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時代變了,你不再是時代的寵兒了,但我們還記得你曾經的輝煌。”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1955年,豐田皇冠正式面世,這款車最開始的研發背景就是為了滿足日本本土日益旺盛的企業用車需求,可以肯定地說,豐田皇冠最開始就是專為商務市場打造的。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隨著豐田皇冠在日本本土的熱賣,出口銷售自然成為豐田皇冠的目標。第二代皇冠曾在1964年上首次出口到中國,一位顧客在1964年的廣交會上,一口氣買了10輛皇冠,大抵是用來商務接待的用途。

於此同時,這一代的皇冠也曾被採購作為國賓接待用車。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在當時,別說購買10臺皇冠了,單單是購買一輛皇冠的價格,對於當時的收入水平來說,只能是說天價,那是一個有輛好的自行車就能大方地約喜歡的妹子去郊遊的時代。

由於當時候的豐田皇冠只有財大氣粗的“老闆們”才有實力擁有,所以也順理成章地打下了“豪華”、“高端”、“大氣”的車型印象。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到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廣交會”。廣交會上的老闆如此大手筆,也讓廣州人民見識到豐田皇冠的魅力,起碼“價格”就足以讓人在腦海中奠定:這!就是豪車!

不難推測,在一大段的時間裡面,豐田皇冠的購買者大都是出於公務或者是大企業的商務使用。數量稀少的它們,只能成為百姓心目中一種模糊的“傳說”。要說豐田皇冠開始正式進入大眾視野的話,那就要從80年代初開始。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80年代初,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成熟,廣東地區成為了首批“吃螃蟹的人”。籍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廣東地區與外界的交流日益增長,用指數型的增長來形容也不為過。

由於廣東地區與香港、澳門等地相鄰,廣東的汽車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兩地的影響。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豐田車型耐用可靠的屬性成功吸引了“講求實在”的廣東人民的注意,同時也有大量的日系車型以各種各樣你們想到的、想不到的渠道流入廣東地區。

伴隨著改革開放,部分下海經商的老闆們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可謂是“暴發”了起來。那有錢了、政策開放了,自然要有外物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買車不僅能滿足出行代步,更有利於“門面”,購車自然成為了他們的計劃之事。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80年代至90年代,豐田的皇冠、奔馳的S級甚至是馬自達929等等都一一被這些老闆們購入囊中,當時候這些車,一輛車的價格不止買一套房子。簡直是開著幾套房子在路上走,可謂是風光無限。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這個時候,絲毫沒有人懷疑過這個車頭掛標——“皇冠”的底氣與含蘊

我從上文說過,皇冠一開始的研發背景就是商務用途,那它必須做得成熟、沉穩、大氣,這才符合當時候各位老闆們對一款豪華車的審美。

所以博得了下海經商的老闆們的喜愛,也是意料中的事,在那個傳播不發達的時候,一個圈子用什麼自然決定了這款物件在泛群眾之間的地位。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皇冠133我私認為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豐田皇冠車型,自廣東地區改革開放之後,皇冠133成為了很多老闆們的選擇,很多人都被它的大氣、豪華所吸引。

當然,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耐用,這是當時候很多老闆選擇它的原因,老闆們雖然有錢,但也是很在乎實用性的好嗎?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隨著生意的交流與“圈子傳頌”,後來不止在廣東地區,豐田皇冠133逐漸在其他地區開始逐步見多,成為了很多買不起虎頭奔以及凌志LS系列的老闆們的車庫中物。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這時候的豐田皇冠迎來了在國內最爆炸的人氣增長,開它出去做生意,根本不虛其他豪華車型,廣東很多的老百姓開始大量目見豐田皇冠也是從這裡開始,也為豐田皇冠“豪華、高端”打下了堅實的口碑。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後來的豐田皇冠155同樣也延續了上述情況,雖然車型的影響力與民眾間的傳頌知名度並沒有皇冠133高,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那麼經典,但依然沒有動搖豐田皇冠此前在民間中鋪墊的地位。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時至今天,我們在街上要見到這兩款車,也不是什麼難事。可見當時候豐田皇冠的熱賣程度。

“黑色皇冠3.0,靚車!咩叫大氣?呢滴先叫大氣!(什麼叫大氣?這才叫大氣!)”

豐田皇冠在上世紀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消費者基礎,後來同樣也有一代車同樣獲得了銷量上的成功。但後來究竟是怎麼一手好牌打爛呢?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趁還有點名氣就退場吧 別敗壞了前輩的名聲(皇冠國內簡史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