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涅斯塔的故事(中)!拉玛西亚的最高杰作

迄今为止培养了多名球星的拉马西亚。这位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现在已经被称作拉马西亚训练营的最高杰作的不世中场,从12岁背井离乡的那天起,究竟是怎样逐步登上世界之巅的呢?让我们来追寻他的足迹。

伊涅斯塔的故事(中)!拉玛西亚的最高杰作

在巴萨踢球必要的技术和智慧

巴萨青训营的总管Albert Benaiges也说,自己至今能够清楚地记得伊涅斯塔当年踢球的样子。

当我去采访Benaiges时,他正站在邻接诺坎普的Mini Estadi的球场边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孩子们玩小游戏。“好小的孩子啊。”我这么一说,“2000年出生的。”他和蔼地笑着应了声。“才10岁啊,10岁。时代真是在进步啊。安德列斯刚来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虽说那时有12岁了,但个子真是小啊。”

亲手培养了伊涅斯塔这件杰作的Benaiges,从学生12岁起就一路看着他成长的这位老师的眼中,小时候的伊涅斯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就在那次锦标赛中,只有那么一名球员,虽然个子小,但表现是超乎寻常地好。那就是安德列斯。当时我的球队,也就是巴萨队中虽然也有许多优秀的球员,但哪怕是跟他们比起来安德列斯也是不一样的,天赋实在是非同一般。”

伊涅斯塔的故事(中)!拉玛西亚的最高杰作

在那次大赛中伊涅斯塔荣获MVP称号,一时间声名传遍全国。Benaiges当时就确信这名少年的球风跟巴萨的哲学相吻合。于是他就跟伊涅斯塔的父亲说:“马上就来巴萨吧。选拔测试什么的都可以免了。”

从来没离开过Fuentealbilla老家的伊涅斯塔最初万分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决定加入拉马西亚。于是他的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在拉马西亚的日子,开始了。

“一开始他哭个不停,连饭都不愿意吃啊。我只好把他带去看看电影,有时把他叫到家里坐坐,试图当他在拉马西亚的父亲来养他。他有天赋,这个谁都看在眼里。而最大限度地把他的天赋激发出来,这就是我的工作。”

那要怎样打磨从各地输送过来的具备天赋的原石呢?Benaiges坚称,关键在于两点。

“至少对巴萨来说,培养球员有两点绝对的哲学,那就是技术和智慧。安德列斯的身体很单薄,但我们所做的是不着急身体,而是提升他技术方面的才华。最初的阶 段我们基本没有强化身体素质的措施。另外一点就是培养球商。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出现在哪里?这些意识我们一点点地灌输给他。不过这小子吸收得很快, 指导他是很简单的事。”

伊涅斯塔20岁前的培养计划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技术和智慧两点。“你瞧,看看那边那小子。” Benaiges突然说道。

“那个穿2号的球员,他叫Mateo,11岁,阿根廷来的,天赋厉害得很。简直跟小时候的安德列斯一模一样,身体纤细,也踢一个位置。他以后会如何成长呢?”

我看过去,那位Mateo小朋友球衣飘飘,一下子就晃过了对手,然后马上就传出了记精准的直塞球,正好穿过了两名后卫的空当。在慈祥的Benaiges的指导下,只要他一步步来,踏踏实实地成长,说不定哪天就能跟伊涅斯塔站在一块场地上踢球了。

“很多球员都是这么过来的。比方说梅西吧, 因为发育上有问题,所以我们在对他的培养上花了相当大的工夫。那家伙从小的敏捷性都是没人能比的。而安德列斯呢,则是结合了良好的球感,球风更优雅的类 型。这俩到现在也没怎么变吧?对于梅西,我们就特意激活他的敏锐度,对于安德列斯,我们就提高他的攻击意识,不同的球员我们就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像皮 克,一开始他是不被看好的,但我就觉得他有特别之处,于是给他开小灶,不停地让他练头球。还有布斯克茨,我至今仍记得他爸爸把他带来时的情景。他们都是从 拉马西亚走向一队的,这比什么都让人高兴。”

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年轻球员都能成功的。像马克-克罗萨斯和盖伊-阿苏林这样的备受关注但始终没能取得好成绩,最后不得不转会去其他俱乐部的例子也有很多。

伊涅斯塔在拉马西亚时的室友Gilberto现在一边在位于巴塞罗那近郊的Castelldefels俱乐部踢球,一边兼任俱乐部青训营的教练。从巴西来到拉马西亚的他跟伊涅斯塔同一年出生。两人相识后马上就打成一片,无论是去山坡上的学校上学,还是放学后的练习,他们总是在一起。

伊涅斯塔的故事(中)!拉玛西亚的最高杰作

“虽然一开始他看上去特别孤单,但后来也跟大伙儿相处得很融洽。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那里取得成功的。像迭戈-卡佩尔(译注:现塞维利亚边锋)就总是躲在图书馆里偷偷地哭,结果他没能跨过这道坎,很快就回老家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拉马西亚的入口处有两台公共电话,少年们每天晚上都不惜引发小规模战争,就为了争个好顺序给父母打电话。Gilberto认为正是拉马西亚的这种环境,推 动着伊涅斯塔的成长。“从我们的房间放眼望去就是诺坎普。大家都会想,总有一天我会到那里踢球的。此外,每当一队有球员受伤,为了填上训练的空缺,我们也 有机会被叫去参加。对安德列斯和我来说,这都是巨大的动力。”

16岁的那年,费雷尔把伊涅斯塔叫到了一队。据说带他第一次走进更衣室的,是那位路易斯-恩里克。

Gilberto说,促使一队乐于从青训营提拔人才的原因,不在于别的,在于巴萨培养体系的一贯性。“阵型要么是433要么是343。哪个级别在场上的排 兵布阵都一样。所以哪怕突然被叫到一队,也不会对战术感到不适。安德列斯就是这样很顺利地一升再升升上去的对吧?他过去是4号位的球员,也就是瓜迪奥拉的位置,但现在基本就是踢左中场,也能踢左边锋。他在巴萨这个体系中,不断地开拓了自己作为一名球员的可能性。”

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葱茏的阳台上,也照亮了红砖房。摁下门铃,看上去是那么温柔的母亲就出来迎接我了。Jose Antonio先生在吗?

“应该是去了他最爱的酒吧吧。前面拐个弯就是了。”

坐在酒吧里的伊涅斯塔的父亲Jose Antonio点了杯加奶的浓缩咖啡,便缓缓地道起了故事。

“他两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个球踢,然后3岁的时候我就跟他两个人在家门口踢。我自己没能靠踢球养家糊口,但我希望儿子能这样。不过我没强制他。是安德列斯自己想踢球,我们当父母的才支持他的。”

如果寄予过分的期待,天赋再高也有可能被逼崩溃,这种例子哪儿都有。哪怕是儿子坚持说不愿意去拉马西亚的时候,父亲也只是劝说了句“载着机会的火车只会经过家门口一次喔”,没有硬把他送过去。考虑到伊涅斯塔温顺的性格,这种温和的支持与推动也许是最适合他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