得好萊塢類型片的精髓。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一、劇本作者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影片發行時編劇署名:李碧華,蘆葦。先簡單介紹一下,李碧華,香港女作家,代表編劇作品:《胭脂扣》、《潘金蓮之前生今世》,以善寫奇情著稱。蘆葦,內地男編劇,代表作品:《活著》、《圖雅的婚事》。

雖然電影的第一編劇是李碧華,但據蘆葦說,劇本實際上是他一個人撰寫,李碧華只是掛名,她的原小說僅僅是段小樓、程蝶衣和菊仙的三角戀情,故事單薄,蘆葦在此基礎上擴充了一倍的內容和字數,將京劇元素雜糅到電影之中,變成了一部史詩鉅作。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前排女性為李碧華,後為蘆葦

有意思的是,劇本寫成之後,李碧華覺得不錯,於是將小說《霸王別姬》重新改寫,借鑑了不少電影劇情,這也是目前發行的小說版本。不過在改寫的過程中,李碧華的小說和電影還是稍微有些區別。除了一些細節,主要有一下三方面:

1、小說以“情”為主,段、程與菊仙他們之間的感情是曖昧的,就像哥哥、嫂子與弟弟,哥哥對弟弟百般照應,弟弟愛戀哥哥,嫂子看在眼裡不舒服但也無可奈何;電影以“勢”為主,三個人的命運都隨著時代沉浮,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其中程蝶衣和菊仙的關係較小說更劍拔弩張。

2、小說中把60年代那場災難的矛頭直指偉大領袖,譴責他的指揮錯誤;電影裡則歸咎於“四人幫”,據說開頭戲院那兩句臺詞——“都是四人幫鬧的!”、“可不?”是上映時按照要求特意加上去的。

3、結局不同。小說中程蝶衣隨團訪港,恰好遇見了段小樓,兩人在澡堂子裡回憶往事,恍如隔世;電影里程蝶衣選擇了和虞姬一樣的命運,自刎。

電影圈素來有陳凱歌不會寫劇本的說法,但凡他參與編劇的電影常常會跑偏,因此當年蘆葦對陳凱歌的要求是:導演不能修改劇本,如果遇到分歧,也必須由蘆葦執筆修改。陳凱歌答應了。

可以說,蘆葦對《霸王別姬》傾注了許多心血,但是劇本的全部版權仍屬於李碧華,2014年,蘆葦曾想出版一本劇作集,打算加入《霸王別姬》,受到了李碧華方的嚴厲警告。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可能也因為劇本的歸屬問題,蘆葦對陳凱歌有一些怨言,因為《活著》雖然是餘華和蘆葦聯合編劇,但在一些拷貝上,張藝謀把蘆葦放在了第一編劇的位置上。

二、戲中戲

電影《霸王別姬》裡大量引用了中國傳統戲曲,如京劇《霸王別姬》、崑曲《牡丹亭》、《雙下山·思凡》等,這也得益於蘆葦多年的戲迷修養。

《霸王別姬》這個典故最早處於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裡一百字左右的敘述,沒有交代虞姬的結局。在清朝的時候有人根據崑曲《千金記》和《項羽本紀》寫了京劇《霸王別姬》,然後民國的時候梅蘭芳把它唱紅了,梅蘭芳扮演的正是虞姬,在電影中袁四爺對程蝶衣說“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其實這句話是一個清朝遺老形容梅蘭芳的。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蘆葦對李碧華原來小說最大的改動是他把中國傳統戲曲的元素雜糅到了電影裡面,形成一個戲中戲,這是一種經典電影嵌套結構,段小樓和程蝶衣在舞臺上表演京劇《霸王別姬》,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也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最後生活中的角色和舞臺上角色統一。把京劇唱段和劇情密切相連,電影裡對京劇《霸王別姬》的引用多達八、九處,這裡挑選四處加以分析:

1、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

此一番連累你多受驚慌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張公公堂會,小豆子失身。)

2、妃子,四面俱是楚歌歌聲,定是劉邦得了楚地,孤大勢去矣!依孤看來,今日是你我……分別之日了。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菊仙贖身,從程蝶衣身邊搶走了段小樓。)

3、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

。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日本佔領北平。)

4、大王!快將寶劍賜予妾身!千萬不可!大王!漢兵他……殺進來了!在哪裡?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程蝶衣自刎。)

除了京劇,還有對崑曲的幾處運用,最經典的莫過於《思凡》,這是程蝶衣的命運轉折點。第一次唱錯《思凡》被小石頭用煙鍋捅嘴,他無奈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角色,唱道:“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最後一次唱《思凡》程蝶衣喃喃道:“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首尾呼應,從被閹割到幡然醒悟,隔了半個世紀的世事變遷。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仔細看電影會發現,每當戲劇衝突太過強烈的時候,會突然插入一段戲曲唱段,一張一弛,既映照了劇情發展,也讓觀眾有個喘息的機會。

三、三幕劇結構

編劇蘆葦在多個場合批評過中國電影類型化不強的特點,他本人80年代就開始研究好萊塢電影模式,電影《霸王別姬》就是嚴格遵循經典三幕劇結構編寫,有網友解構如下:

開場(2分鐘)

打倒四人幫後,程蝶衣和段小樓在劇場排練《霸王別姬》。

(一)、結義(40分鐘,建置部分)

1、開端:入班

2、發展:立志

3、高潮:化蝶

第一幕是從1924年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這一時期的京劇炙手可熱,講述的是主人公小豆子和小石頭的發跡史,是全劇的鋪陳和奠基期。程蝶衣的基本人格已經塑造完全,他命運的悲劇性顯露無疑。

(二)、恩怨(80分鐘,對抗部分)

1、開端:贈劍

2、發展:救霸

3、高潮:救姬

第二幕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這一時期,同時也是影片主人公事業的巔峰時期。這一幕開始出現衝突和對抗,一方面是程蝶衣的痴情偏執,另一方面是段小樓對程蝶衣的不懂。

第二幕的發展,我們逐漸可以看出不同人物不同的選擇,他們的命運朝著不同的方向繼續前進。段小樓選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抉擇,而程蝶衣選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而活。

(三)、背叛(40分鐘,結局部分)

1、開端:希望

2、發展:絕望

3、高潮:幻滅

第三幕是人物的衰落期,同時也是京劇和傳統文化的衰落期。

全片結尾(2分鐘)

11年後,回到影片開頭,程蝶衣段小樓排練《霸王別姬》,程蝶衣自刎。

四、其他

這部電影不僅是結構嚴謹,它的臺詞也讓人叫絕,首先語言師承老舍《茶館》,京味兒正宗;第二沒有廢話,或者可以這樣說,人物的臺詞就是

判詞

比如段小樓說程蝶衣:“你真是不瘋魔不成活!”段小樓說自己:“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老鴇說菊仙:“窯姐永遠都是窯姐,你記住我這話,這就是你的命!”事實證明,果真如此。還有快解放的時候,那坤說:“您要有袁四爺那譜那行,不管哪朝哪代,人家永遠是爺!”結果轉眼啪啪打臉,袁四爺被斃了。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不僅是臺詞點題,電影裡的道具都在各個時期多次出現,比如寶劍,鏡子、冰糖葫蘆,繡花鞋,磚頭,蝴蝶釵等,處處提醒觀眾,讓人有時空穿越之感。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李碧華的原小說是關於“忠誠與背叛”的故事,電影的主題卻複雜得多。

陳凱歌說:“在我的電影裡,人生和戲劇之間的模糊界限,身份認同的困惑才是最重要的。(程蝶衣)他的執著是這部電影的靈魂。”程蝶衣從被母親切去小指、被師兄拿煙鍋捅嘴到被張公公強暴,經歷了三次閹割,已經認同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可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這些年的執著全是錯誤,因此幻滅而死。

北大教授戴錦華認為:《霸王別姬》可以看作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但歷史只是結構人物間恩怨情仇的一個藉口般的指涉,無論是日軍佔領北平,還是文革爆發,都是三個人恩怨變化的重要節點,因此真實的歷史反而沒有那麼引人深思。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再說說這部電影的演員,主角和配角都大放異彩。

當時陳凱歌傾向於尊龍,他當時拍完《末代皇帝》正火,但條件稍為苛刻,而蘆葦等幾個主創推薦張國榮,投票之後就由張國榮扮演。至於段小樓那個角色,有傳言姜文會演,甚至導演陳凱歌也想試試,最後敲定張豐毅,其實如果讓他倆演的話,肯定又是另外一番風采。鞏俐是本片當之無愧的女主角。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也許你不知道這些

袁四爺由葛優扮演,他塑造的人物呈現出極多層次:既優雅又陰騭,一本正經中帶著喜感,倉促間時代的車輪就把他給碾碎了。還有英達的那坤,一生只向錢看的劇院老闆,“哼哼”兩聲尬笑深得中國人情精髓。

《霸王別姬》是導演陳凱歌的巔峰之作,他之後拍《風月》(張國榮、鞏俐主演),《荊軻刺秦王》卯著勁想延續輝煌,但有心栽花花不成,他反而陷入了表達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