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向「老賴」傾斜?

近日,有網友頻在一個叫聚投訴的網站上爆料多家網貸平臺暴力催收事件。其中多數網友舉報內容均指向對拍拍貸和你我貸平臺在催收過程中使用騷擾、威脅等方式,致使借款人不堪其擾。

前有山東聊城辱母殺人案,今有網絡上投訴激增,逾期借款人和催收之間的矛盾再次以一種激烈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公約之後,暴力催收投訴不減反增

據聚投訴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四月中旬,對拍拍貸的投訴新增173條,對你我貸的投訴新增44條。《催收公約》之後,投訴不減反增的現象引得網友一片關注。

在關於拍拍貸的投訴中,提及最多的就是電話騷擾親朋好友,對當事人進行威脅恐嚇。其次就是催收人員假冒法院傳票,把相關人員圖片PS成色情圖片在網絡上傳播、言辭侮辱借款人親友等。因暴力催收被投訴排名第二的是你我貸,與拍拍貸相似,提及最多的也是騷擾親朋好友,對當事人進行威脅。

事實上,逾期借款人和催收之間的矛盾,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在聚投訴的網站上,網貸之家評級中前20的平臺中,有10家都因為暴力催收被投訴過。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投訴信息,其中拍拍貸被投訴的次數最多,投訴信息多達1372條。

天秤向“老賴”傾斜?

前不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催收公約》行為規範中明文指出,催收時不得騷擾無關人員,在催收過程中不得頻繁致電騷擾債務人及其他成員。

天秤向“老賴”傾斜?

逾期借款人和催收之間的矛盾緣何曠日持久?公約之後,為何投訴率不減反增?

天秤向“老賴”傾斜?

分析人士表示,《公約》之後,部分借款人對於非法催收的認知更為清晰了,還款意願更為低下,有的甚至公然表示不還了。借款人逾期不還被催收的風險在降低,維權意識卻在覺醒,一旦受到平臺方疑似暴力催收的情況,則會選擇網絡爆料或者其他途徑維權。

有平臺表示,《公約》下達之後,行業逾期率從原來20%突然上升到70%,平臺直接面臨巨大催收壓力。而借款人短期現金借款都是無抵押信用借款,在借款人還款意願低的情況下,放貸平臺和催收平臺處於被動位置。借款人逾期時間越久,罰息越高,還款意願越低,平臺方催收的難度就更大,催回率就會很低。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傳統的訴訟週期長、成本高。目前絕大部分互金平臺仍舊沒有找到合法、高效的貸後管理方式。未來這種逾期借款人與催收之間的不平衡可能還被進一步放大。

互聯網+司法或是行業出路

事實上,我國司法的天秤從未向“老賴”傾斜。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強對“老賴”的監管和打擊,在“老賴”的曝光、行為限制和財產執行都出臺了相關政策。然而,在債務違約人成為司法界定的“老賴”之前,卻仍需要漫長的訴訟週期和較高的成本,也使得一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鋌而走險依然採用非法、違規手段去催收。

天秤向“老賴”傾斜?

“目前,司法手段所謂週期長、成本高的短板正在被補齊。”據貸後智能綜合管理服務商雲法通一位風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日漸成熟,未來的催收方式將從勞動力粗放型轉變為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驅動的密集型貸後管理模式。《催收公約》的頒佈,意味著催收行業已經迎來歷史拐點。無論是催收公司還是互金平臺要想在這場變革中生存和健康發展,就需要合法、高效、低成本的貸後管理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