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1927年军阀战火的熄灭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全国共有大学及独立学院七十八所,教师六千六百一十五人,大学生及研究生三万七千三百三十人。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以其残忍恶毒的手段试图征服中国辽阔的疆土,北平、天津沦陷后,民族意识刚烈的师生们已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

当时的国立大学北大、国立大学清华和私立南开大学搬迁至湖南长沙,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这一天成为后来的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底,民国首都南京陷落,轰隆作响的飞机肆意妄为的轰炸长沙,临时大学只能继续向西南后方转移。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轰炸后的学校

披荆斩棘历经两个月时间到达议定的建校址云南昆明,1938年4月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5月4日开课。这座中国教育史上的金字塔尘埃落定了。

在这一百二十四亩狭窄空间里孕育了无界限的智慧结晶,在这一座座土墙茅草屋里培养了一批批未来的希望。师资力量空前绝后:陈寅恪、闻一多、钱穆、钱钟书、闻一多、吴晗、沈从文、吴大猷、陈省身、华罗庚……

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邓稼先、赵九章、朱光亚等八人、翻译家王佐良、哲学家任继愈、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和刘东升、国家领导人宋平、王汉斌、彭佩云……皆毕业于西南联大

联大师生中先后有一百七十一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云南师大东北角处的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大常委会(联大最高管理机构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梅贻琦主张主张文理兼通的通才教育,反对重实用、轻文学的办学思想。

联大拒绝成为国民党政府下的傀儡教育司法机构,推崇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

由于抗战中财政困难,国民党内部为一己私欲中饱私囊,入滇难民剧增和日军轰炸中商品流通的阻滞,她削瘦的身躯里参杂着知识的甜蜜和萝卜青菜的苦涩。

1940、1941年朗朗读书声中频繁地出现绕耳、烦躁的空袭警报声,千疮百孔、一片狼藉的校园依旧阻挡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25日晚上,六千多名昆明各校学生在联大就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举行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队恐吓,次日事态规模已无法控制,12月1日出现了血腥的“一二一惨案”。

1946年7月15日,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在李公朴悼念会上用他的生命声嘶力竭的呐喊了心中的阴霾,在光明中倒在殷红的血泊中。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她在结业典礼上情凄意切地凝望这历经八年身残志坚的土地,心中那无限悲愁的情绪蔓延着……

1946年7月31日,这个充满智慧的母亲结束了她的使命只留下了一座普普通通的纪念碑。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纪念碑

中国教育史上的“文艺复兴”——西南联合大学

碑文一角

历史需要铭刻在心里,然而今天记得她的又有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