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人究竟從何而來呢?

凱風思雨


位於緬甸與中國雲南之間的緬甸撣邦北部,生活這麼一群人,他們說著漢語,用著簡化的方塊字,流通人民幣,甚至手機號碼都是用的中國移動號碼,電力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直接輸送。這群人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的果敢族,人口近30萬。


那麼果敢人身在緬甸,卻為何和中國有著如此親密的關係?歷史上他們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他們究竟從何而來?今天筆者不妨來說說。

永曆隨從是果敢人最早的祖先

清初滿人入關一路南下,對南明政權各個擊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帶領官員和軍隊從雲南逃亡到了緬甸,咒水之難之後被緬王控制,公元1661年吳三桂領兵向緬甸施壓,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最後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隨從和南明李定國的部將不肯降清,他們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頑強地繁衍生棲,這些人成了果敢人最早的祖先。18世紀果敢還屬於清政府土司管理,1897年清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果敢人於是從漢族的一部分變成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

國民黨敗北殘軍退入果敢地區

1949年以後國民黨政權全線崩潰,部分國民黨殘軍退到中國與緬、泰、越邊界地區,並妄想以此為基地反攻新中國。國民黨殘軍93師就曾敗逃到果敢,在沒有的補給的前提下,這支殘軍擁軍在“金三角”幹起了毒品貿易,並在當地成立了一所果敢軍事學校,(電影《異域》反映了該段歷史)。後來果敢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坤沙、彭家聲、羅星漢,都曾在學校接受過訓練。這些國民黨殘餘和後代有一部分就一直生活在果敢,成為果敢人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革期間紅衛兵和知青進入緬甸

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地區就陷入了長期的動亂,其中緬共欲以緬北為根據地企圖奪取緬甸政權,緬共武裝鬥爭給了當時中國富有革命激情或只是為了找出路的“知青”們一個機會,據說當時有二萬多中國青年人因此進入到緬北地區,這些人很快參於到了該地區的鬥爭中去。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大幅度調整外交政策,緬甸的局勢也趨於穩定,果敢地區也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而這些六、七十年代去緬甸的知青和紅衛兵們大部分也留在了果敢,成為了果敢人的新成員。


盛唐豪歌李藝泓


果敢這個地方,地方不大,只有2700平方公里,20幾萬人口,差不多就相當於我們一個縣,這個地方唐代屬於南詔,宋代屬於大理國,現在的果敢人,有南明遺民,也有敗退的國軍後裔,以及其他來源的漢族移民等等,下面一一細說。

明朝滅亡之後,南明政權不斷南逃,最終永曆帝帶著自己的小朝廷和部分死忠的老百姓逃進了緬甸,最後永曆帝被吳三桂從緬甸要了回來,用弓弦殺死,剩下來的南明遺民也失去了北返的希望,但他們又不願生活在清朝的統治下,就在果敢一帶定居,並與當地原住民不斷融合,逐漸繁衍生息,形成了當今果敢人的主要祖先。

當時果敢地區的漢人力量相對於緬甸那邊比較弱勢,經過世代的繁衍生息,果敢地區有一個楊姓軍頭逐漸崛起,帶領大家不斷拼搏,最終楊姓被奉為當地的土司,清朝後期,道光皇帝冊封楊姓土司為“果敢縣令”,就這樣,楊家陸續統治了果敢300多年。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不斷滲透雲南邊境,到了19世紀末,清朝被迫把果敢地區割讓給了英屬緬甸,從此,果敢地區的人從雲南省的老百姓成了緬甸的少數民族。

二戰結束後,緬甸獨立,緬甸政府任命果敢土司楊振材為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楊振聲任果敢地區下議員,兩人也宣佈果敢地區屬於緬甸。此後,緬甸著手廢除土司這種封建制度,引導各地自治,楊家主動放棄了世襲的土司職位,但果敢地區的日常管理還是在楊家為首的幾個家族手裡。

在1950年代,還有一隻國軍殘餘曾敗退至果敢地區,並在當地建立軍事學校,除了大多後來被臺灣接走,有一部分在當地也娶妻生子,定居了下來,不過他們的後裔只佔果敢居民的一小部分,微乎其微。

緬甸政府一直希望收回北部各自治區的權力,與各少數民族武裝衝突不斷,在果敢地區,緬甸政府軍與彭家聲、彭家富兄弟領導的武裝進行了幾十年的鬥爭,成為當今果敢地區衝突的源頭。


雲中史記


在今天的中緬邊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具有漢族特色的衣服,以漢語為官方語言,用人民幣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在他們生活的土地上,街邊也可以看到懸掛毛主席頭像的商店,甚至連當地的座機號碼都是我國雲南瀾滄地區的編號開頭,這裡就是果敢。這片土地上的果敢人給了我們太多的困惑與遐想,他們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圖/果敢的地理位置
永曆遺恨
南明末年,桂王朱由榔在1646年於廣東肇慶繼位,改元永曆。但是這位末代皇帝面臨的是清軍已經兵臨南嶺,隨時準備直搗兩廣的囧境。在經歷了數年抗清鬥爭之後,南明的軍事力量在內耗中喪失殆盡,永曆皇帝不得已在勇將李定國的護送下進入昆明。然而清軍在吳三桂的率領下一路直追,永曆皇帝不得不帶著眷屬與不屈服清朝統治的百姓由雲南騰衝進入緬甸。當時的緬王王莽達接納了這位明朝皇帝,但隨即在其弟王莽白的宮變中身首異處,換了新王的緬甸人將永曆帝押送給吳三桂,而那些跟隨永曆帝入緬的明朝移民,則長期滯留在了緬甸邊境的山川密林之中。
圖/永曆皇帝遷徙路線
清朝時期,為了統治這一批忠心明朝的遺老遺少,清政府在麻慄壩一帶專門設置了新的“木邦宣慰司”(實際明朝的木邦之地已經屬緬甸),派遣了一名原雲南幕府後代將領擔任土司,以管理西南少數民族的方式進行統治。這樣一來,這群漢家後裔就被自動歸入了清朝的西南羈縻統治政策之中。也正因為如此,這群身居域外的漢族得以依靠薩爾溫江(怒江)天險而獨立自主的發展起來。
圖/清代早期的麻慄壩地區
清朝的糊塗賬
進入19世紀後,緬甸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886年,緬甸國王被英國殖民軍俘虜,緬甸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897年,剛剛經歷甲午慘敗的清政府與英緬政府簽署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他們視之為“木邦宣慰司”的蠻夷之地拱手相讓。就這樣原本屬於中國領土的果敢地區就真正成為了化外之地。
英國統治期間,這一地區因為漢族聚居的原因而獲得一定的自治權。1947年,緬甸正式獨立,果敢正式加入緬甸政府。然而,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在東南亞排華的浪潮中,緬甸政府強迫漢族取消漢字與漢語的使用,而當地的漢族人民則以“果敢語、果敢文”的形式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繼續傳承著中華文化。半個世紀以來,果敢人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自治權利,而是受到了緬甸政府的各種壓迫,所以他們始終沒有停止過反對暴政的鬥爭,直到今日,戰爭仍在繼續著………..
圖/果敢士兵
圖/果敢士兵
果敢地區的漢族人並不只有明朝的遺民,這個“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時常有來自雲貴川的商人與馬幫定居於此。上世紀40年代,中國遠征軍的一部分老兵們也因為戰爭的原因輾轉留在了果敢。建國之後,在大西南剿匪中被我軍打敗的國民黨93師撤退到了果敢,並在當地建立起了“果敢軍事學校”,教授黃埔軍校的作戰技術,為這個域外的漢家之地帶來別樣的色彩。
圖/撤退到緬甸的國民黨93師
參考文獻:1.《中華血脈 探秘海外古今華裔族群 》 - 楊府,左尚鴻著 2011
《2010亞太地區發展報告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評估 》 - 李向陽主編 2010

歷史研習社


果敢人其實就是中國漢人在緬甸的別稱,而且緬北的果敢人可能都算是比較純正的漢人了,小母腳趾可能不用分兩瓣哦!(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一的漢人主要與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朱由榔有關,想當年,降清的吳三桂打開山海關的城門,迎接多爾袞率領的滿清軍隊,使得北京門戶大開,根本不能抵禦騎著快馬的滿清部隊。

崇禎皇帝吊死萬歲山,但忠明的臣子卻還很多,當時各路勤王的部隊,雖然未來得及救下崇禎帝,但他的兒子以及哥哥、弟弟卻紛紛稱帝,試圖以遍地開花的姿勢重奪天下正統。

其中一支,也就是在昆明稱帝的南明小朝廷朱由榔,被吳三桂逼到不行,先是吳三桂十萬大軍入昆明,永曆帝率領忠明將士以及不願歸降清朝的百姓,一路南下,來到了今天果敢族所在的緬北地區,並在這一地區生根發芽。


後來吳三桂窮追不捨到了緬甸,在此之前,先是緬甸老王去世,新繼任的緬王莽士,並不看好永曆帝,他不但派人襲擊永曆帝,斬殺他身邊的護衛人員,還把永曆帝軟禁了起來。

等到吳三桂到來,莽士為了巴結滿清,避免惹禍上身,迫不及待的就把永曆皇帝獻給了吳三桂,但對於散落在緬甸的其他人員,則任其留在緬北。

永曆皇帝鬱悶至極,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侄輩的族人,因為稱帝,被殺的不在少數。永曆皇帝自然也難逃一死,不久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在了篦子坡。

而剩下的人就是今天果敢族的先人,他們以種植鴉片,販賣毒品為生,其中的佼佼者世界級大毒梟羅星漢,是永曆皇帝身邊副將羅氏的第八代傳人。


歷史三日談


1.明朝永曆年間的官民後裔:在大唐盛世,緬甸北部屬於南詔領土,到了宋朝又成了大理國的領土,到了明朝基本為鎮康土州和孟定土府的轄區。

明末清初,南明不斷敗退,被康熙大帝擊敗,南明永曆皇帝和李定國等人就跑到了緬甸北部,有很多好多南明士兵和臣民遷居來此,繁衍生息。

2.“常凱申集團”的殘兵敗將:1949年新時代到來後,“常凱申集團”敗退寶島,留下了一小股部隊騷擾母國。1951年5月,大將李彌率軍五千人進攻雲南,但被打了回來,因而這幫殘軍就只能在果敢附近搗亂,還“培養”出諸如羅星漢和坤沙等著名的毒梟。

3.新青年“褲腳兵”入緬:緬甸紅色社團組織曾經佔據緬甸中北部相當大一塊根據地,新青年“褲腳兵”入緬作戰,後代有很多沒回國,就在當地結婚生子。後來有人就組織了果敢同盟軍,當地用漢語,儼然內地的縣城。彭家聲號稱果敢王,一度發展了果敢經濟。

4.本地土著,果敢人員往來頻繁,民族眾多,其中就有其他民族有來自緬甸本土。2008年果敢衝突後,很多果敢人跑到了緬甸佤邦自治區和地區特區,果敢本地人口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


啥都不知道


謝邀!我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果敢人到底是怎麼來的!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當時的明朝首都北京被闖王李自成攻破,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吊死在煤山的那顆老歪脖子樹上,而後李自成的部下抓捕了吳三桂的家人,霸佔了他的小妾,吳三桂投靠了滿洲人,引清軍入關,一舉擊敗了李自成,後來大明的皇族餘孽在南方建立了明王朝,史稱南明,吳三桂、洪承疇等大明叛將為了邀功積極的剿滅和追殺大明皇族,最後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跑到了緬甸,就現在的果敢地區,被吳三桂抓回來用弓弦勒死,南明滅亡。不過當時一起逃出去的南明百姓和將士則留在了果敢地區。後來經歷了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那時在金三角地區有很多的國軍匪徒,妄想反攻大陸,在哪裡為非作歹,我們那時也開展轟轟烈烈的運動,積極對外輸出我們的價值觀和經驗,於是十萬的青年果敢,支持緬共運動,所以有了果敢人,其實他們就是中國人,用的區號都是雲南的,說話用的也是漢語,學校教授的也是漢語。記住他們是我們的同胞,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豬曉俠


果敢人究竟從何而來?可以說:果敢人是從中國遷移到緬甸漢族的後裔。究竟是哪些人遷移過去的?什麼時間遷過去?說法也是不一,大致有以下幾種情行,(一),公元1659年,南明未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帶著上千臣民,從雲南逃結到緬甸。(二),李定國率領一部分明軍逃至緬甸北部,也許成為果敢人的祖先。(三),果敢漢族最早的祖先,以後成了當地的土司。(三),現在的一部分果敢人,也是國民黨軍隊撤退時,殘餘部隊中軍人的後代。總而言之,祖先在中國。



車子194229416


果敢是明朝最後的皇帝朱由榔帶領的部隊,被吳三桂追殺躲到緬甸以後,皇帝被吳三桂勒死,跟隨他的人員,留在緬甸的漢族人,由於緬甸政府不承認他們的漢族地位,又在果敢地區,而形成的人群。這個地方古代屬於中國,清朝時期英國人侵略印度,由英國麥克馬洪非法畫入印度,1962年以前從未被任何政府承認。


用戶51237554999


果敢人屬於正兒八經的明朝遺民。

永曆帝逃入緬甸卻無法自保,剩下的南明殘軍留在緬北,在將領楊高學的率領下,與其他民族經過鬥爭,最終建立漢人政權,形成如今果敢的雛形,並由此進入楊土司家族統治時期。雖然明朝遺民,但楊家並未效忠明朝,屢次向清政府示好後,楊家在果敢的統治得到清政府認可。鴉片戰爭後,楊家改投英政府。


五味社


美國人來自四面八方,不問來自哪裡,到了一個國家,就得準守一個國家的法律。果敢人在緬甸非法買賣毒品、盜伐珍貴林木、胡亂開採玉石,嚴重破壞當地生態。還組織物質,屠殺無辜,對抗政府。他們居然敢說自己是中國人,丟我們的人。韓國人也是黃色人種,咋不說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