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幹部的扶貧故事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楊雪:我願“迷路”不迷路

時方七月,綠樹陰濃,水面風來,蟬鳴聒耳。朝陽剛剛灑進村子裡,霞光如潑墨,泛起層層渲染。楊雪已經早早地走在路上,走走停停,一邊觀察水稻的長勢,一邊琢磨著鄉村振興的推動……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迷路村全貌

2015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楊雪回到迷路村,成為駐村幹部隊伍裡最年輕的一員,不折不扣的愣頭青!剛從學校走出的她對扶貧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但她心裡始終明白,只要能讓自己的家鄉富起來,什麼困難都不怕。

迷路村,位於玉屏縣與萬山區的交界處,轄16個村民組,有農戶674戶2258人。“我從小到大在村裡長大,有群眾基礎,這是我的優勢,但是在工作經驗上,我還得補充養分,汲取地氣。”對楊雪來說,到迷路村,不僅僅有夢想,也得有實現夢想的方法。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駐村工作隊一道為貧困戶的住房修“瑕疵”

剛駐村,楊雪就開始“拜師學藝”:一是向有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村幹部請教,瞭解農村工作的做法。楊雪通過與村幹部、組長座談,並深入村民組走訪調研,在田間地頭、鄉村小路、群眾家中和群眾拉家常、聊生產,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瞭解他們的呼聲、困難,聽取合理化建議,釐清發展思路。二是積極協助駐村工作隊跑項目、要資金、搞建設、謀發展,在與縣、鎮扶貧部門的對接中透徹理解政策。迷路村山上的三個村民組土地石漠化嚴重,屬於十年九旱,季節性缺水的問題成了山上群眾最焦慮的事。經過多方奔走聯繫,三個村民組引入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新修了4座蓄水池、開挖水井2口,鋪裝了自來水管道13千米,原來老化自來水水管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更新。“以前洗衣服都得去水井邊,現在在家就能用洗衣機洗衣服了,方便得很哩。”幹山組的潘蘭花感激地說道。

村裡面懂電腦的人少,能“玩轉”電腦、手機的她,為村民代繳話費、代購商品,推介旅遊景點,將網絡“福利”與村民共享。在工作上,楊雪更是擔起了鎮村兩級的通話員與傳話筒。談起楊雪的工作韌勁,熟悉她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只要是工作佈置下來,她總會熟練又快速地整理、統計、上報,即使是工作量大,她也會熬夜乃至通宵加班完成。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深夜走訪村民

作為村裡不多的大學生,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告訴村民,上學唸書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知識改變命運,必須要重視教育。

家住報日壠組楊發明,家庭人口9人,有4個小孩,全家居住在100平的木房子裡,家庭收入全靠楊發明在外打工。楊雪成為他的幫扶幹部後,積極地為他爭取到了易地扶貧搬遷房,教育資助八千餘元。“現在的政策真的太好了,原本我都供不起孩子們上學了,楊雪妹妹每次來我家都鼓勵我不能放棄。現在搬到了田坪,新房子又寬敞又舒服,我在附近打工也方便,還能照顧照顧孩子們。國家幫助我一點,我自己做一點,我覺得這日子能挺過去了。”每次提到生活的變化,楊發明都會熱淚盈眶。

但是對楊雪來說,扶貧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如何改變貧困戶“安於貧困”的狀態,提升村民的精氣神一直是一道困擾她的難題。從“要我富”到“我要富”,激發農戶致富的內生動力,考驗著幹部的扶貧策略,考察扶貧幹部的工作能力。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深夜加班整理檔案

“個別村民會有惰性,比如給他安排了一個工作,他不是很想去,跟他溝通給他鼓勁的時候,他會找一些別人有背景他沒有之類的理由。”冥思苦想後,楊雪決定嘗試用“文化”這面旗幟來引導他們。隨時隨地都是笑容的楊雪是迷路村孩子們中出了名的大姐姐,她盛情邀請孩子們到活動室裡的農村書屋看書學習,讓孩子們給他們的長輩們講故事;迷路村通過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後,全村擁有農民文化綜合廣場6個,安裝了太陽能路燈287盞,楊雪積極動員村裡的婦女朋友們走出家門跳跳廣場舞,增進群眾之間情誼。在縣委政府支持下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期間,楊雪更是大力地鼓勵群眾參與,村民們也從最初的好奇到逐漸認識到掌握一門技術就多一重致富機會,建檔立卡戶參與人次達217人次,“貧窮落後不光榮、好吃懶做很可恥”的輿論氛圍在迷路村如火燎原般鋪展開來。

不知不覺,楊雪駐村已三年有餘了,二十五歲正值花季,害羞的她會把後面的長髮耷拉下來偷偷藏著鬢角悄悄斑白的頭髮。如今她褪去些許青澀,多了些許幹練,漸漸的走向成熟。謙虛,隨和,任勞任怨,幹活有思路,工作有方法,就是她最貼切的標籤。

一位年轻干部的扶贫故事

組織觀看脫貧典型事蹟視頻

當被問及為什麼畢業之後一定要回到家鄉,楊雪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因為心懷感激和對家鄉深深的愛戀。“我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我也不會念這麼多年書,還一直受到很多人額外的照顧。我很感激,也不斷告訴自己要知恩圖報,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如今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我們迷路村有了自己的養殖合作社,貧困戶實現了產業100%全覆蓋。能搭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讓我們的迷路村不‘迷路’,我感到很幸福。”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在玉屏的脫貧攻堅戰中,像楊雪一樣的駐村幹部們以“鋪石以開大道”的氣度,“篳路以啟山林”的責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戰鬥在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一線上,一起譜寫著玉屏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