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七月的景泰,硕果累累。

踏着新时代的节奏,迈着铿锵的步伐。景泰县红水镇永乐村在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帮扶下,产业发展生机勃勃。7月12日,记者随同永乐村帮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干净平整的硬化路,整齐的民居,绿油油的玉米田,文化广场上小孩子们在快乐的做着游戏……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今的永乐村,一派祥和与安宁。

永乐村,地处景泰县边缘地带,是一个集回族、东乡族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村,土地沙化严重,干旱缺水,属于红水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15.76%,高于全市11%的平均水平。

2017年,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的帮扶工作,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分因突破,下足“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紧盯目标不松懈,凝神聚力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们紧贴实际、细致入微的帮扶行动如同一丝丝春雨,飘洒在永乐村的每一寸土地。从此,产业发展、惠民工程落地、万物复苏,老百姓脸上绽放着一朵朵幸福与希望的花朵。

解民情 听民意 精准施策到农户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高度对位“精准扶贫”,吹响脱贫攻坚决战的号角。

“自从市法院帮扶我们村以后,申院长多次来村里,挨家挨户拉家常,了解农户家里的具体情况,针对每户不同的情况制定扶贫措施……”,永乐村村主任马德信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村里的情况,他说,法院的帮扶工作真正为村里的老百姓办了实事了!

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图为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申怀吉入户了解情况

由过去“大水漫灌”到今天“精准滴灌”式帮扶,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进村入户、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大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小到农药化肥、粮油米面,真正做到了因户施策、识别精准、施策精准。

在种植业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已经在逐步脱离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永乐村的老百姓一直以来种植玉米,品种落后,产量低,导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一直处在努力解决温饱的状态中。永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东明介绍,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族村,他们驻村帮扶以后,把村里的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与村民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白银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落实“一户一策”计划制定,根据对各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分析,各帮扶责任人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三委会协调配合上,先后三次入户调查核实户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核算三项收入,并根据地方党委政府安排,动员本村15个贫困户与龙头企业景泰沙漠驼王生物有限公司签订入股协议,实现了产业帮扶全覆盖。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工作贵在精准。

“申院长三次来到我家,在了解清楚我们的生活现状和贫困原因后,帮助我家制定了脱贫计划”,永乐村村民马进民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申怀吉再一次来到他家,聊起今年的种植计划时,发现种植胡萝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他试着调整产业结构, 当时马进民说种完其他农作物就没钱买种子了,申怀吉院长听到农户有积极性,立马拿出自己的钱让他去买种子,并一再叮嘱,产业是脱贫的主要途径,一定要择优改变,增加收入。

不仅针对产业,在教育、健康、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帮扶项目上,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穷尽各项政策支持,精准施策,切实体现一对一、点对点帮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让“一户一策”真正成为贫困户按序脱贫的路线图、时间表。经反复核对,各贫困户表内信息真实可信,逻辑关系严谨,帮扶措施可行,农户基本认同。基本上做到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困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精准”要求。

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讲政策 转思想 民族村里党旗红

扶贫先扶智,一面鲜红的党旗让所有的力量为之凝聚。

驻村帮扶对队长张东明说,在全国学习十九大精神之际,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申怀吉来到永乐村,给老百姓宣讲十九大,在村子里涌起了一股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拿到学习资料的老百姓兴致勃勃的听宣讲,看读本,甚至有些不识字的老人让他们给一段一段朗诵出来听,永乐村有一种热情在升腾。

永乐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传承、生活习惯,永乐村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习俗。村民整体信奉伊斯兰教,是永乐村民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村工作队始终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地方稳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对待,多次走访村民较为集中的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与宗教进步人士接触沟通,充分发挥宗教在教化人心向善、促进民族团结共融、维护地方稳定、发扬爱国爱教传统方面所所起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协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永乐村文盲率高的缺陷及等靠要思想严重的不足,在帮扶工作中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方式,自扶与帮扶相结合;以教育扶贫及各类专业资格培训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途径,不断提高务工收入的劳动附加值,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让贫困户真正明白,自己是脱贫内因和主体,帮扶是脱贫的外困和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困起作用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以补智、增志取代简单的给赠,实现自主脱贫与帮扶脱贫的有机融合。同时教育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根据村党员率先垂范,自觉抑制“天价彩礼”、“升学宴”等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陈规陋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村民村民的意识行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引导村民将资金入股农业合作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工作队在入户和召开村民大会期间,适时进行有针对性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农村经常出现婚姻、借贷、继承、侵权、买卖合同等类型案例的宣讲、解析,切实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并着力培育村民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让懂法明则、尊法维规、守法履责、用法维权成为习惯和自觉,为维护法治权威打下坚实的基层基础。

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图为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申怀吉在永乐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思想脱贫是基础,产业脱贫是核心。

驻村工作队始终将有关脱贫攻坚各类业务培训当作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落实。2018年初,永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做为编外人员参加了景泰县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会,系统地掌握了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对提升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意义。5月,参加了景泰县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有带动脱贫作用的牛、羊、蔬、果、薯、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及农村合作社成立、运行和发展制度规范。并赴相邻武威市凉洲区现场观摩了凉州区蜻蜒农业蔬菜供销合作社、武威百利种苗有限公司工厂化育苗生产基地、武威金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武威市诚坤戈壁特色农业种植及普康农业田园种植、养殖综合体等现代农业基地种植、养殖发展现状,尤其关注村集体经济的筹建、运行、发展和壮大路径。6月中旬,全市贫困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和县乡工作总队长培训班在白银市委党校如期举办。全市4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齐聚一堂,聆听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专家教授围绕脱贫攻坚主题进行的专题授课。通过以上教育培训和考核,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将学到的知识与当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挨家挨户给老百姓讲述发展之道,探讨致富之路,持续不断地将培训效果转化成了脱贫攻坚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和谐发展是民族村的一个主旋律。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在全域无垃圾、人居环境改善、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安排上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党小组模范带头作用。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亲赴村民儿童就读的民族小学致词祝贺,殷切希望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用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农户马有海与王玉民系邻里关系,因翻建旧房时产生相邻关系纠纷,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次入户调解,终于达成书面和解”,驻村队长张东明回忆起永乐村的邻里纠纷,他说当时双方经常处于对峙状态,既影响邻里和睦,也给双方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经过他们耐心调和处理,两家多年积怨烟销云散,握手言欢,给农村基层矛盾有效化解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出实招 抓生产 惠民实事拔穷根

民之所需,足之必达。

对老百姓而言,生活就是一粥一饭,衣食住行,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协调职能部门、落户亮化工程,多方协调县扶贫办及交通局,为永乐村争取太阳能路灯60盏,分别安装到位至1、2组。从此结束了永乐村夜间无路灯照明的历史。2018年年初,根据白银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开展“七查三算送温暖活动保障困难群众过冬过节的通知”,帮扶单位深入靖安、永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并向两村贫困户发放生活用需品(大米、食用油)共56份。2月份春耕之际,又向两村贫困户发放农资化肥(尿素、二胺)各一袋,共56份,部分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越冬取暖等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图为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春耕时节为永乐村老百姓送农资

“白银市法院对我们老百姓的帮扶是实实在在的,春耕没有化肥了,冬天没有煤了,直接送到家门口”,永乐村60多岁的蒲岩军激动地说,他自己高位截瘫,卧病在床多年,儿子也生病不能劳动,一家人生活的真所谓水深火热,帮扶单位的生活日常用品,农药化肥,总是及时送到位,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难题,白银市法院的领导还经常来看望他们,鼓励孩子好好上学,老百姓的感动流露在一字一句之间。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七查三算”工作要求,筛查本村五保户马挖给夫家在基本生活用品存在短缺的实际困难,及时呈报镇政府办,经县政府办指示,驻村工作队连夜入户核查,调拨了米、面、油、炭等生活必需品各3袋,切实解决了该生活困难户渡过寒冬。5月份,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将其纳入新识别低保贫困户,保障该户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

针对村三委会办公设施短缺,办公效率低下的现状,派出单位市法院在年初向红水镇政府、永乐村和靖安村提供办公用品电脑16台及附属设备,为提高基层组织办公、办事效率,缩减公务成本支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硬件支持。历史性地实现了永乐村无纸化办公目标和各类公务文档的电子传输。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才是脱贫致富的目标,在帮扶单位入户调查中,贫困户反映退耕还林苗木因自然原因成活率较低及希望转变种植结构的发展愿望,帮扶单位市法院及时协调县林业部门,调拨皇冠梨、早酥梨等经济林果1万株,配发各贫困户补植、补栽,为完成退耕还林合同义务提供保障,同时应个别贫困户转变种植结构凤愿,出资购置了六亩地所需胡萝卜种子,以期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为有效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弊端,结合实际需求,帮扶工作队向景泰县扶贫办、水务局、交通局呈送报告,申请该村筹建畜水池50000方、道路硬化6360米、渠道维修9公里项目,2018年已全部立项。驻村工作队将协调项目落实,从解决水资源有效供给上破解制约永乐农业发展困境。

精准帮扶“号穷脉” 对症下药“拔穷根”

图为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政治部主任孙继明一行深入法院扶贫点永乐村调研

不仅在生活生产,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帮扶队也是全力以赴。红水镇地处景泰县西北边,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土地沙化严重,因此防风固沙,力阻沙漠南侵是镇党委政府重要生态工程。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其中,立足永乐实际,在条件成熟的2组平整林带双侧2公里,种植生态防护林4500棵,并适时督促村两委及时浇水养护,苗木成活率达96%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基层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以来,给景泰县红水镇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腾格里沙漠边陲的风依旧劲吹,但吹来的不是漫天黄沙,而是山花烂漫,永乐村的老百姓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同步迈入小康,走向美好的新生活!(金树栋 韩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