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中国古代是否出现过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时期,古今中外有很多观点,清末史学家梁启超先生曾在其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认为:“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培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据此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出现在清朝中期乾嘉时期,这与清末的大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日本不少学者也思考过这一问题,他们认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出现在古代,今天笔者与诸位分享一下日本学者的观点。

一、什么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以“神”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天主教对人思想的压制,这一思想解放运动

带来了欧洲社会文化、科技的巨大进步。

并且使西方文明逐渐赶超东方文明,特别是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使欧洲各国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众多周知,造船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的体现,欧洲人通过航海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获得了日后工业革命的财富积累,这才使西方国家发展成为列强。

二、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研究非常详细,特别是以京都大学为首的历史学者形成的京都学派对中国史的研究著述颇多。京都学派创始人内藤湖南将三国至唐代称为“中世”,宋代至鸦片战争期间称为“近世”。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之后,京都学派另一位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唐宋时期是中国的大变革时代,处于近世开端的宋代应该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中国学者的支持。以往提起文艺复兴,很多人觉得只是文学和艺术方面的革新,其实文艺复兴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科技的革新和思想的变革,中国宋代具备这些特点吗?

三、中国宋代的主要特点

普通人对宋代的认知是经济繁荣,但是在抵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节节败退,其实宋代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的时代。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宋代的官员主要角色是士大夫,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在宋代得到了发扬光大,无论地主阶层还是平民子弟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这样一来以前固有的社会结构得以改观。

比如唐代时仍有贵族阶层,到五代十国时战乱频频,汉民族大量南迁后改变了原有的阶层,贵族阶层逐渐没落,到宋代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兴起。科举考试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掌握知识的地主阶级纷纷通过科举成为官僚,变为士大夫,官员整体文化素养得以提高,促进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倾向于读书、知礼,这也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发展方向。

2.文治政治的兴起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唐末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到了五代十国更是天下大乱。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大宋,历史的教训促使宋朝从开国之初便有意识地调整“文”与“武”的关系。当然宋朝一统天下后,社会逐渐安定下来,这与水深火热的五代十国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乱时,老百姓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去当兵,建立军功才能有一丝丝晋升的希望。但是社会安定下来之后,有了科举制度,只要认真读书便有机会,何必当兵拼命呢,于是宋朝社会上形成了“重文”的风气,这是社会上形成的一股风潮,与朝廷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对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皇帝也重视士大夫阶层,这种政治体制下,也促使老百姓“重文”。

虽然老百姓“重文”却并不代表皇帝完全“轻武”。两宋长期以来边疆一直隐患不断,需要时刻备战,从这个角度而言,宋朝皇帝和统治阶层也不敢“轻武”。应该说皇帝希望大宋朝文武并重,

但是反映到社会上起到的效果却是“重文轻武”。

3.文化与科技的进步

唐代至宋代的古文运动通过改革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虽然表面上看似只是文体改革运动,其实这一长期运动既有文学的思想内容,又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因此宋朝在哲学上出现了宋学,文学上出现宋词,书法上出现了瘦金体,“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书法家,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更是享誉国内外的书画大佐。除了统治阶级文化层次提高之外,老百姓在文化艺术上也提高了不少。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宋朝士大夫并不完全拘泥于科举知识,对科技的追求也令人敬佩。通过科举成为官吏的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在科技方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应用在两宋时期突飞猛进,不仅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进步,而且这些发明陆续传到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打下了科技基础。比如,西方大航海时代如果没有指南针,在大海上就像没头苍蝇不知道东西南北,也不可能发现新大陆,更不用说环游世界,可以说中国两宋时期的文艺复兴,成就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4.经济上的空前繁荣

宋代,城市经济活跃,农村生产力也不断发展,而且宋代还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货币经济就是交换经济,人员往来交通必不可少。开封处于大运河上,向南与淮河交汇可达楚州(今江苏淮安一带),由此经运河南下进入扬州,再过长江就进入富庶的江浙地区,最终到达杭州。杭州湾对岸的明州乘船出海向东直达日本,向南可到东南亚、南亚各国,这一带也因海外贸易得以昌盛。

宋代至清中期,中国经济依赖漕运太多,日本学者称之为“大运河时代”,而宋代利用运河发展出人口密集的商业都市,也为后世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明清之际运河沿线上出现了“四大都市”异常繁华,从北到南以次为淮安、扬州、苏州、杭州,这与宋代活跃的漕运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另外,宋代开始岭南地区被纳入到运河网中,宋仁宗通过开凿灵渠将湘江和桂江连接起来,如果一个人从北方坐船沿运河南下,完全可以用水路到达广东,再可以在广东利用大船出海到南海捕鱼或经商。这些交通线的打通,加强了中原王朝对边疆和海疆的控制,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甚至宋代偏僻的农村也被卷入到货币经济的漩涡中,这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5.民族主义的觉醒

宋朝常常受到北部、西部少数民族的袭扰,甚至出现王朝被颠覆的危机,在一次次战乱中宋朝的士大夫逐渐形成了汉民族的民族意识,这对中国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时期出现的程朱理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他少数民族也在与大宋政权交往中逐渐被同化融合,学习儒家学说自称正统。

或许有人说宋军与少数民族大战中败绩居多,其实细数当时的少数民族如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等个个都是勇武强悍的族群,他们逐水草而居,男女老幼都可骑马射箭,平时狩猎活动就相当于军事演习,一出兵全部是骑兵,行军速度非常快,当时骑兵速度就相当于现代的坦克车相差无几,以农业为主的中原王朝很难与之对决。

宋朝抵御少数民族入侵方面实力已经是不错的了,当年蒙古大军入侵中亚、西亚、甚至很多欧洲国家,基本上不用对峙,呈摧枯拉朽之势,多则数十日少则几日一个国家就被灭了。如果怪宋朝,就怪他们发展太迅速,文明上走在世界前列,不再野蛮杀戮,而是将精力放在发展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等方面,正是宋朝在经济上的巨大实力,才能维持数量巨大的军队,多次抵御住了少数民族侵袭。

古中国曾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日本学者的说法合理吗

当时抵御少数民族入侵难度很大,一是边境线太长,边境线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存;二是少数民族,骑马集结非常迅速,集结后抢了东西就走,根本找不到他们,他们居住帐篷,无固定居所,也不能彻底歼灭。客观来说,宋军的战力还是不错的,换做其他国家早已经被灭,所以一味指责宋朝国力孱弱战力不行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

综上来看,笔者基本认同日本学者的观点,宋代基本上具备了文艺复兴的特质,说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也不为过。当然中国人民不会只对过去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在新时代更应该凝聚力量、放眼未来,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再造中国伟大复兴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