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70多年前,曾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寒春,放弃了原本锦绣的前程,循着延安窑洞的灯火来到中国,从此扎根社会主义,养牛几十年……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美国核物理学家,却来中国养牛

寒春的丈夫阳早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靠养牛为生,他后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农牧专业。1946年8月,27岁的欧文受《西行漫记》影响,辗转半年到延安。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阳早在延安

1948年,寒春也来到了中国。多年以后,她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

有的记者说,我是追随未婚夫阳早来到延安的,这不对。我和阳早已经有了很好的感情,这不错;但是他不是我的未婚夫。假如他不是在延安而是在一个别的国家,我是不会奔他去的。

寒春说,她和阳早不同。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母亲是教育家。她自己对科学最感兴趣,在著名的威斯康星大学专攻物理。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美国政府集中力量研究核武器,作为年轻的女物理学家,寒春参加了“曼哈顿工程”。一切可以被称为“美国梦”的要素都摆放整齐,放在她的面前,只等她伸手去拿:名教授、诺贝尔奖、甚至出将入相。闻名遐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当时只是她一位害羞的小师弟。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作为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寒春参加了投放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慨然:“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8年,寒春也辗转来到了中国延安。

1949年,他们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结婚。后来,养牛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

当时,阳早的身份是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奶牛专家,他在瓦窑堡农具场发挥他的特长。他做的耕作工具、风车、提水机械,让部分中国农民第一次领略了农业机械化。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夫妇俩非常喜欢延安的政治气氛,尤其喜欢参加生活检讨会。因为都是同志,你批评我,我帮助你,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由于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病,因此他们急切地想看到新中国,而不仅仅是解放区。

当年的政治土壤成为他们日后怀念和向往之事。2004年,83岁的寒春对比今昔,感慨道:“那时啊,真是好,大家想的都是国家大事。每个人的心是透明的……”

要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

1955年,阳早、寒春带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阳早、寒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同中国人一道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阳早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响应:“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不坏一斤奶!”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这期间,有关部门问寒春是否愿搞专业继续研制原子弹,寒春摇头:“现在中国人缺的不是原子弹,是牛奶。”周恩来总理多次看望他们,他们对总理说这就是他们梦中追求的社会主义。阳早幽默道:“给毛主席干活,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享受不谈辛苦。”

1958年,渭河洪灾。阳早连续几天泡在洪水里打捞抽水机。洪水冲毁了送奶必经的桥,他们就把空汽油桶和床板绑在一起当桥,整个汛期,他们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把奶送进城。这年,夫妇俩收到一封保留至今的信,信上说,“新中国的第一代儿童喝到了你们生产的牛奶。”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三年困难时期,上级决定阳早、寒春吃粮不限量,并可全买细粮。他们却坚持吃干部定量,并按比例买粗粮。孩子们饿了,以红薯干、萝卜充饥。“莫被暂时的困难吓倒”,他们常给周围人鼓劲:“共产主义的前景是美好的,通往美好之路的途径是曲折的,能让穷人翻身的毛主席定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阳早、寒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印证着毛泽东的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三边,寒春照着美国书学着做了一年的奶酪,没成功,最后是有千年的奶酪制作史的蒙族人教会了他。在草滩养鸭子,孵了两批都死了,于是,寒春又向当地人请教。1962年,他们和众人一起生产出铡草机,替代了大铡刀,后来,又研制出青贮联合收割机。

10年草滩农场,留给阳早、寒春一段愉快的记忆,“条件很艰苦,心情很愉快,大家一个心眼干社会主义,奔共产主义。”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1966年,文革开始了,阳早、寒春被迫离开农村,分别在中国对外友协图片社和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从事文字翻译工作,他们住进了专家楼。阳早在楼上的阳台上俯瞰土地,心情沮丧:“我们现在过的是上层建筑的日子,养牛的人怎能住楼房呢?!”他们一次次要求返回农场养牛。

1972年,他们的要求终于遂愿,来到了红星公社。尽管文化大革命仍在继续,但终于亲近了土地亲近了牛的阳早、寒春拥有了踏实,阳早说:“不喝奶哪有劲干革命。”阳早、寒春默默地劳作,红星公社终于有了管道式挤奶设备。寒春还帮助上海填补了没有直冷式奶罐的空白。至今,寒春对“文革中大家都吃大锅饭不干事”的说法有异议:“我们可是一直在干事。”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1982年至2001年,20年光阴,阳早在位于沙河小王庄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直到他病重住院。20年经营,小王庄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2003年,每头牛的牛奶产量达到9088公斤,位居全国之首。曾享有盛誉的“卡夫”酸奶即源自小王庄奶牛。牛场负责人、曾做过阳早、寒春秘书的陈继承实话实说:“没有这对老革命,牛场不会有今天。”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2001年12月下旬,阳早住院前一周,陈继承亲耳闻听了夫妇二人的对话。阳早:“这次住进去,肯定出不来了。我要是死了,就把我埋在能看见牛的地方。”寒春:“你有什么不放心的?”阳早:“你要能把这群牛管好,我就放心了。”

阳早逝世后,汪礼平等三人进京奔丧。食宿小王庄数日的他们,自觉缴纳费用。陈继承从他们身上看到半个世纪前的影响。汪礼平后在写给农机院的信中提及阳早:“阳技师在农场多年,他忘我的工作作风,朴素的生活习惯,无私奉献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夫妇俩几十年如一日的平淡生活

阳早、寒春的二儿一女都降生在渭河之滨。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召开,宋庆龄为阳早长子取名和平;两年后次子出生,取名建平,意建设中国;女儿名及平。

三人在草滩农场度过了青少年时光。渭河水馈赠三人一口地道秦腔。在中国,他们的命运与共和国同一血脉。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1967年,阳和平初中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光华木材厂做电工,工资41.50元。寒春至今认为和平没下乡是一大损失,“可惜了,可惜了,”她说,“年轻人没下过乡怎能懂事?!”

在“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教育下长到22岁的阳建平,至今记得一串英雄的名字:杨子荣、许云峰、黄继光、董存瑞、雷锋……他初中毕业时请求去黑龙江、新疆,“向英雄学习,做名青年近卫军,反修防修保卫边疆。”1972年,阳建平插队安徽十字铺茶场。一年后,寒春把17岁女儿及平也送到茶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寒春叮嘱他们“不要搞特殊化”。

1976年前后,三人相继赴美。阳建平改名比儿。一生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阳早对儿女的去国选择说:“我们工作没做到家啊!”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改革开放后,阳早、寒春习惯过着中国人已不习惯的物质生活。陈继承用“简单至极”形容。阳早出门一般带饭。一次去天津,他带两个馒头、两个鸡蛋、两个苹果。午饭时,他分一半给司机,司机说去馆子吃面。一次,王震宴请他们,阳早扫了一眼宴席后罢宴,王震忙换上豆腐白菜。他固守“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阳早70岁前,骑车进城或去部里办事,供他专用的桑塔纳成了公车……

延河水的洗涤贯穿他们一生言行的点点滴滴,以至于被太多达不到其境界的中国人误读和嘲笑“一对傻老外”、“一对老革命”,指摘他们落后时代的言行:“思想僵化。”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原农机部副部长项南有一次问阳早的女儿及平,“为什么二老在中国呆了几十年?”这位在北京大学读生物化学的工农兵学员,操京腔反问:“中国的许多老革命,为什么要从白区冒险到延安?”

“我们互相理解。”

社会主义对阳早的吸引是:“只要你们不赶,我们就在‘沙家浜’扎下去了。”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

农机院表彰阳早、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草挤奶。阳早笑答:“我们吃了中国人2万斤粮食,做了一点有益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应该的。”83岁的寒春日日劳作动因,除牛的牵挂,还有时代烙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她在每天分析牛情报告的劳动中继续丈夫未竟事业。

从核弹专家到“奶牛专家”,第一位中国绿卡获得者的传奇故事

西谚:伟大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但每个人可以用爱做很多小事情。阳早、寒春以养牛为载体,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实践着解放全人类之信仰,以“世界公民”之爱滋养、强壮着中国人之身体。

2004年8月15日中国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寒春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个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

“我有绿卡!我儿子都没有!”寒春曾颇为自豪地说。她说的是她的长子阳和平。他被寒春戏称为“鸡蛋”,就是长着白皮肤却有中国心的人。

“我想要绿卡,但拿中国绿卡的人要对中国有很大贡献,或者是投资了很多钱才行。我这样的没钱,只是工作,即使生在中国也不行!”阳和平这样说道。

在1996年接受CNN采访时,回忆在华近50年的生涯,寒春表示:“我们从没想过要在中国住那么久,只是当时的中国太吸引人了以至于不想离开。”

“我们从来没想在中国长住,我们至今拿的是美国护照,我们是世界公民。”阳早说。这对世界公民因为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所以把一生交给了这片东方的土地。


听听我的故事,写下你的故事,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好故事(ID:zghgs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