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的亲军心腹,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

说起冯胜,大家都知道,冯胜是明朝开国名将,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后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赐死。

他是朱元璋的亲军心腹,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

冯胜初名国胜,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冯国用,冯国用幼时喜欢读书,并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正值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弟冯胜组织武装,召集数百人据守山寨自保。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前来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儒冠儒服,温文尔雅,对他甚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冯国用答道:“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留他在自己身边当谋士。后来朱元璋果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定都南京。

他是朱元璋的亲军心腹,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

后来,冯国用亲自率兵从克滁、和县,在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又随军渡江南下,攻取太平,累建军功。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至正十五年,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至此,众人才安定下来。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

他是朱元璋的亲军心腹,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

但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却英年早逝。至正十九年四月,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后绘像于功臣庙,位列第八。洪武三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明代文、史学家王世贞说:冯国用不死,其在韩公、岐阳伯仲乎?

韩公是谁?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封六名功臣为公爵。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韩公也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谁?他在明朝的地位可以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他是朱元璋的亲军心腹,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

岐阳又是谁?李文忠,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岐阳也就是李文忠。李文忠是谁?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明朝建立后,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又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朱元璋让李文忠执掌这两个部门,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王世贞说冯国用不早死,其成就在李善长和李文忠的伯仲之间,这或许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