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工程建筑策划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召开

复杂工程建筑策划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召开

2017年12月1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复杂工程建筑策划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主任杨群主持了会议。清华大学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宪飞代表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致辞。项目成果鉴定委员会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清瑞担任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其他成员有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孙宗列、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董丹申、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肖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顾均。

项目组负责人庄惟敏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在全世界建筑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高密度的快速城市化建设对建筑空间布局、结构安全和绿色节能等性能均提出了很高要求。复杂建筑工程设计建造决策易出现重大偏差,项目建成后综合效益往往不尽如人意。提升复杂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1)为提高精准度,需要解决空间布局科学制定方法和功能布局定量因子的难题,以及设计目标性能预测和专项功能复杂的难题;(2)为改善适用性,需要解决决策不确定性风险高和空间性能优化程度难定量的难题,以及复杂建筑功能综合利用效率和关键性能提升问题。该项目组成员围绕上述问题,从“基础研究—体系方法—关键技术—工程应用”全链条展开系统化研究,建立了完整的中国建筑策划理论,研发了相应的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一系列国家重大复杂建筑工程的策划、设计、施工与运营全过程,包含体育、超高层、大型会展中心、市政综合体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鉴定委员会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和用户报告等资料,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从不同方面给出了建议和评价。其中,马国馨院士点评提出:“这个课题的四个创新点很有特色,从理论体系、具体做法,在预测和复杂结构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果还是很有特色的,对于我们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我们整个国家建设事业能够更科学化,更精准化发展有很重要作用。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提出了“前策划-后评估”这样一个闭环”;岳清瑞院士点评认为:“这个项目在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讲的非常透,应该说对我们国家建设,尤其指导今后的建设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创新(和)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多,能够对策划和后评估这一块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上的理论体系的阐述,还是很有必要的”。

鉴定委员会专家以“复杂工程建筑策划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完整、规范,符合鉴定要求。该项目紧密围绕基础理论、体系流程、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开展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创建了中国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研发了复杂工程建筑策划辅助决策工具,解决了建筑空间功能及规模难以量化界定的重大难题;2、提出“前策划-后评估”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闭环流程、关键指标体系和技术导则,实现复杂工程项目结构安全、经济和绿色节能目标的前置化;3、开发了复杂工程建筑策划设计决策平台,研发了集成气动优化建筑形体布局、生态复合构造及高效新型建造体系的综合性能提升关键技术;4、提出并构建了针对体育、超高层、会展、市政综合体等典型复杂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技术,突破了分时分区功能转换、特殊条件布局决策和抗震安全性能提升等技术难题。

项目成果在8家大型甲级建筑设计院得到应用,主编6项国家/行业标准,提出的“前策划-后评估”流程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采纳,并应用于数百万平米不同类型重大复杂建筑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所直接指导完成的项目获FIDIC优秀工程项目奖等国际建筑大奖3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银奖等重大建筑设计奖项22项。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体系、复杂工程建筑策划设计决策平台和典型复杂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鉴定。

同时,鉴定委员会专家提出建议进一步总结提炼成果并在更多类型、更大范围重要工程中推广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