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產業難有售後,比特幣礦機有多少黑幕?

灰色產業難有售後,比特幣礦機有多少黑幕?

什麼是比特幣礦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像電腦主機一樣的箱子,插上網線和電源,配置好賬戶信息就可以自動“挖礦”——產生比特幣了。由於比特幣的火熱,相關的挖礦產業也紅火起來。其中,礦機的製造銷售是其中的主要產業。

目前國內主流的礦機價格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一種礦機通常只能用來挖一種數字貨幣,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會因為算力消耗等問題需要更換礦機。

不同於其他機器,一臺礦機的主要技術難點在於芯片,而現有的礦機制造/銷售商都是小型團隊,根本沒有能力自主研發算力足夠的芯片,於是國內的礦機制造基本都被一兩個有能力的公司壟斷。

礦機價格由其產生的收益來決定,而這收益又受到虛擬貨幣的價格行情和挖礦難度的雙重影響。例如某種虛擬貨幣最近行情穩定,那麼相應的礦機價格可能就會降低;而這種虛擬貨幣價值如果上漲,礦機的價格也會隨之漲價。

灰色產業難有售後,比特幣礦機有多少黑幕?

這樣的一個新興產業,雖然很火熱,但是卻有很多漏洞。目前購買礦機的渠道很多都不算是正規渠道。如果買到了老舊、二手甚至損壞的礦機,作為一種灰色產業,製造/銷售商是不會對其提供售後服務的,而且質量完全沒有保障。一位有製造礦機經驗的人士透露,很多礦機會進行回收翻新處理,質量非常不可靠,少則一星期,多則一個月就會壞掉;短時間內出現重啟或者死機問題可以通過斷電重開來解決,而礦工們賺錢心切,都會忽略這些問題。

另外,由於比特幣礦機的定價是商家利用礦工盲目心態而定的,讓你感覺能夠在一兩個月內回本,但實際上由於挖礦難度上漲和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原因,其實是很難回本的。而且就算在三個月左右回本了,此時的礦機由於難度太高已經挖不出什麼東西來了,相當於此前的幾個月你都是在幫礦機商人打工。

灰色產業難有售後,比特幣礦機有多少黑幕?

不僅如此,“礦場”也有很大的成本支出。經營一家比特幣“礦場”,每個月最大開支是電費,佔到經營成本的六七成左右。與之相比,人工成本、寬帶費、場地費開支等相對較少。大型礦場1個小時可能就會用掉幾千度電,24小時用掉就會用掉十幾萬度電。但若按照每度電0.4元的行業均價計算,該“礦場”一年電費就要百萬元。

而最初搭建機房時,還要給機房佈置散熱系統,光是前期投入都要幾十萬至百萬元不等。礦機和虛擬貨幣的價格卻不能保證,有的礦場挖礦所得可能完全不能抵消投入。只能通過出租礦機來抵消損失。

虛擬貨幣本身已經是風波詭譎,其衍生行業礦機產業也不簡單。雖然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但是風險也要保證在自己能夠承受範圍之內。對於想要投資礦機產業的人來說,預估好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