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爲何從小就不喜歡白嘉軒,讀懂原因才能真正讀懂《白鹿原》

我們似乎對很多不可理喻的事,都視而不見,但當我們又看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事,卻總會問這事原因是什麼,怎麼如此的困惑?其實這些不可理喻的事都是相互關聯,理解了一開始,自然就可以理解後來的,但我們往往對很多這樣的事,都選擇性的視而不見,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陳忠實寫的這本《白鹿原》,他也許會告訴我們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事,答案到底是什麼。

黑娃為何從小就不喜歡白嘉軒,讀懂原因才能真正讀懂《白鹿原》

黑娃從小就不喜歡白嘉軒,最後打斷白嘉軒的腰桿子,其實田小娥的事只是起因之一,為什麼黑娃不喜歡白嘉軒,白嘉軒不是在書中是一個仁義的化身?是德高望重的一族之長,連黑娃的父親都對其很敬重,為什麼黑娃對他如此的反感,很多人自然會在書中找出一些表面的原因加以解釋,但那些原因只能解釋表面,或者只能解釋白嘉軒,但如果你改天遇到一個白娃,黃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你就仍然不能理解。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天一位朋友問我:為什麼人人當了官之後都會變壞。我的回答是他本來就是壞人,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一起回到白鹿原就知道了。在白鹿原一開篇,就講了一個關於白鹿村到後來成為“仁義白鹿村”的來歷,大家讀書的時候都知道,在第四回有內容講述。

黑娃為何從小就不喜歡白嘉軒,讀懂原因才能真正讀懂《白鹿原》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是誰定義白鹿村叫“仁義白鹿村”?這個仁義白鹿村的的名字為什麼叫“仁義”?如果理解這個村子是仁義的,那它真是仁義的嗎?這些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是視而不見的問題,我們從來不去思考這些,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氛圍,我們從來不去辯證的質疑一些看似一點也沒有邏輯規律的東西,因此就出現了我朋友問我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人人當官之後都變壞。這樣我們也就會很淺薄的認為,黑娃不喜歡白嘉軒只是因為白嘉軒對他冷漠而造成的心理影響。

仁義白鹿村是縣裡定義的,只是因為白家鹿家與一寡婦家爭地的問題,於是白鹿村搖身一變成了仁義,然而白鹿兩家窩裡斗的歷史,經歷了幾代卻視而不見,仁義的招牌掛上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要以這個為榜樣,因此這個仁義的名字只是一個榜樣,而非本質這個村子仁義,這是很多人沒有去理解和分析的一個問題,而恰恰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問題的源頭。於是就會出現了那個疑問:為什麼人人當官之後都變壞。因為他本身就是壞人,只是他那個好人的頭銜是別人給他冠上去的。

這樣我們就理解,白嘉軒的仁義忠孝的形象是怎麼一會事了,任何人他自己都不會給自己冠上這樣一個頭銜,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如果哪個人給自己冠上這個頭銜,那一定一個“神經病”,因此白嘉軒要想當一個族長,他必須要有這樣一個頭銜,不然鹿子霖會整天罵他。

黑娃為何從小就不喜歡白嘉軒,讀懂原因才能真正讀懂《白鹿原》

於是,白嘉軒的所謂仁義道德頭銜的獲取,首先就具有了利己的特點

,這一點很少人會思考,大家可以在《白鹿原》第十七章,白嘉軒要以族規懲罰孝文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忘了立家立身的綱紀,毀的不是一個孝文,白家都要毀了。這就是我們人人崇拜的白嘉軒,人人崇拜他的道德,卻都忽略了一個“利己”的特點,因此這種仁義永遠是自私的,這種仁義這種道德,永遠躲不過黑娃具有孩子天性的眼睛,所以在他心中這種腰桿子並不是真正善良的腰桿子。

我們往往會對一些問題視而不見,是因為千百年的封建思想禁錮,給了我們免疫,當我們面對一些表面問題時,恰恰原因就是那些我們曾經視而不見的問題造成的根源。仔細反思白嘉軒的仁義和仁義白鹿村的仁義兩者的共同點,就能理解和解釋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怪象,但千百年來大家都寧可視而不見,自欺欺人。

這種不是由自己內心生長出來的仁義,這種表面利他內在利己的仁義,一旦獲得權力,兩極化的人性必然就暴露出來,孝文就是一個例子,你符合仁義這種標準,就不代表你是這種人,你進了祠堂又能代表什麼?之後做的那些篡奪權力,殺死黑娃這些行為,拿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一些權利高官,何嘗不是那麼的熟悉。

這就是白鹿原告訴我們的一個關於“仁義村”的思考,一個坦坦蕩蕩的黑娃,為什麼對“仁義”視而不見,為什麼最後憎恨這種仁義,是因為這種仁義最後就是血淋淋的泯滅人性,直到他死於這種“仁義”之下。

文: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