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誰是作者原型?

喜歡《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林沖曾是80萬禁軍教頭,而且是在高太尉手下任職。

但是,細心的讀者也一定知道,林沖並非是高太尉手下第一任80萬禁軍教頭,也非高太尉手下最後一任80萬禁軍教頭,因為在《水滸傳》中至少介紹了四個80萬禁軍教頭和一個80萬禁軍副教頭,他們分別是王進、林沖、邱嶽、王文斌、周昂(副教頭)。

其中在林沖之前的禁軍教頭應該是王進,而且王進是《水滸傳》80萬禁軍教頭中除林沖之外介紹最詳細的好漢。

然而,關於王進,他既不是《水滸傳》中108條好漢之一,也不是梁山好漢的敵人,相反,他與梁山好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梁山重量級人物史進的師傅,而且在《水滸傳》中開始的第二回就出現了,並且引出了梁山中難得的真正好漢魯智深。

王進這個人物在《水滸傳》中是虎頭蛇尾,開始對他有詳細的介紹,介紹了他與高俅的恩怨,也介紹了他因此逃離的行蹤,而且其行蹤正如後來介紹的梁山好漢在上梁山前是如出一轍,帶著老母去延安府投靠老種經略公,在途中夜宿史進家,因此引來史進拜王進學藝的故事,而史進的功夫在梁山好漢中屬於上乘,曾與魯智深相鬥也不佔下風,可見,王進的武藝應該不在林沖之下。

後來,引出少華山朱武、陳達、楊春三名好漢,史進因此與他們結緣上了少華山,然後史進尋師不著,遇到魯智深,接著演繹出魯智深一系列故事,直到遇到林沖,這樣開始了好漢嘯聚梁山的故事。

所以,在《水滸傳》中,王進一位穿針引線的重量級人物,然而,在故事的後來,王進再未出現,即使史進百般尋找,也未見其蹤跡,從此再也沒有王進的任何消息。

相信讀者看到這裡,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王進非梁山好漢的主要人物,那為何作者要寫王進這樣一個人物呢?而且在故事的第二回其實也是故事的最開始就寫他(第一回只是故事的引子),並且有相當詳細的介紹,但後來竟然不再寫他,而且他最終也沒有上梁山。

《水滸傳》中誰是作者原型?

作者寫王進的用意是什麼呢?而且王進的原型到底是誰呢?仔細閱讀《水滸傳》,仔細思考《水滸傳》,作者之所以寫王進這樣一個人物,主要用意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開啟整個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

整個梁山故事其實從王進開始,而梁山好漢嘯聚梁山的故事過程雖然轟轟烈烈,但故事的結局卻是異想不到的悲慘,108條好漢最終能夠得已保全的沒有幾人,而最好的結局人物往往都是最終退出官場,退隱江湖,從此不知去向,王進的經歷其實正是整個故事的開頭和結束,中間的過程無論多麼精彩,但結局早就註定,而且只有這樣的結局,對於底層老百姓和底層官員來說才是最好的。

所以,整部《水滸傳》作者雖然寫了120回,其故事情節雖然精彩絕倫,但結局在開始就通過王進作了鋪墊,點出了梁山好漢的最好結局。所以,作者在開始就寫王進這樣一個有頭無尾的人物,其實就是為了開啟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

二是意在突出梁山好漢官逼民反的真正原因。梁山好漢之所以嘯聚梁山,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最開始的原因是官逼民反,尤其對於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林沖來說是如此,因為林沖是在高俅手下辦事,而高俅是何許人,先通過王進的遭遇將這個人的德性介紹給大家。

這樣,為以後林沖的遭遇作鋪墊,就不難理解林沖遭受報復的原因了,也不難理解林沖最終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了,總之,一切罪過都在高俅,所以,作者寫王進這樣一個人物,意在突出高俅的陰險和睚眥必報,而高俅正作為當時整個官場的象徵,這樣突出整個梁山好漢嘯聚梁山最深層的根源,突出了當時社會的整個特徵。

三是意在對比林沖對官場的迷戀是多麼的失敗。林沖之所以最終被逼得與妻子離婚,並且被判充軍,最終走投無路而投奔梁山,根本原因是林沖一直迷戀官場,對官場始終抱有某種希望,這也是林沖後來火併王倫,先後投靠晁蓋、宋江,並支持招安,而且面對被俘的高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根本原因。這是林沖最大的悲劇,也是林沖越來越不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最終無人成為他的朋友,所以,武藝高強的林沖是梁山好漢中活得最窩囊最憋屈的人。

而王進,同樣作為80萬禁軍教頭,他的結局應該算是好的,根本原因是他早看清了官場的黑暗,所以,他最終不知所蹤,應該也是在老種經略公那裡也受到了歧視或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最終看穿官場而退隱江湖,在民間求得生存而逍遙自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王進是作者飽含深情的,王進這個人物既在水滸故事之內,又在水滸故事之外,他從來就沒有真正離開梁山好漢,只不過他一直在一邊關注著梁山好漢。所以,王進的原型不是別人,正是作者自己。因為作者施耐庵曾經是元末明初的起義首領之一張士誠的部下,他後來因為看透了張士誠的無能而氣憤的離開了他而退隱江湖,從此,江湖再無施耐庵,所以,很少有人從此能夠找到他,而他在幹什麼呢?

他在寫《水滸傳》。這也是《水滸傳》中王進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最終不知所蹤的根本原因,而且從目前我們得知作者施耐庵的資料來看,他不但武功極高,而且《水滸傳》中許多典型的故事都與他親身經歷有關,許多人物的原型其實就是他曾經經歷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