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站台,也擋不住虛擬貨幣平台跑路

除了層出不窮的虛擬貨幣傳銷案,關於虛擬貨幣平臺跑路的消息也頻頻爆出。

3月13日,、Refereum項目的帶頭人"李詩琴",疑似捲走了13個項目的1.5萬個ETH後消失。

3月14日,名為DSP的ICO項目,代幣總量為10億,眾籌數量為5億,團隊集體跑路,所有的投資者在之前都被移出了群聊。

3月15日,名為“超級明星”項目,因項目方失聯,幣價一夜歸零……

名人站臺,也擋不住虛擬貨幣平臺跑路

還有之前,一家叫做“太空鏈”的區塊鏈項目,號稱能將區塊鏈與“太空”、”衛星“等概念相結合,還請到薛蠻子、閻焱等大佬站臺,一天之內完成了10億私募。然而太空鏈卻被媒體爆出涉嫌欺詐,幣值已嚴重縮水,接近為零。 虛擬貨幣平臺跑路、被盜、代投陷阱和隨意操縱“幣值”亂象叢生,各種虛擬貨幣平臺普遍將“比特幣”保證其幣值不易被操縱的“區塊鏈”“去中心化”等技術宣稱為本幣種的技術,有的還以國際組織、跨國金融集團命名,有的則直接將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研究推進的數字貨幣技術與本幣相混淆,用於“背書”,迷惑性極強。

截至今年3月中Coinmarketcap上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達1486種,此外,還有大量的區塊鏈項目正在或準備通過ICO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與區塊鏈密切相關的數字貨幣存在巨大的泡沫。大量的虛擬貨幣誘騙投資者加入進行“吸血”,往往波及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

名人站臺,也擋不住虛擬貨幣平臺跑路

而這些騙局一般來說,會宣告發行50%的所謂的虛擬貨幣給公眾,以完成公眾私募也就是ICO,然後剩下的50%有一部分是定發,有一部分是創始團隊的預留。但是諸多的ICO項目事實上面向公眾發放的只有5%或者最多10%的Tokens,而大量的那些面向公眾預發的Tokens,是掌握在某一家或某一兩家所謂的莊家公司的手裡。

它的宣傳模式則有這麼幾種:第一、用一些聽起來高大上技術名詞的包裝。第二、有很多的真真假假的名人幫你站臺,只不過這些名人有的是真的,而這些名人也是屬於詐騙鏈中的一環,還有一些名人不知道是真是假。還有一類,在網上找一些國外小國的某某名人照片資料,因為山高路遠無人追究,看起來自然也就像是那麼回事了。

名氣起來之後,再靠莊家公司在這些虛擬貨幣上市發行之後的左手倒右手的互相炒作,迅速拉高它的價格,然後迅速的出貨,再迅速的拉低,包括使用做多或者做空的諸多手段,從而實現了對“韭菜”的所謂的小白用戶的一波接一波的殘酷的收割。

這種一夜暴富的投機勾引,對於人性貪婪的賭性消費,實際上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很多人的身心健康、個人的財富安全、以及家庭的幸福。如果我們本身還不能學會教訓的話,就會進一步地會對整個社會的實體經濟產生不可逆轉的惡劣的影響,也會對整個社會的風氣以及對社會的治安帶來不可預測的盲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