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七月的景泰,碩果累累。

踏著新時代的節奏,邁著鏗鏘的步伐。景泰縣紅水鎮永樂村在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幫扶下,產業發展生機勃勃。7月12日,記者隨同永樂村幫扶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採訪,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乾淨平整的硬化路,整齊的民居,綠油油的玉米田,文化廣場上小孩子們在快樂的做著遊戲……在陽光的照耀下,如今的永樂村,一派祥和與安寧。

永樂村,地處景泰縣邊緣地帶,是一個集回族、東鄉族於一體的少數民族村,土地沙化嚴重,乾旱缺水,屬於紅水鎮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15.76%,高於全市11%的平均水平。

2017年,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始的幫扶工作,聚焦短板、精準發力、多措並舉、分因突破,下足“繡花”功夫,以釘釘子精神,緊盯目標不鬆懈,凝神聚力謀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他們緊貼實際、細緻入微的幫扶行動如同一絲絲春雨,飄灑在永樂村的每一寸土地。從此,產業發展、惠民工程落地、萬物復甦,老百姓臉上綻放著一朵朵幸福與希望的花朵。

解民情 聽民意 精準施策到農戶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制勝之道也在於精準。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理解“精準扶貧”的要義,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做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高度對位“精準扶貧”,吹響脫貧攻堅決戰的號角。

“自從市法院幫扶我們村以後,申院長多次來村裡,挨家挨戶拉家常,瞭解農戶家裡的具體情況,針對每戶不同的情況制定扶貧措施……”,永樂村村主任馬德信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村裡的情況,他說,法院的幫扶工作真正為村裡的老百姓辦了實事了!

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圖為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申懷吉入戶瞭解情況

由過去“大水漫灌”到今天“精準滴灌”式幫扶,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進村入戶、詳細瞭解村情民情,大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小到農藥化肥、糧油米麵,真正做到了因戶施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

在種植業發展的進程中,傳統的種植方式和產業結構已經在逐步脫離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永樂村的老百姓一直以來種植玉米,品種落後,產量低,導致生活在這裡的人民一直處在努力解決溫飽的狀態中。永樂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張東明介紹,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族村,他們駐村幫扶以後,把村裡的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與村民打成一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全市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白銀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落實“一戶一策”計劃制定,根據對各貧困戶致貧原因的分析,各幫扶責任人在駐村工作隊及村三委會協調配合上,先後三次入戶調查核實戶內情況,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核算三項收入,並根據地方黨委政府安排,動員本村15個貧困戶與龍頭企業景泰沙漠駝王生物有限公司簽訂入股協議,實現了產業幫扶全覆蓋。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扶貧工作貴在精準。

“申院長三次來到我家,在瞭解清楚我們的生活現狀和貧困原因後,幫助我家制定了脫貧計劃”,永樂村村民馬進民告訴記者,今年年初,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申懷吉再一次來到他家,聊起今年的種植計劃時,發現種植胡蘿蔔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建議他試著調整產業結構, 當時馬進民說種完其他農作物就沒錢買種子了,申懷吉院長聽到農戶有積極性,立馬拿出自己的錢讓他去買種子,並一再叮囑,產業是脫貧的主要途徑,一定要擇優改變,增加收入。

不僅針對產業,在教育、健康、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幫扶項目上,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窮盡各項政策支持,精準施策,切實體現一對一、點對點幫扶的針對性和可行性。讓“一戶一策”真正成為貧困戶按序脫貧的路線圖、時間表。經反覆核對,各貧困戶表內信息真實可信,邏輯關係嚴謹,幫扶措施可行,農戶基本認同。基本上做到了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困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六精準”要求。

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講政策 轉思想 民族村裡黨旗紅

扶貧先扶智,一面鮮紅的黨旗讓所有的力量為之凝聚。

駐村幫扶對隊長張東明說,在全國學習十九大精神之際,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申懷吉來到永樂村,給老百姓宣講十九大,在村子裡湧起了一股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拿到學習資料的老百姓興致勃勃的聽宣講,看讀本,甚至有些不識字的老人讓他們給一段一段朗誦出來聽,永樂村有一種熱情在升騰。

永樂村是一個少數民族村,由於歷史原因、文化傳承、生活習慣,永樂村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文化習俗。村民整體信奉伊斯蘭教,是永樂村民精神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駐村工作隊始終將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地方穩定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對待,多次走訪村民較為集中的宗教活動場所清真寺,與宗教進步人士接觸溝通,充分發揮宗教在教化人心向善、促進民族團結共融、維護地方穩定、發揚愛國愛教傳統方面所所起的紐帶和橋樑作用,協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針對永樂村文盲率高的缺陷及等靠要思想嚴重的不足,在幫扶工作中要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方式,自扶與幫扶相結合;以教育扶貧及各類專業資格培訓為主要抓手,以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為途徑,不斷提高務工收入的勞動附加值,實現扶貧與扶智相結合。讓貧困戶真正明白,自己是脫貧內因和主體,幫扶是脫貧的外困和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困起作用既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以補智、增志取代簡單的給贈,實現自主脫貧與幫扶脫貧的有機融合。同時教育引導村民移風易俗,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根據村黨員率先垂範,自覺抑制“天價彩禮”、“升學宴”等有悖社會公序良俗的陳規陋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統領村民村民的意識行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引導村民將資金入股農業合作社,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工作隊在入戶和召開村民大會期間,適時進行有針對性普法教育活動,通過農村經常出現婚姻、借貸、繼承、侵權、買賣合同等類型案例的宣講、解析,切實提高村民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並著力培育村民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讓懂法明則、尊法維規、守法履責、用法維權成為習慣和自覺,為維護法治權威打下堅實的基層基礎。

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圖為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申懷吉在永樂村宣講十九大精神

思想脫貧是基礎,產業脫貧是核心。

駐村工作隊始終將有關脫貧攻堅各類業務培訓當作駐村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來落實。2018年初,永樂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做為編外人員參加了景泰縣農村“三變”改革培訓會,系統地掌握了推動農村“三變”改革對提升貧困村整體發展水平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意義。5月,參加了景泰縣助推產業扶貧村幹部培訓班,系統學習了有帶動脫貧作用的牛、羊、蔬、果、薯、藥等六大支柱產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及農村合作社成立、運行和發展制度規範。並赴相鄰武威市涼洲區現場觀摩了涼州區蜻蜒農業蔬菜供銷合作社、武威百利種苗有限公司工廠化育苗生產基地、武威金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武威市誠坤戈壁特色農業種植及普康農業田園種植、養殖綜合體等現代農業基地種植、養殖發展現狀,尤其關注村集體經濟的籌建、運行、發展和壯大路徑。6月中旬,全市貧困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和縣鄉工作總隊長培訓班在白銀市委黨校如期舉辦。全市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齊聚一堂,聆聽全市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專家教授圍繞脫貧攻堅主題進行的專題授課。通過以上教育培訓和考核,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將學到的知識與當地老百姓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挨家挨戶給老百姓講述發展之道,探討致富之路,持續不斷地將培訓效果轉化成了脫貧攻堅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和諧發展是民族村的一個主旋律。駐村工作隊積極參與、落實地方黨委政府各項工作安排部署,在全域無垃圾、人居環境改善、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安排上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黨小組模範帶頭作用。在“六一”兒童節期間,親赴村民兒童就讀的民族小學致詞祝賀,殷切希望兒童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行為習慣,用教育扶貧政策的實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農戶馬有海與王玉民系鄰里關係,因翻建舊房時產生相鄰關係糾紛,駐村工作隊先後多次入戶調解,終於達成書面和解”,駐村隊長張東明回憶起永樂村的鄰里糾紛,他說當時雙方經常處於對峙狀態,既影響鄰里和睦,也給雙方生產、生活造成了不便,經過他們耐心調和處理,兩家多年積怨煙銷雲散,握手言歡,給農村基層矛盾有效化解起到良好示範作用。

出實招 抓生產 惠民實事拔窮根

民之所需,足之必達。

對老百姓而言,生活就是一粥一飯,衣食住行,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協調職能部門、落戶亮化工程,多方協調縣扶貧辦及交通局,為永樂村爭取太陽能路燈60盞,分別安裝到位至1、2組。從此結束了永樂村夜間無路燈照明的歷史。2018年年初,根據白銀市委辦、市政府辦關於開展“七查三算送溫暖活動保障困難群眾過冬過節的通知”,幫扶單位深入靖安、永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瞭解貧困戶的生活困難,並向兩村貧困戶發放生活用需品(大米、食用油)共56份。2月份春耕之際,又向兩村貧困戶發放農資化肥(尿素、二胺)各一袋,共56份,部分解決了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困難,越冬取暖等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圖為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年春耕時節為永樂村老百姓送農資

“白銀市法院對我們老百姓的幫扶是實實在在的,春耕沒有化肥了,冬天沒有煤了,直接送到家門口”,永樂村60多歲的蒲巖軍激動地說,他自己高位截癱,臥病在床多年,兒子也生病不能勞動,一家人生活的真所謂水深火熱,幫扶單位的生活日常用品,農藥化肥,總是及時送到位,解決了他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難題,白銀市法院的領導還經常來看望他們,鼓勵孩子好好上學,老百姓的感動流露在一字一句之間。駐村工作隊認真貫徹“七查三算”工作要求,篩查本村五保戶馬挖給夫家在基本生活用品存在短缺的實際困難,及時呈報鎮政府辦,經縣政府辦指示,駐村工作隊連夜入戶核查,調撥了米、面、油、炭等生活必需品各3袋,切實解決了該生活困難戶渡過寒冬。5月份,根據“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將其納入新識別低保貧困戶,保障該戶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的生活困難。

針對村三委會辦公設施短缺,辦公效率低下的現狀,派出單位市法院在年初向紅水鎮政府、永樂村和靖安村提供辦公用品電腦16臺及附屬設備,為提高基層組織辦公、辦事效率,縮減公務成本支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硬件支持。歷史性地實現了永樂村無紙化辦公目標和各類公務文檔的電子傳輸。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才是脫貧致富的目標,在幫扶單位入戶調查中,貧困戶反映退耕還林苗木因自然原因成活率較低及希望轉變種植結構的發展願望,幫扶單位市法院及時協調縣林業部門,調撥皇冠梨、早酥梨等經濟林果1萬株,配發各貧困戶補植、補栽,為完成退耕還林合同義務提供保障,同時應個別貧困戶轉變種植結構鳳願,出資購置了六畝地所需胡蘿蔔種子,以期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為有效解決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弊端,結合實際需求,幫扶工作隊向景泰縣扶貧辦、水務局、交通局呈送報告,申請該村籌建畜水池50000方、道路硬化6360米、渠道維修9公里項目,2018年已全部立項。駐村工作隊將協調項目落實,從解決水資源有效供給上破解制約永樂農業發展困境。

精準幫扶“號窮脈” 對症下藥“拔窮根”

圖為景泰縣委書記李作璧、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政治部主任孫繼明一行深入法院扶貧點永樂村調研

不僅在生活生產,並且在環境保護方面,幫扶隊也是全力以赴。紅水鎮地處景泰縣西北邊,北與騰格裡沙漠接壤,土地沙化嚴重,因此防風固沙,力阻沙漠南侵是鎮黨委政府重要生態工程。駐村工作隊積極參與其中,立足永樂實際,在條件成熟的2組平整林帶雙側2公里,種植生態防護林4500棵,並適時督促村兩委及時澆水養護,苗木成活率達96%以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下基層開展精準扶貧活動以來,給景泰縣紅水鎮這片貧瘠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機,騰格裡沙漠邊陲的風依舊勁吹,但吹來的不是漫天黃沙,而是山花爛漫,永樂村的老百姓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同步邁入小康,走向美好的新生活!(金樹棟 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