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解決停車難要有新思路,共享車位聽起來挺美停起來挺難

打算開車出門,首先得考慮要去的地方有沒有車位,但不到地方,又很難知道。“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如果能有個軟件可以實時提供太原的車位信息多好呀,打開手機,哪裡有停車場?有沒有空車位?一目瞭然。多好。”太原市民趙女士提起出門,長嘆一口氣,“想開車去見朋友,還得先打個電話問有沒有車位。”

除了關心哪裡有車位,還有一些市民希望車位能實現共享。“白天開車去上班,找不到地方停車,但其實附近住宅小區的不少車位空著,但我又停不進去。”太原市民景先生說。

有類似期盼的市民不在少數。這兩年,“共享車位”的熱度一直不減,人們都希望有限的停車位資源能合理配置。國內不少省市已經開發出共享車位軟件。7月22日,太原也推出“昕寶泊車”APP,實時查詢車位。

目前,實現車位共享存在哪些“攔路虎”?在大數據平臺基礎上,車位能否實現共享?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太原|解決停車難要有新思路,共享車位聽起來挺美停起來挺難

1 好些地方有車位但不熟悉就找不到

除了小區、單位和常去的一些地方,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也有不少對其他城區、街道不熟悉。開車去不熟悉的地方,多數人都只能靠經驗推測有沒車位。

“國師街、桃園北路、府東街、府西街,在老城區找個車位太難。一般去這些地方,寧願打車。城南的長風街、親賢北街、南中環街,這些街道商場、寫字樓多,一般停車位充足。就算要去的地方沒有車位,附近也能找下。”趙女士說,這就是她每次出門前要做的一番“推演”。但在記者走訪時發現,府西街解放路口、新建路口、西肖牆口都有停車場,桃園北路附近的幾個巷子中,白天也不難找車位。但是,這些停車位的具體位置,趙女士並不清楚,“不常去,記不住。印象中就是不好停車。”

此外,也有市民會求助朋友。戴先生家住西中環附近,前段時間準備去迎澤公園,“這是我頭一回開車去。之前沒注意過停車位,完全沒概念。”去之前,戴先生就在朋友圈詢問停車位情況,朋友推薦咪表車位,去了之後,他特地轉了一圈,發現停在湖濱國際大酒店最實惠,為此他還做了個停車攻略,分享給朋友。但後來,在迎澤公園附近工作的一個朋友告訴他,其實公園周邊還有不少車位,實惠方便,他都沒找到。“如果有軟件能把公園附近所有停車場情況都詳細說明,人們就可以有多種選擇,也不會去了再費時間找了。”戴先生說。

家住尖草坪區迎新街的李先生由於不熟悉迎澤區、小店區,半年內收到4次違法停車的罰單。“去了小街巷裡的小店,門口沒有專門停車位,我只好就近找地方停車,結果總被貼單。”李先生說,如果停車位和道路一樣,可以用手機地圖或者停車APP導航,那就會方便很多。

2 不少APP提供停車數據,但實用性有限

實際上,市民期待的停車APP已經有了。22日,“昕寶泊車”APP上線,實現對本公司的咪表車位實時查看,導航,預約停車。在長風街和信摩爾商城的停車場外的收費告示牌下,記者看到“開車聯盟”APP的廣告。記者下載試用,首頁欄目裡有“找停車場”服務,提供了254個停車場的信息,包括小區、飯店、賓館,一些企事業單位大院和公園、景點等。停車場內容有線路、車位數和停車費用。

“開車聯盟”APP列表中的停車場數量雖多,但它們的對外營業情況、具體收費情況並沒有顯示。停車位數量只有總數,也沒實時停放信息。目前,這款APP只有太原市和晉中市的停車場數據。此外,在APP首頁還有“共享車位”的服務項目,點擊顯示:敬請期待。

除了這兩款本地的停車手機軟件,在手機應用市場中,記者搜到十多種停車相關的APP。這些APP都號稱有全國車位數據,記者順序下載了靠前的四款:零圓停車、PP停車、淘車位、共享車位。其中“零圓停車”只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的車位信息。其餘三款APP定位太原後,停車場數據都不全,有的APP裡雖然顯示有停車場標誌,但沒有車位數、收費標準等數據。

好評比較高的“PP停車”APP,提供地圖查詢,顯示部分停車場的總車位數、空車位數,但沒有收費標準。頁面顯示,其數據來源由“熱心車友”提供,如果有人認為有問題,可以提供“信息糾錯”。

在“淘車位”和“共享車位”中,都有共享車位的服務。“淘車位”APP中有“拼車位”欄目,可以發佈錯峰求租和錯峰放租的信息。但在太原區域內,目前還沒有市民發佈求租和出租信息。記者查詢迎澤公園停車場、山醫大一院附近停車場、羊市街停車場等多個停車場情況,這三款APP都只顯示停車場位置,沒有更多信息。

使用這些停車APP的市民並不多。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多位省城車主,只有兩人曾下載過。一個人是看到路邊宣傳“開車聯盟”就下載了一個,另一個人是看新聞知道外地有停車軟件,就跟風下載,但兩人沒怎麼用都刪除了,放棄使用的理由差不多。“信息太少了,實用性有限。另外這些停車場信息可信度不高,都是靠網友提供,不是官方數據。”下載過“淘車位”的市民王先生說。

3 共享車位概念很熱,市民態度各有不同

“共享車位這個概念很熱,聽上去真的很誘人。”市民孫先生在小東門街某單位上班,附近居民區多,停車位特別難找。“如果我上班時可以共享別人家屬院裡的車位,我下班後他正好回家,這不挺方便的。”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市民,尤其是有車一族都聽說過共享車位,還有人專門做過了解。雖然自己沒有實踐過,但不少市民提出了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

家住恆大綠洲的梁女士一直很關注停車問題,“如果將車位共享給小區外的車主,是否會影響小區管理。另外,還有安全問題。車位共享出去,進來的車主是陌生人,他的情況、品性我們都不瞭解,萬一出事兒了怎麼辦?”梁女士覺得,共享車位如果實施起來,需要有一個單位或者群體負責監管,“例如小區物業全權負責,對外來的車輛統一管理,這樣既方便又有保障,我才願意將自己的車位共享出去。”

但是,採訪的幾名物業管理人員對共享車位態度謹慎。省體育館西區宿舍負責停車管理的胡師傅說,如果有共享車位,他的工作量會增加不少。“業主將自己的車位共享出去,進來的每輛車都得詳細登記信息。就這也難以完全確保安全。外來車輛和人員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新建路一社區的張先生則完全不願意共享車位。“現在很多小區車位緊張,遠遠不能滿足業主需求,根本沒有空餘的停車位去共享。”張先生自己有停車位,他說,即便車位在某一時間段空閒出來,他也不會考慮共享,不論是有償還是無償的。“如果在和別人約定的時間沒到,我就回家了,或者約定時間到了對方卻沒開走車,這些問題怎麼辦?”

不過,也有市民看好共享停車。“現在停車位那麼難找,既然自己的車位空著,那就共享出去,還能幫到別人。”市民李女士說,可以先與對方溝通好涉及的細節問題。

4 錯時開放停車場,解決停車難有了新思路

雖然人們對車位共享的態度不一,不過,太原市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

今年,太原市文明交通綜合治理領導組提出在全市範圍內實行停車場共享、車輛錯時停放的工作意見。目前,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院內67個停車位、太原市衛計委機關院內20個停車位、山西煤電集團公司職業病防治所的20個停車位、西山煤電集團西山教育中心30個停車位,向周圍市民免費錯時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19點至次日7點。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將閒散的物品、勞動力等資源通過一定的平臺再次聚集並得到重新利用。共享車位符合共享經濟的本質,有益於閒散車位的流動,實現了資源的重新利用。”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老師張子珍說。以此來說,相關單位錯時開放停車場也屬於共享車位。

對共享車位的未來,張子珍比較看好。“城市汽車的保有量在不斷的增加,共享車位逐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除了政策性的錯時共享車位外,張子珍介紹,當前的共享車位有B2C和C2C兩種模式。“前者指的是營運公司和物業相結合,通俗一點就是公司對公司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提高車位的週轉率。後者是個人出租方和個人租用方之間進行的直接交易,也就是個人對個人的模式。”多數APP是這兩種模式的結合。比如,車位擁有者分享閒置車位,就需要營運公司和物業公司的配合,他們需要在線上傳遞車位擁有者的信息,在線下引導車位使用者。當下,共享車位還是一個新興領域,大多數企業在處在一個前期運營時期。

在張子珍看來,共享車位前景可期。“共享車位的出現符合信息時代的發展特色,能盤活現有的車位,降低了停車用地的使用量,為停車難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有利於緩解交通頑疾。另外,車位共享的過程中不僅能方便車位使用者,而且能增加車位擁有者的收入,實現雙贏。”張子珍坦言,在實際操作中,共享車位仍面臨很多阻礙:除了停車場硬件設施的配套和安全管理之外,車位擁有者和車位使用者之間的責任和產權的界定也需要明晰,“這些都是共享車位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共享車位,太原理工大學建築學教授王志方則提出自己的建議:先設立一個共享停車位的“試驗點”。“我認為共享停車位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以將資源最大化利用起來,但是我們太原還沒有這麼一個實例。所以,可以先在一兩個小區試驗。”王志方說,“試驗點”可以很好地展示這個方法的好處與缺點,之後人們可以取長補短,做出一個更適合解決太原停車難的方案。

5 實現共享車位,還需要更海量、真實、多元的信息

想做好共享車位,不少市民都提到“大數據”,希望停車APP能有大數據扶持,提供準確服務。就此,記者採訪了中北大學大數據學院教授喬鋼柱,副教授師智斌和秦品樂。

“要做停車APP的大數據,最起碼要獲取各個停車場的數據包括總車位數,實時空車位數,停車費用,營業時間等的數據,把這些數據整合,再由APP進行綜合管理和遠程服務。”喬鋼柱說,現在絕大部分停車場採用的是局域網,外來車輛不讓進入,與“互聯網+大數據”隔絕。

師智斌說,停車APP的用戶量取決於停車APP數據量的分佈情況。如果數據量分佈廣泛,比如對於車位的緊缺程度,哪個區域有空餘車位等問題能夠有廣泛而正確的數據量,那這個軟件的市場佔有率就高,如果分佈不廣泛,數據量少,APP生存就比較難。這種大數據獲取和挖掘,前期需要實地做調研,所以它的獲取比較困難。

秦品樂認為,現在市場上的這些停車APP還算不上大數據,只是一個結構化數據。“就像姓名、性別、年齡、成績等,這些只是結構化數據,可以做成表格形式。”大數據,是巨量數據集合。“以打車軟件為例,比如太原市有8000位司機,每位司機每天接10單就是80000條數據,通過這80000條數據,我們就可以分析出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一個用戶長期打車,那就可以被認為是潛在的買車用戶,就可以給他推薦買車。也可以記錄車輛每天、每月、每年的行車軌跡,在此基礎上對太原市高峰期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優化太原市的交通。”秦品樂指出,如今這些共享停車APP分析的數據,只是一個簡單的停車數據的問題。要做大數據,還需要有更海量、多元、真實的信息。

多元、真實的信息,不僅僅包括停車位在哪裡。採訪中,也有市民提到過對信息洩露的擔憂。“下載停車APP,會不會記錄我每天的行車軌跡,我的車型號,經常去的地方。這樣會不會不安全?”市民小張說。

秦品樂也提到信息安全問題,“現在的停車APP信息很少。將來如果加入的信息越來越多,用戶的隱私數據全在平臺,平臺會不會對外進行數據的售賣,這需要提前考慮監管問題。”雖然停車位APP本質上是信息共享,但大數據時代,也可以給相關部門提供數據支持。喬鋼柱說,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整合車位信息,通過實時傳輸車位使用情況,可以分析哪些小區、哪些區域、哪些群體的共享需求最大,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數據,瞭解哪些地方需要增加車位。

來源 山西晚報

支持我,請關注我。留言討論,為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